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4月7期   作者:彭传清
[导读] 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不断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这样可以为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和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彭传清
        北京市东水西调管理处
        摘要:近年来,我国很多地区都不断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这样可以为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和满足人们生活生产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本文从水源涵养林的主要功能、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是导致水资源紧缺的关键因素、营造水源涵养林的必要性与手段以及水资源的永续利用四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关键词:水源涵养林;建设;水资源;永续利用
        通过不断促进水源涵养林建设可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水源涵养是改善和调节水源流量以及水质的防护林之一,具有很多作用,比如:涵养水源、对有水地区的实际状况进行改善以及疏通河流等等。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对可饮水源、植被、灌木林以及森林进行保护,推动经济稳定发展。然而我国基本国情是水少但人多,水资源时间和空间分布集中。没有丰富的水资源,必定会阻碍我国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很多经济发展落后的省份以及地区,水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效益也不高。并且在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日益加快的背景下,水问题更加复杂。
一、水源涵养林的主要功能
(一)水土保持功能
        利用林冠与枯落物层的消能以及拦截作用,能够减缓地表径流速度和径流量,减弱土表受到雨水的直接冲击以及侵蚀,让林地表层土壤的流失速度减慢。并且森林土壤具有相当强的水分渗透性能,森林根系也有良好的固土作用,能够对土壤侵蚀的出现以及发展进行严格控制[1]。在土壤内林木根系相互交织,深入岩石的缝隙,可以避免形成土坡滑落,发挥出阻挡块体运动以及固土防崩的作用,以实现保持水土的目标、倘若森林植被结构合理,必定能够降低水土流失量超过90%。
(二)枯水期水源调节功能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具体表现在对水的吸收以及截留,在时间和空间上再分配降水,降低无效水,添加有效水。水源涵养林的土壤可以吸收和贮存林中降水,科学调节河川水流量。随着森林覆盖面积越来越大,降低地表径流,提高干旱季节河流流量,让河水流量比较稳定。森林凋落物出现腐烂分解,可以使林地土壤具有良好的透水通气条件。因此,就森林土壤来讲,其水分渗透力相当强。相对于裸露地而言,林地有更大的地下径流。
(三)调节气候功能
        森林利用光合作用能够吸收二氧化碳,不仅释放氧气,而且将一些有害气体和滞尘都有效吸收,发挥出清洁空气的重要作用。对于氧气量而言,与其他植物相比之下,森林植物释放的更高,在森林总量中占据的比例约54%,而且利用光合作用贮存很多碳源,所以在维持大气平衡中森林是十分关键的。并且森林容易影响降水。在很多研究者看来,森林具有显著的增水效果。其实,森林之所出现增水的情况,主要原因是因为造林后下垫面情况发生变化,让近地面的小气候改变造成。
(四)滞洪与蓄洪功能
        在降水期间,因为林冠层以及枯枝落叶层的生物物理作用,截留和吸持深入雨水,降低地表径流量,减慢径流速度,加大土壤拦蓄量,将地表径流变成地下径流,以发挥出降低洪峰流量以及滞洪的重要作用。
二、水源涵养功能下降是导致水资源紧缺的关键因素
        最近几年,尽管我国在治理水源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一定的进步,而且制定多项改进措施,然而就总体来讲,许多生态现象还是在不断恶化,比如:水土流失,还有自然灾害等等。根据相关资料显示,部分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每年都不断扩大,水土流失面积不再只是干旱地区超过5摄氏度的陡坡。而是开始扩大到高寒山区的一些其与,比如:天然草地以及灌木丛等等。并且由于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多样性,全球变暖越来越强,经常出现冰雹或者暴雨的恶劣天气,促进许多地区水土流失,使得水利工程破坏情况更加严重,而且不利于我国生态换技能保护,容易阻碍经济稳定发展[2]。其中,就西部高原地区来讲,海拔较高的地理劣势以及高原干旱性大陆气候,造成这些地区植被分配过于集中,绿化覆盖面积较小,高原地区也容易让人处于缺氧的状态,减少植物生长周期,日照强度相当大。

由此不难发现,这些地区既没有丰富的水资源,又没有充分利用。因此,要想从根本上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必须要不断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
三、营造水源涵养林的必要性与手段
        营造水源涵养林是为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促进生态系统平衡,而且将涵养水源的重要作用全面发挥出来,而且真正实现水资源的永续利用,从本质上使生态问题得到明显改善[3]。水源涵养林利用多样化的手段,比如:转化,还有调节等等,使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有效控制。每种森林类型的功能特点以及结构都是有差异的,所以在建设水源涵养林中应该结合实地考察,依照自然规律,合理制定相应的方案。
(一)森林利用林冠截留的手段保持降水量
        如果降雨降到森林上面,先被林冠截留,那么,就必定削弱自然降水,进而降低地表受到径流的冲刷和侵蚀。林冠截留水量在总降水量中占据的比例约8%,该部分水不仅可以促进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循环,而且有助于水量平衡。因此,必须要确保森林林冠层枝叶的生物量以及叶面积指数,促进水源涵养林建设,才可以科学保护地表,缓解水土流失。
(二)运用森林下层灌木和草本截留降水的方式
        此方法是借助林业灌草层减弱以及分散林中的降雨功能,以免地面受到降水的强大机械冲击。林下灌草层覆盖率和截留量有着紧密的关系,一般来说,林下灌草层覆盖率越大,截留量越大,反之,林下灌草成覆盖率越小,截留量越小。因此,每种类型、每种密度的林业灌草层会造成截留量存在差异。同时,借助森林凋落物层截持降水[4]。很多凋落物都是树木的果实以及落叶等和地表植物的残体,林中掉落物在地表上覆盖,已经逐渐成为森林水资源涵养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可以将降落的雨水进行高效截留,也可以吸持降水,使地表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甚至有效减缓降水的直接冲击力,减少径流受到的冲刷、并且通过改善林地土壤,可以科学调节水分。森林有着很大的占地面积,森林土壤的孔隙度相当大,尤其是非毛管孔隙度数量,非毛管孔隙度和森林土壤涵养水分能力有密切的关联。如果降雨降到森林地面。降落到地面的雨水通常会利用这些孔隙度在非毛细管中蓄积,以加强森林土壤渗透能力,确保水源具有强大的涵养功能。
四、水资源的永续利用
        现代化社会资源面临很多难题,比如:水资源污染多,还有水资源少等等。这些关于水的问题普遍存在,造成我国水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水资源污染情况严重,而且不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5]。因此,要想将这些问题有效解决,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必须要合理制定相应的措施,这样才可以真正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
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可以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在调节水资源利用过程中水源涵养林发挥着重要的循环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促进生态系统正常运行。因此,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应该深入探讨是如何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才可以更好更快地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李晓峰.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 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J].江西农业,2018(14):117.
        [2]舒庆宝.太平湖地区水源涵养林建设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6(08):162+175.
        [3]张现武,李明华,张金池,唐学君.上海市水源涵养林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华东森林经理,2015,29(02):23-26.
        [4]苏百牛.庄浪县关山水源涵养林建设模式及幼林的抚育[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3(05):48-49.
        [5]马英杰,褚占芳.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J].青海农林科技,2002(03):25-2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