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泰安绿地泉景置业有限公司 山东省 271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各地区的建筑工程项目建设数量和规模有了明显增长,同时,建筑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建筑企业想要促进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就需要强化对工程施工的管理工作。由于现代化建筑工程的规模和建设复杂程度都在增加,这也给项目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鉴于此,文章首先对影响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影响因素
1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1.1施工材料、设备因素
在进行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中,做好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以及完成管理目标,就必须配备完整的施工设备和足够的施工材料。很多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都会因为材料的不足或者是设备等级过低而使施工效果和施工管理出现问题,并会因材料和设备等因素导致整个施工工程的质量下降。建筑施工中,在材料购买前需要有相对科学的施工材料采购数据,也要有严格、科学的采购规定。如果这些规定和数据出现偏差,就可能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施工和管理。
1.2施工技术因素
工程项目的建设离不开各项施工技术的作用,施工技术的实施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不过,通过对部分工程项目的分析可以得知,一些施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不足,导致施工技术的应用存在不符合相关规范的行为,这也导致了建筑施工质量的发生。例如,在混凝土施工后出现的蜂窝、露筋或是裂缝等问题。另外,施工质量检测人员和监督管理人员对于施工过程的监管不到位,这样是导致施工不规范情况大肆出现的主要原因,这些问题都会对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造成影响,不利于项目施工质量的提升。
1.3人为因素
根据建设项目管理的现状,建设项目全过程离不开人,建设项目更复杂,包含更多的人员,影响管理工作的首要因素是人的因素。因此,项目管理工作很容易受到人的影响。其中,管理者和建设人员对建设项目的管理影响最大。因为人员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开发。例如,相关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低,管理人员采用的管理方法和实际管理内容将因科技含量不足而影响整个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实际建设人力负责项目管理。人力管理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人事,影响也很大。因此,为了保障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发,并实现预期目标,建设人力应该积极协助管理业务,并根据相关要求,使工程严格标准化。如果没有特定的建设人员进行管理,势必影响建设项目的整体管理活动。
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研究
2.1完善精细化管理体制
健全的管理工作制度可以为工程管理工作提供依据,建筑企业想要保证工程项目的顺利完成,建立健全施工管理工作制度并贯彻执行的十分必要的。在施工管理工作体制构建的过程中,企业应重点完善以下三方面内容:首先,坚决贯彻岗位责任制度,即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及人员所要承担的管理责任进行明确,真正做到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当因人为因素导致质量或安全问题出现时,要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造成严重后果的还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二,建立考核机制,对于项目中参建的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需建立完善的工作考核机制,并将考核结果与其薪酬挂钩,以此促进工作人员安全文明施工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的提升,进而减少因人为因素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最后,完善施工现场监管工作制度,对于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问题要进行明确,同时设置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的人、机、料等关键要素进行实时监督,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防止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
2.2加强材料管理
在建工程材料管理工作中,应该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材料的质量。在购买建筑工程材料过程中,应该提前做好材料市场的调研工作,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建筑工程的整体造价信息,选择能够满足建筑施工要求的施工材料。
同时,还应在建筑材料购买后和建筑材料使用前做好质量检验工作,并出具详细的质量检验报告,以保证建筑工程材料的使用效果。另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材料管理的有效性,还应按照建筑工程材料的不同使用需求和质量要求,在建筑工程施工场地中合理划分相关材料保存位置,做好防潮、防水工作。
2.3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建筑施工环节需要涉及到多种施工技术,这就需要项目技术人员在施工前对施工图纸进行认真研究,针对具体的施工内容制定出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同时,还要组织各工种技术负责人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及方案审核,明确各部门所应用的施工方法。此外,要对施工过程做好详细记录,在施工过程中,相关人员要对工程建设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整理,最后汇总成为完成的施工技术资料,这对于工程结束环节的验收工作以及项目后期的养护维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应得到建筑企业的充分重视。最后,做好环境防护措施,建筑施工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协作,及时了解未来天气情况,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护。以塔吊为例,在塔吊安装时需设置避雷针,以防止夏季强降雨时的雷击问题;同时还要设置风速测量仪,当自然风力超过六级时,塔吊需停止吊装作业,以防止险情发生。
2.4优化工程施工的材料管理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得知,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影响建筑施工效果的关键因素,所以,施工企业需要重点强化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具体而言,可以从材料的采购、检查与使用三方面入手:首先,施工企业应要选择口碑与信用较好的企业进行材料的采购,在保证材料符合施工需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材料采购费用。同时,要结合实际工程量对材料采购数量进行控制,以防止造成浪费现象;第二,在材料进场前,需要检查其出厂合格证明和相关的检验检测报告,只有符合要求的材料才能进入施工现场。施工现场应设立专门的材料存放区域,并对材料进行规范码放,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对于钢筋、木料、水泥等重要施工材料要做好防潮与防腐措施。最后,材料的使用需要以施工图纸为依据,并结合相关技术措施,保证材料应用的合理性,对于材料的具体应用要做好记录,以便为日后的维修养护工作提供参考。
2.5提高机械设备质量管理力度
工程建设环节会应用到各类机械设备,如塔吊、挖掘机、装载机以及木材和钢筋加工机械等。施工机械设备的性能对于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具有直观影响,所以,施工部门应不断强化对施工设备的管理。首先,应依据工程建设实际需求选择适宜的设备,以保证机械设备的性能和质量能够有效满足施工作业强度;其次,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定期的故障排查与保养,通过对以往案例的分析可以得知,大部分机械故障导致的施工安全事件都是由于养护管理不到位引起的,机械设备在长期的高强度作业后,如没有得到合理保养,就会引发一系列故障问题。所以,现场设备管理人员要定期对谁进行检查,如发现故障隐患,应及时停止使用,并进行相应的维保工作;对于设备的易损部件,应进行定期更换,以此,提升设备的作业性能和安全性。
2.6强化施工人员管理
建筑企业要注重提升直接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现场直接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安全知识、专业操作技能及安全质量责任意识的学习培训,切实提高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现场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规范要求对施工人员进行监督管理,严格落实岗前“三级安全教育”和“三检制”等安全教育及工序检查验收制度,坚持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制度,对现场直接施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和操作技能进行定期考核,避免因人为因素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结语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具有极强的系统性和专业性,这也对施工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容易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需要不断强化对管理工作影响因素的分析,并结合工程实际,强化各方面的管理,科学解决管理工作重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提升管理工程质量,促进工程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高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8(29):175.
[2]信义.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管理方法及控制策略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8(11):15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