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问题及创新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4月第7期   作者:穆金伟
[导读] 建筑业的现代化离不开高质量建筑工程管理的支撑。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比我国成熟。
        穆金伟
        河南省新郑市
        身份证号码:41018419710711****
        摘要:建筑业的现代化离不开高质量建筑工程管理的支撑。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建筑工程管理的理论和实践都比我国成熟。建筑业在我国虽然有着深远的历史,但管理理论却相对滞后。基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不仅出现了各种建筑分类,而且向着精细化分工的方向发展。基于这一客观形势,许多施工企业逐渐认识到工程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深化了对工程项目管理创新的研究。本文以建筑工程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管理模式创新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问题;创新
        1建筑工程管理现状
        1.1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项目管理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模式不合理。主要表现在:
        一是施工期制定没有科学的规划,具体方案不够科学,没有充分考虑工程的实际情况,采用以往的施工经验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的主观干预性比较强。
        其次,虽然质量安全问题总体上有所改善,但在实际的项目管理活动中仍然存在许多安全隐患或事故,严重影响了整个项目的运行和经济效益。
        最后,在成本控制方面,既要节约采购成本,又要采取灵活的成本控制策略。比如场地占用、资金占用等都会增加成本支出。因此,在成本控制中要注重科学、全面的管理,贯彻节约、高效的原则。
        目前,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大多数企业仍然沿用以前国有企业的管理思想或方法。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集体经济的管理模式存在着激励机制缺失、创新机制不足等明显弊端,严重阻碍了建筑企业的稳定发展。
        1.2管理模式不合理
        在我国建筑业不断创新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条件下,管理工作必须不断适应市场发展变化,不断创新。从工程项目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及时有效地收集和利用工程项目管理技术是建筑业学者关注的焦点,但这并不能改变目前国内建筑业信息化水平较低的现状,管理效率和质量水平低。通过梳理,不合理的管理模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图纸设计审批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计算机图形学技术已应用于施工管理企业,但其绘图水平还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审批工作效率低下。
        二是综合信息管理水平不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理论上应该大大提高管理效率。然而,从国内建筑工程企业的管理模式来看,信息化还停留在理论上,施工企业信息化进程缓慢。
        1.3 管理活动中法律意识淡薄
        无论是大型建设工程还是中小工程,都有质量安全责任。质量安全责任必须建立在牢固的法律安全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基础上,否则安全建设只能是一句口号。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工匠精神一直渗透和传承于各行各业,但如今,一些员工的文化素养和法律意识薄弱。特别是在目前的环境下,存在很多不合理的施工情况,比如分包,导致项目最后一轮的实际活动都是由承揽集团以极低的价格接手。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会出现以次充好等情况。例如,近年来一个众所周知的案例是“2009年6月27日,上海市闵行区莲花河滨江景苑在建的13层住宅楼被掀翻”。究其原因,是项目建设单位法律意识不强,工程质量严重不合格。此外,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还会对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这些都是影响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
        1.4管理落后,研发投入不足
        由于一些施工企业的施工管理体制比较保守,施工管理人员在工作环境中很难提高工作效率。

在这种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信息反馈不能及时有效,不能快速做出决策。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很多部门的行政管理大多是各自为政,管理非常落后和低效,尤其是在管理技术的应用和研发方面。目前,大多数施工项目管理企业都是根据以往的管理经验来制定计划的。这种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的工程管理,严重滞后,难以发挥有效的管理作用。而且,目前建筑工程企业仍以中标为主,其他研发投入缓慢。顶多只是被动地完善自己的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环境,达不到行业优秀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管理效果。总之,缺乏市场分析和技术投入是影响建筑企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
        2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创新
        2.1建筑业管理资源的重新配置
        任何一个行业或企业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首先资源需要得到充分的保护,当有了一定的资源基础后,可以更加注重发展。这一特点在建筑工程管理中仍然适用。企业最高领导重视管理工作后,下属部门就不会把管理部门当成可有可无的透明部门,也需要把合适的管理人员安排在合适的岗位上,在合适的时间开展合适的管理工作,充分发挥项目管理的作用。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建筑业发展过程中所需的资源,有关部门应适当加强对管理工作的投入,即保证资源的倾斜,因为对于建筑工程来说,人才和资金都是发展的重要条件[4]。另外,最重要的一点是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协调作用。虽然说“人人拾柴,火焰高”是有道理的,但足够的人员并不意味着工作效率高。如果不把员工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上,只能事半功倍,员工的作用和能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事实上,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下,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企业就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5]。因此,企业领导者的意识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资源充足、配置合理,才能更好地促进建筑工程的发展。
        2.2技术方面创新
        在大规模创新的热潮下,施工管理企业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建筑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前提,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这是企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建筑业被评价为低技术产业,主要是受企业管理理念和思想认识的限制,导致大多数建筑企业忽视技术创新和技术投入,导致企业发展缓慢,一直处于低效发展状态。因此,作为施工企业,有必要完善自身的技术管理体系,加强对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制定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进一步开发具有技术含量的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逐步形成自己的代表性产品。此外,还要开展行业内的技术交流,制定可行性方案并推广,并以文字或PPT的形式进行,为企业职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3创新成本管理策略,发挥成本优势
        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过于注重企业短期内的生产成本,其目的是保证企业的产品在价格上能够与大企业竞争。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尽快适应战略管理的需要,将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转变为战略成本管理。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全局性、长期性和竞争性。所谓全球化,就是在成本管理过程中,要以企业的整体情况为管理对象,以企业当前的市场环境为出发点,对企业及其竞争对手的价值进行综合分析,认识自己,认识对方,统领全局;长期性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要注重对长期成本的控制,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可以获得更大的投资效益。我们应该放弃投资,不要把眼光局限于短期利益;竞争表明,企业应注重可持续竞争的优势,促进低成本战略的实现,适应市场的发展。
        结语
        项目管理作为建筑工程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环节之一,其水平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程质量。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存在着一些不足和缺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建筑业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旨在为提高我国建设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汪海霞.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J].江西建材,2019,39(12):216,218.
        [2]李箕华.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与发展分析[J].门窗,2019,13(23):54.
        [3]赵敏.绿色施工理念下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讨[J].中国设备工程,2020,36(3):191-1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