烟台蚕丝专科学校风景园林营建手法简析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4月7期   作者:王伟
[导读] “烟台蚕丝专科学校”旧址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南山路的桑蚕原种场内,“蚕丝专科学校”建筑整体为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周围环境优雅,是近代烟台市地区的园林建设典范,同时也是近代内地风景园林“西风东渐”的典型案例之一。
        王伟
        烟台市园林建设养护中心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9
        “烟台蚕丝专科学校”旧址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南山路的桑蚕原种场内,“蚕丝专科学校”建筑整体为西方哥特式建筑风格,周围环境优雅,是近代烟台市地区的园林建设典范,同时也是近代内地风景园林“西风东渐”的典型案例之一。
一.基本情况。
        始建于1904年,前身为法国天主教神父马若望设计、营建的圣若望修道院,俗称“养老山天主教堂”,1922年,华洋丝业联合会购买了修道院全部房地产,并将“蚕丝专科学校”迁入,直到1940年停办,此后还有师范学校、结核病医院等学校、单位使用该建筑,但是“蚕丝专科学校”的称谓一直镌刻在老烟台人心中。
二.整体建造特点。
        蚕丝专科学校分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占地约306亩,楼房、平房共180间,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由教室、缫丝间、博物馆、研究室、宿舍等组成,整体分布于南山“开花石”下的半山坡上,依山而建,且整体建筑分布于半山坡较平缓的区域,建筑功能分区和整体布局合理,从建筑到园林小品的营建上,皆富有宗教思想中端庄不华丽、精致不花哨的特点,建筑材料大部分产自中国本土,其中从整体和局部装饰上能明显看到以中国产的材料将西方的艺术思想予以表现得内容。例如,建筑和围墙砌筑所用石材是就地采挖的,建筑墙面采用烟台地域内常见的虎皮墙纹理进行砌筑,最大程度的保持了石材原有的天然纹理,富有自然美感;墙角线和门窗框以中式青砖进行砌筑,样式和纹理采用西方风格,大有中西合璧的风格特点,彰显近代中国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此外,根据部分资料显示,学校原有的大门门头采用混凝土结构,门柱为石料砌筑,整体充满西方巴洛克风格特点,上方镶嵌有中式门匾。
三.风景园林营建特点。
1.选址。
        (1)交通条件。最初圣若望修道院营建选址选在芝罘南山路南首,与五马路(今环山路)相连接,临近市区和烟台山周边的外国人聚居区、领事馆等,交通条件便利。
        (2)风景。修道院选址于半山腰位置,整体位置较好,位于地势较高位置,能俯视市区,并能观海赏景,整体环境优雅,居住和修身养性都是绝佳之地。还有,修道院周围分布有多处自然、人文景观,符合风景园林营建手法之借景,如自然景观“开花石”、“芝罘日出”等,人文景观“魁星楼”和天主教主教府设置的巨大十字架等。
        (3)生活。过去很长时间烟台市区多数山体树木稀疏,但是山体密布草本和其他灌木类植物,土壤土质较肥沃,且山体有丰富的山泉、溪流和河沟,水资源丰富,适合耕种少量水果等经济作物。
        (4)其他。为节省建设资金或着重突出建筑乡土文化气息,诸多建筑和园林小品是就地取材,节省购买、开采和运输成本,南山山体多为硬质花岗岩构造,且石料色彩、纹理优美,适合开采作为建筑材料。
2.主体建筑格局。
        主题建筑是整组建筑群中最醒目、体量最大的一组建筑,为砖混结构的复合式建筑,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呈坐南朝北的格局,两层坡顶楼房,有地下室,建筑平面近似方形,对角线两端(东南和西北)各矗立一座三层方尖顶角楼。房基由花岗岩砌筑,四周为白粉抹灰墙面,墙角及门窗边框是清水砖装饰。建筑二层为(南北)双面挑廊木构架构造,并设有红铁皮屋顶,屋脊与角楼竖立多个长方尖刺,可装饰建筑,还有避雷针的作用。
3.园林景观营建。
        (1)叠石水景。


