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工程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4月第7期   作者:孙建军
[导读] 如今,公众的生产生活、消费娱乐都很难与建筑工程所营造的空间相分离。
        孙建军
        山东省郯城县
        身份证号码:37132219870205****
        摘 要:如今,公众的生产生活、消费娱乐都很难与建筑工程所营造的空间相分离。一旦发生地震,建筑结构的抗震等级将成为人们生命安全的最大保障。然而,地震本身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也具有很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在我国部分地震活跃地区,研究结构的抗震能力对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有很大的价值,本文从结构抗震设计的角度出发,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能力设计进行探讨,希望成为我国建筑业进步的一份子。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抗震问题
        导言:在当今的智能建筑中,电子设备非常精密复杂,而且线路也很多,因此其对电流和电压的电阻进一步降低,很容易被雷击,对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很大的不利影响。为了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相关技术人员应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使建筑物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得到有效加强。只有这样,建筑物的抗震才能实现稳定运行,有效保障人身安全,有效避免雷击造成的损失和损害。
        1建筑工程抗震设计主要原则
        1.1建筑结构的合理
        为了确保建筑结构的功能以满足使用的需求,在设计阶段,我们需要定型的基本内容的一部分,以保证组合的合理性的承载力强度和结构刚度和硬度的建设项目。从整体布局的角度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可以将建筑的各个部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进而实现对整个建筑的新地震能量的有效提升。
        1.2抗震理念与结构设计结合
        对于整体建设项目来说,建筑设计为项目的施工提供了主要的指导,通常在项目施工前,建筑设计应尽可能完善。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设计方案也会受到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进行调整。为了保证建设工程的施工能够按预期进行,既要保证建筑设计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又要对可能发生的变化进行预测,留出响应和调整的空间。也就是说,要想在建筑设计中表达抗震概念,就必须将抗震设计与建筑本身的设计相结合。
        2地震对于建筑的危害
        2.1建筑结构体系
        在中国最常用的建筑结构是框架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当地震发生时,内柱的上端飞机将受到强大的剪切力,导致损伤,而外墙框架柱也会承担较大的剪切力,但同时受到窗下墙,容易发生剪切破坏。采用抗震结构的建筑物,在面对剪力时,变形小,破坏程度小,在面对一般地震时,破坏程度轻,不会直接倒塌,安全系数较高。底层框架结构的建筑在地震面前会受到严重的破坏,容易倒塌。
        2.2建筑的刚度分布
        在矩形平面内设计和布置的结构,如电梯竖井,在地震发生时,其抗侧力构件中通常存在扭转振动,造成扭曲,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地震时不能使用电梯。此外,非对称平面的建筑,如三角结构、l形结构、之字形结构等,在地震前会发生扭转振动,放大地震的破坏。
        2.3建筑地基
        在建筑物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过度使用地下水和不透水的地表所引起的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不同程度的沉降,或导致结构的基础土是松散的,而地震来临,可能改变地下水和地基土的液化,宽松,等等,从而导致局部不均匀沉降,基础的压力在地上建筑将被改变,和建筑的压力不均匀,这可能倾斜或倒塌,甚至导致裂缝,结构将遭受严重损害。此外,如果软冲积土层场地较厚,地震可导致上部结构的破坏,加深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建在不利或危险地形上的房屋会因地基破坏而直接倒塌。
        2.4构件
        根据我国多次地震的相关资料统计,总结出以下规律:一般来说,在框架结构建筑中,地震发生时,承重柱的破坏程度要比梁和材料板的破坏程度严重;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窗户下面的墙壁在地震时通常受到斜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而带螺旋箍筋的混凝土结构在震后仍能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一般来说,核心混凝土结构不会受到太大的破坏,立柱仍保持较强的抵抗力。
        3建筑施工中抗震技术的应用
        3.1 设置多道抗震防线,明确设计注意事项
        从建筑结构体系的主要组成分析中可以看出,一个完善的建筑结构体系通常是由多种延性子系统组成的,而不同的延性结构经过合理连接后,具有较强的抗震作用。例如,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延性框架与剪力墙组合而成。如果发生高强度的地震,就会使一些子系统受损,而其余的子系统仍可组合起来,形成一条抗震防线。
        3.2 结构刚度的合理布置
        钢框架核心筒体结构的变形控制主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位移限制作为基准,但由于其庞大的横向弯曲变形,由小型钢框架抗侧移刚度降低,不仅增加钢结构的负担,影响不大,有时还要增加混凝土柱的刚度或设置臂架结构,以满足规范的侧向位移极限,形成加强层。另外,当结构体系或柱间距发生变化时,需要设置结构转换层和配筋层。靠近加劲层或过渡层的柱构件的剪力往往会突然增大。在加劲层或转换层的伸杆与外框架柱的连接处很难实现强柱和弱梁。因此,在需要设置加强层和过渡层时,要仔细选择其结构形式,尽量降低其自身的刚度,减少其不利影响。
        3.3 合理选择建筑结构体系
        在加强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和优化抗震性能的过程中,要注意建筑结构体系的合理选择。
        3.3.1根据高层建筑本身的情况和该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设计师在实践中应注意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不同的结构体系,如选择和使用,实现相应的设计工作,并通过对地震冲击破坏的思考,注意合理设置多通道结构防御体系,促进高层建筑能够处于安全应用状态,为其抗震设计目标的实现及性能和可靠性的提高提供专业支持。
        3.3.2在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多线防御结构体系的设置和应用进行综合考虑,有利于提高相应设计方案的应用效果,逐步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
        3.4 依据抗震标准,规范平面设计
        平面规则与建筑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关系,这是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抗震建筑的平面都有一定的标准,比如凹陷的深度和宽度,直接影响建筑的稳定性。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重点考虑平面规则是否符合相关标准。为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物的稳定,对于有不符合标准的凹口的建筑物,应重新设计或采取补救措施。对于建筑设计中不符合标准的缺口,通常通过以下方式加以弥补:①以材料的选择来弥补设计中的缺陷。通常选用刚性材料来搭建顶部,当然也可以选用韧性好的材料来搭建突出部分的顶部;(2)如果建筑框架比较简单,即可以用韧性好的材料来搭建其顶部,这样也有利于相关数据的计算。
        3.5 高层建筑非结构构件抗震
        在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和施工中,不仅需要对建筑中使用的材料和整体性能进行综合评价,还需要对支撑构件、这些构件的强度、以及刚性等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从而减少地震易损性的破坏,与各构件的连接,优化结构的抗震,减少薄弱环节,从根本上提高高层建筑的抗震水平。其次,在高层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中,还应加强非结构构件的设计。然而,在非结构性部分的设计,有很多点需要注意,如非结构性部分和结构组件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将按照结构组件,设计中还应考虑到相应的标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相关工人一定要注意建筑的抗震结构设计,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采取科学的方法做好抗震设计,并使用性能良好的原材料,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能和抗震性能,确保中国居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辛桂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对抗震问题的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8(04):102.
        [2]苏涣珉,马倩.建筑结构设计中如何提高建筑的安全性[J].住宅与房地产,2019(03):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