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设计的问题和措施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第4月第7期   作者:潘璐骏
[导读] 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市政工程发展也日新月异。而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多,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潘璐骏
        33040219901107**** 浙江省杭州市310000
        摘要:近年来,社会发展迅速,市政工程发展也日新月异。而随着建筑工程数量的增多,为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机遇。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施工技术,在缩短施工工期,提升施工技术应用实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当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具备众多的技术应用优势。基于此,为提升整体建筑施工水平,营造良好的建筑施工环境,在创新施工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预制装配式技术,对于提升建筑施工效率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关键词: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设计;问题措施
        1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现状分析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建筑行业的完善使得建筑技术也开始不断进步,装配式建筑在这一过程中应运而生。预制装配式建筑是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门类,这种结构形式能够很好地顺应工业生产的要求。通过科学预制和装配,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以及工程建设的效率都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改善。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精确和标准的特征,采取工业化大规模生产模式,将工厂生产加工的构件运送到施工现场,根据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完成工件的装配,进而完成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施工。
        1.1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优势分析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当前一种比较新颖的建筑形式,这一建筑形式施工周期较短,同时还能减少资源的消耗,因此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这种建筑形式能够降低资源的消耗。由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构件均在工厂完成生产加工,其结构形式能够划分空间,可以根据工程建设的需要采取不同的组合方式,因此建筑内部的结构也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减少了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投入(人力、物力)。此外,该建筑形式操作更为便利,工程建设的效率也能够得以显著的提升。预制装配式建筑不需要完成现浇施工,所以工程建设中的工作量相对较小,不需要大量的水电作业,只要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完成装配即可,此外工程施工中也减少了不安全因素的影响。
        此外,这种建筑形式还能很好地实现绿色施工。大部分的构件均在工厂进行批量化测生产加工,减少了建筑能源的使用两,此外还使现场施工工序更加简便,大大减少了工程建设中所产生的环境污染,从而更好地满足了绿色施工的要求。这种建筑形式对外界的影响也不是非常敏感。在预制件建筑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其具有良好的经济型,对外界环境的要求不高,特别是在夏季多雨或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预制装配式建筑能够将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水平,从而提高了施工效率,完善了施工质量。
        1.2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中的问题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会受到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条件的约束,所以也影响了这种建筑形式应用的广度。我国的很多地区都采用最初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形式,很多建筑主要采用现浇施工手段。此外,该建筑形式在住宅建筑中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对这一建筑形式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也没有非常完善的技术体系。施工人员对这一建筑形式的认可度不高,所以在工程建设和施工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较多的问题和不足,对这一建筑形式的应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设计要点
         2.1规划设计
         在对预制装配式建筑进行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建筑的间距、退线以及建筑自身的通风采光情况进行综合的考虑,并对建筑套型模块方面的组合设计及规划过程展开优化与选取,同时要兼顾设计的安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以舒适性原则,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流程以及相关作业标准要事先进行考虑和设计,确保环节设计的合理性,使施工安全得到有效的保证,除此之外,还要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特殊情况设置应急预案,不仅要在平面设计上进行科学的规划,在预制构件以及相关施工设备方面同样要进行考虑,要通过统筹安排,对建筑空间进行优化,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利用设计对现场资源进行统一的调配。


        2.2平面设计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而言,模数协调是其设计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的原则,在进行平面设计期间,要对套型模块当中的各种类型以及相关尺寸进行强化设计,要在建筑内部及预制构件方面实现系统化、标准化和通用化目标,相关企业可以针对平面设计统一编制设计标准,对建筑的市场化环境加以完善,在减少成本投入的基础上,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选择布局方式的过程中,应该对较大的空间布局方式加以应用,使各功能空间当中的分区与布局能够得到明确,通过结构设计使承重墙部分的负荷有效降低。
        2.3立面设计
        在对建筑立面进行设计时,可以对套型组合的方式加以应用,在设计装配式建筑预制板的过程中,对多种样式的饰面材料加以选择,使建筑在形式变换以及色彩多样性方面的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同时还可以对预制装配式建筑本身的可变性特点及灵活性特点加以应用,通过对多种外墙构件的应用,进一步凸显建筑的外部结构特点,另外,可以根据建筑特点,在外墙选择方面对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装饰效果进行强化,以此来体现建筑的多样化设计,使其能够在满足建筑基本要求的同时,实现主体实用性的有效强化,例如,可以通过对阳台形状套型的调整,增强其立面的可变性,通过装饰组合的创新应用,达到多样化的立面设计目标。
        2.4预制构件设计
        通常情况下,预制构件能否实现标准化设计,往往会受到整个建筑设计标准化及模块化要求的影响,在设计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建筑构件自身标准化程度进行提升,对构件类型尽可能的减少,以此来减少设计及施工的难度,同时也能达到降低设计及施工成本的目的,此外,在设计构件时,还要对施工当中的情况进行具体的考虑,如人员专业能力以及设备配备情况等,在预制装配式建筑当中,预制构件在大小和重量方面具有严格的规定,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保持高度的重视,确保部分结构的构件能够满足耐久性和耐火性等要求,以此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
        2.5材料应用设计
        设计期间,需要做好各种影响因素的规划工作,使建筑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在设计预制构件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构件的实际用途进行具体设计,在非承重性墙体当中应该尽可能的应用质量较轻、具有较强隔音效果、便于拆卸的材料,结合建筑的使用功能及空间需求,可以将主体结构与承重墙体进行结合设计,使建筑本身的抗震能力得到保证,对于厨房及卫生间等部分的设计应该保证材料防水性能及易清洁性,同时要保证各构件之间的连接不受室内装修、空调安装以及管道设计的影响,在顶楼部分可以采用叠合楼板设计,同时要保证墙体与楼板之间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完整性。
        2.6专业协调设计
        对于预制装配式建筑而言,不管是在布局设计方面还是在规模设计方面都要满足相应的抗震要求,特别是在工业化生产在建筑行业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预制装配式建筑在设计构件的过程中,应该将便捷施工及多种组合作为基本设计原则,建筑当中的承重部件在连接设计方面应该保证垂直,并且要保证门窗洞的设计能够整齐排列,要尽可能的减少转角窗的应用。
        结束语
        城市发展速度加快,使原本拥挤的土地变得更加紧张,为了有效提高城市利用率,为人们提供优质环境,建筑设计领域出现了各种新型的技术应用,全面提高了建筑质量与安全,保证了人们工作与生活需求。从建筑设计上的变化能够体现结构上的变化,目前,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施工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这种技术的关键施工决定了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只有全面做好吊装方案、外围集成、绿色技术、叠合板施工、外墙板施工、钢柱施工等方面工作,才能更加有效体现技术优势,绿色建筑技术是科学和工程结合的体现,其应用效果极其明显。
参考文献
[1]牛君青.预制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设计的分析与研究[J].居业,2019(04):69.
[2]马子腾.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工程建设中的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
[3]尹青,谢伟,邢岩,周亭,张硕.钢结构预制装配式建筑设计策略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7):166-167.
[4]王华.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J].江苏建筑,2018(03):9-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