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昊
北京蓝湖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101204
摘 要:在建筑电气工程施工期间,因为电气安装项目属于重点施工环节,所以在具体施工期间需要做好多方面施工质量的控制。在 施工期间不仅需要由监理部门、施工部门做好相应的质量控制,同时还需要确保多单位之间相互配合,做好工程施工动态化、及时性的掌 握。 对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水平,本文简要分析建筑电气强电施工工程管理策略,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强电施工;管理策略
1.电气强电施工中现存的不足
1.1强电施工时间、空间与其它施工方进度难以协调
在建筑工程构建阶段中,无论是空间还是时间资源均具有一 定的限制性,建筑工程囊括多个施工方,如装饰、强电系统、土建 等,需要对资源共享。并且在工程进展中,各个施工方会对时间、 空间资源展开激烈争夺,一般在互相争斗过程中,土建是属主 导,而强电则是弱势方,极易遭受到挤压,从而加大了管理难度。
1.2强电系统整体队伍素养低
现阶段,在强电系统施工团队中,部分施工单位并没有专业 的施工队伍,施工技术层面上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而在日常的 施工进程中,末端设施安装以及配管配线此类型工作均是属于 密集型劳动,通常情况下作业人群均是一些农民工。因农民工素 养不高等问题,会造成施工过程中难以避免质量问题,进而为后 期工程的正常运行埋下了安全隐患。
1.3强电监理专业水平不高
在强电系统施工进程中,需对监理工作给予高度的注重。在 现实中,众多监理工程师均是源于强电监理的兼任,他们对于强 电系统中所出现的一些前沿技术、新硬件设施必然熟悉度不够, 从而难以将监理工作落实到位。而长期下去,这些因素也就造成 了强电工程的施工难度大、问题多现象。
2.电气强电施工相关技术对策
2.1预埋预留钢管暗配
当环境处于恶劣中,如湿潮、尘土飞扬中,在对线管进行有效 应用时,必须要重视电线管理接管口是否密封,以及要对电线保 护管的整体序列进行确保,管口外表距离应当控制在 50mm。除 此之外,倘若要对地下电线管道展开运用,则应当尽最大限度不 去触碰其它设备,而如果按照施工需求难以避免,则也需做好相 关预防工作,在对盒与连接管进行焊接时,需要确定管口与管道 是否对应,保证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2.2 重视电负荷规范与变电系统设计的配合
强电施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会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产生 影响。因此,对于建筑设计企业来说:
①在对建筑给予设计之时, 必须从思想上认知到强电施工的重要存在意义,在图纸设计上 要对电室变换给予清晰的注明,从而让施工单位在施工中做到 循规蹈矩,也进一步让施工单位可以正常运行;
②施工企业在安 装电气进程中,必须要根据有关规范操作,在不影响施工需求基 础上,以居民实际用电状况为主要方向,做到满足居民基本需 求;
③注意对施工工艺的创新。只有这样,才可以为建筑电气工 程整体施工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3.电气强电施工管理对策
3.1准备阶段
在施工前,应强化前期准备,立足工程全周期视角进行项目规划,完善施工方案,顾全项目全局。设计完成后应严谨审核,确定其可行性,后续施工中非必要情况杜绝对设计方案进行重大变更,以免延误工程推进,致使无法达成工期要求。设计部门应与管理部门有效沟通,高效率协调,对电气强电设计进行精细审查,确保施工要求合理,与当前技术水平相一致。还应对施工图纸进行精细化完善,确定相关细节,定位施工阶段重点与难点,结合施工环境,综合参与人员因素,基于施工技术,对施工规划进行针对性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应由符合资质的专业设计单位参与审核,完善图纸缺陷,进行积极处理,基于现场实际,科学设计施工进度与其中各环节。
3.2 施工阶段
(1)工序管理
开始施工后,施工图纸应对电气工程施工环节进行明确标记,对强电工程施工位置进行重点显示,以施工要求为准则,综合施工环境因素,基于施工内容,加强施工环节控制。在管理中,应强化供电配置协调,保证电气所需线缆和相关设备符合应用要求。施工工序方面,应将自检与互检相结合,加强质量把关,确保施工流程符合规范要求,对工程重点环节加强审查质检。