        在修道院最初修建时,采用就地挖掘石材节省了运输和建造成本,且建筑整体有融入自然环境的趋势,改变了西方建筑在任何区域显眼突兀的特点;采用叠石在门前形成假山与中国传统建筑“开门见山”的美好效果;挖掘石材的大坑形成一处水潭,周围同时遍布几处小型水潭,不仅能观赏和养鱼,还可驻村雨水作日常生活和植物灌溉用水,叠石假山则能营造瀑布的美景,通过巧妙的叠石还能有效拦截山上顺水流下的碎石、枯叶等,流水口上方巧妙用一整块大石条相连,旁边置凉亭,在丰水期或大雨来临时,水潭上方不仅形成美好的瀑布景观,同时又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美景,整体观看既有西洋别墅前普遍修筑的水景效果,又有中式园林中“山水田园”的效果。水潭西北侧则依地势砌筑石质不规则台阶,不仅美观且便于下池取水和捞取漂浮物,其他小水潭同样砌筑有台阶。
(2)绿植栽植。
        芝罘南山过去的自然植被稀疏,除天然麻栎、楸木等,其他大乔木较少,多以矮灌木和其他草本植物为主。修道院楼北栽植丁香、紫藤,并搭设西式廊架,砌筑不规则的小型花坛,供人观赏,每当春季能形成美好的花境,花香四溢,非常适合修身养性。
此外,修道院周围由马若望从家乡带来不同品种的葡萄在房屋周围种植,并搭设廊架,形成葡萄园簇拥修道院的美景,此景建造的灵感来自于《圣经—旧约》中“伊甸园”效果,同时《圣经—旧约》中还有多处关于人们生活于葡萄园中幸福快乐的场景描述,因此,西方的庄园、别墅、古堡多附属营建葡萄园和其他果园,马若望种植的葡萄采用周边山泉灌溉,生长的葡萄用于酿造葡萄酒,味道清醇可口,每逢南来北往的同仁来到芝罘,马若望便邀请他们到修道院欣赏美景的同时享用美食、品尝美酒。
1922年,蚕丝专科学校购买修道院全部房产后,为便于教学和生产蚕丝,在周围大面积栽植桑树,葡萄园基本荒废。
虽然圣若望修道院和蚕丝专科学校多栽植果树和经济作物,但确实起到山体绿化和营建园林景观的作用。
(3)造景手法。
        校舍整体是一组西洋建筑,但是整体园林营建手法中中国传统的借景、对景、框景、障景等几乎都能体现。
        ①借景。建筑群修建的位置位于一处制高点,能俯瞰整改市区,烟台山—所城里—朝阳街—第一海水浴场等美景尽收眼底,红房青瓦等一览无余,修道院西南是天主教主教府设置的巨大十字架耀眼的景观,这也许是选址在此营建修道院的目的,即便于参拜和举行宗教仪式,西南最高点是岱王山上的“开花石”,在过去植被稀疏的情况下,此景观十分显眼;东南方向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位于祈雨顶上的六角三层塔式建筑—魁星楼。
        ②框景、隔景。
校园的巴洛克风格的西洋门不仅有作为校区大门和把门护院的作用,营建时即以框景和隔景为目的,丰富了整体景观效果,通过大门将校园内外相分隔,做到将整组园林景观分为若干景区,改变了景色一览无余的状态,达到引人入胜的目的。
                ③对景。主体建筑门前水潭对面营建凉亭、石桥等“小桥流水人家”的效果,是对景建造手法。
四.价值。
1.文化价值。
        蚕丝专科学校的建筑精致,环境优雅,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综合结晶,反映了人类文化成果,整体上有明显的中西合璧风格,是西学东渐的典型代表,在烟台开埠后,西方文化登陆烟台,经过与传统乡土文化激烈碰撞而积极融合,促使中国对中西方文化重新审视和认知,并最终融合,犹如当时西方传教士入境芝罘一段时间后,换穿中国传统长衫马褂,骑毛驴到乡间田野传教,整个建筑可视为整座城市文化的积淀,因它富有特色的景观效果,使整体形象更加动人。
2.建筑、园林艺术研究价值。
        校舍建筑和园林反映了多种艺术成就,从整体到细部装饰充满艺术元素,为现代建筑师、艺术家提供了现实可借鉴材料。同时,其建筑园林景观运用丰富的科学技术,即使是现今的信息时代仍有诸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对今人有启迪和引领作用。
3.商业价值。
        悠久深厚的文化艺术价值加之身处风景优美区域,是人们游览休憩的良好场所。在保护好原有建筑格局的基础上,对建筑内部设施进行升级,能使其在现代化社会中仍能发挥其价值,使之能体现出历史的延续、传统的继承,满足现代生活复杂的功能要求,创造出富有个性的城市一角。
四.现状和需要检讨的问题。
        校舍几经易主,建筑和周围园林景观格局保存基本完好。但近几年因保护意识偏差和受利益的趋势,仅片面和孤立保护了主题建筑,周围环境却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新建的中式仿古大门和景观与周围环境极不协调,因此,今后的保护和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重新认知和开展。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