(2)细节控制
在此类工程中,涉及众多环节,施工内容复杂,基于强电施工特殊性,对精细度要求较高,应行精细管理。以管线安装为例,在进行管线或者电缆等安装施工时,通常为隐蔽性安装,常规监管手段通常难以实现监管要求,故而应实施精细化管理,进行灵活监管,同时加强材料把关,对预埋件进行检查时,不仅应确保其规格型号等相关参数符合强电施工要求,而且应确保预埋管线排列具有科学性,保证预埋管线与数量要求一致,避免因检查疏忽导致后续施工中非计划钻洞或开槽处理,增加施工量和施工成本。按照要求预埋安装电缆后,应针对电缆设置屏蔽器。
(3)变电系统设计
强电系统直接影响建筑整体安全性与使用功能。为优化使用功能,促进安全电气应用,促进项目优质运营,合理控制能耗,节约项目成本,应优化强电设计。在进行变压器设计时,低压应控制覆盖半径≤ 250m,此种系统设计,可促进节能降耗。同时应保证施工项目完全,避免遗漏,技术人员参与管理,提供专业支持,安装管线与电气设备之前,应与使用单位进行有效沟通,明确其使用要求和安装预期,安装操作应符合专业要求,执行标准操作。应对前沿变电系统设计进行了解,开展学习借鉴,加强工艺引进和技术提升,保证设计质量与施工质量,促进系统优化。
(4)安全管理
在电气施工中,管理核心为确保安全施工。为保证系统安全,进行低压配电系统施工时,电气接地应与标准要求一致,由建筑物外部引入的低压电源,应在其进线位置采用总等点位方式进行连接,该位置 PEN 应行重复接地。此外,PE 和 N 应处于分隔状态,其中N 线不接地,严格控制接地电阻。安装金属线槽以及电缆桥架时,应确保其接地良好,在其全长中,和接地干线交接点应≥ 2 处。消防应急管线采用暗敷方式时,应保证其混凝土保护层≥ 30mm。应确保疏散照明布置完善,覆盖楼梯间与安全疏散通道,同时按要求布设安装安全出口标志和相关疏散指示标志,其中安全出口位置和疏散通道为重点布置地点。应急照明设备应为自带蓄电池款型,转换时间要求≤ 5s,持续供电时长应≥ 0.5h。地面照地方面,照度要求≥ 10lx,此标准适用前室、楼梯间以及相关疏散场地。
(5)管线安装
管线是电气系统的重要构成,在其安装时,应强化质量控制。在进行安装时,需要处理数量众多的管线,施工环节复杂。为保证优质安装,应先对管道进行清洁处理,保证电线管路清扫干净,将滑石粉置入管道,促进润滑,减少摩擦,促进高效率穿线操作,保护电缆电线。前期处理以后,将引线穿入其中,在此环节中,应保证管道通畅,进行管道弯曲段穿线时,可选取 2 根铁丝,在两头分别拉动,将电线穿入管道,敷设完成后,测量绝缘电阻,不足1kV测定时,可借助1KV摇表,电阻值应≥ 10MΩ,高于1kV电阻,可应用 2.5kV 摇表,未超过3kV时,其电阻值应≥ 200MΩ。(6~10)kV电缆的电阻值应≥ 400MΩ。
应对导线进行科学区分,规范使用不同颜色标识,按规定调整导线。在穿线成功后,应保证负荷平衡。布置管线时,应杜绝管线打结或管线环绕,对线路衔接部分进行有效固定,然后使用绝缘胶带进行封闭处理,防止毛刺出现。以万用表进行电源插入口测试,保证通电正常。还应对主设备电源线加强衔接处理,在接入位置使用小铜鼻焊接,防止电线与接线发生直接接触。钢管安装时,安装环境通常较差,因其安装具有隐蔽性,环境多见积灰,或湿度较高。在安装钢管前,应先进行密封处理,安装时使管口高于配电箱基础面。敷设地下管线时,应防止其在电气设备中穿过,进行管盒焊接时,应使管口和插口正确对应,插入深度应为3~5mm。连接 KBG 钢导管时,应避免敲打,或采用焊接方式,进行直管和导管连接时,其两端应在凹槽两侧直接插入,然后使用扣压器装置实施扣压处理。水平方向敷设应采用垂直扣压,垂直方向敷设则进行水平反向扣压,并确保施力均匀、对称。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现场管理可以保证施工现场安全,并 且有效提高施工质量,让施工活动稳定开展。想要真正的优化施工现场 管理工作,还需要建立形成完善的施工控制制度体系,科学分配任务,增 强有关单位和人员的安全意识,从而促进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得到改善, 让建筑工程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参考文献
[1]卢炳幸.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水平的提升[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 子版,2018(5):55.
[2]徐珍功.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水平提升之道[J].中外企业家, 2016(1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