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金玉
广东新睿建筑技术研究咨询有限公司 511500
摘要:绿色、低碳的建设理念,对于提高我国建筑建设的整体水平,优化建筑质量,响应可持续发展战略部署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是当今建筑行业发展的三大方向。在当前的建筑行业中,装配式建筑正是具备了匹配了“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属性的绿色建筑技术,尤其是那些重复户型比较高的建筑,能够使装配式建筑的施工优势得到充分体现。我国装配式建筑施工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在施工中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本文主要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要点,并提出科学的管理方法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效果。
关键词:绿色建筑技术;装配式工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法
近年来,国内外绿色建筑的推广实施稳步推进,全社会对绿色建筑的认知与需求都在不断提升。“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是当今建筑行业发展的三大方向,而装配式建筑正是具备了“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三化合一的绿色建筑技术。在发达国家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应用极为广泛。近些年,我国也开始积极引用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虽然发展时间比较短,但是发展前景比较理想。当前社会中装配式建筑的数量逐渐增多,影响施工管理的因素也逐渐增多,不利于装配式建筑效益的实现。与传统钢结构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污染小、效率和精度高,已经获得了一定的效益,并积极的推广。为更好地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优势得以体现,就需要强化施工管理,维护工程项目的效益。
一、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问题
首先,设计管理问题。在工程项目设计时,是无法充分发挥施工过程中的相关细节进行把握,整体水平并不高。与传统现浇混凝土结构相比,装配式建筑的结构、独立性等并不是很强。设计环节中,只要集中化的对后期进行管理就能够将大多数问题进行解决。但是对于装配式建筑而言,前期设计管理时要充分结合部件的分离与组装,并全面考虑部件的装运、堆放等。所以装配式建筑的工作强度、难度要更高。
其次,管理模式滞后。当前,构配件厂商的管理模式比较滞后,在信息管理时先现场进行记录,然后统计处理,这种管理信息的效率比较低,而且构件标准化不强,主要是因为工程项目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
最后,施工现场管理问题。装配式建筑工程从设计到验收,整个过程需要各部门的相互配合,因此需要协作管理更加高效。但是在实际管理中,由于指导专业化不足,材料供给等问题,使得产业链中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不强[1],导致工程施工进程受到影响。同时,施工管理人员要全面把握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科学的部署工作,严格对质量问题进行检验、考核。
二、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要点
1、剪力墙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中,墙体施工是工程量最大的,要对墙体连接的质量效果进行把握关注。将墙体构件运输到施工现场之后,要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查,明确是否存在碰撞、挤压等问题。吊装时要固定在中心位置,使构件运输能够均匀的受力,匀速起升运输。剪力墙构件利用螺栓进行连接,使墙体之间能够密切连接。将下层板预留钢筋插入到预留螺栓孔中[2],通常在生产时,螺栓就已经被埋入到构件中,使后续施工更加便利,经过多次拼装就可以使一道完整的剪力墙建设完毕。对于一些位置特殊的墙体构件,会预留出孔洞,并严格依照设计图纸进行拼装。
.jpg)
2、叠合板
对于叠合板施工,其与作业层支架的间距应大于30cm,以防止发生磕碰情况,事先调整叠合板,保证安装无误差。在吊板安装过程中,要对磕碰问题进行注意,保证平稳的起吊。吊板安装时进行模块化吊装,分为多个单元进行吊装,使吊板安装的质量和精确度得到保障。装配过程中,临时在底部安装支架,为火后期施工提供便利,支架之间的距离在1.5m左右[3],施工后进行拆除。若叠合板为双层结构,还需要事先设置好支架。安装完毕进行混凝土浇筑,养护一个星期,当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成时将支架拆除。
3、预制窗体
预制窗体的安装要求有很高的精确度,使窗体、墙体构件能够紧密安装。有时某些因素影响,窗体与墙体构件间会存在缝隙,这就需要使用密封胶、环氧树脂等进行缝隙的填充,防止出现渗漏的情况。认真检查窗体构件的精确度,对构件参数进行分析,保证构件参数合适,避免出现偏移。窗体构件安装时,窗体与作业面之间的距离应在30cm左右,准确连接。调节好窗体构件的位置和方向后,要准确地将螺栓插入到连接孔中。为防止运输过程中出现玻璃破碎的情况,有些窗体构件是无窗构件,现场安装玻璃,所以也需要对现场进行监管,保证安装质量效果,然后统一进行吊装施工。
4、楼梯板
楼梯板装配也需要有很高的精确度,若有很大的偏差,会使构件出现偏移、不能安装等情况。装配楼梯板时,要利用吊耳、螺栓等连接构件,保证楼板构件的螺栓螺母位置准确,然后进行装配施工。由现场管理人员指导楼板的吊装。楼板与作业面之间的间距为30cm[4],防止出现碰撞。考虑到上下层楼梯设置空间位置连接楼梯板。楼梯板连接时要对安装的位置、方向不断地进行调节,保证螺栓能够准确的插入到连接口中,提高装配的精度与效率。
.jpg)
三、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方法
1、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设计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为达到理想的、标准化的管理效果,就需要有专业化的装配式工程设计团队,团队内主要涉及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以及安装设计等人员。提出过程设计施工方案后,相关设计队伍就可以共同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将各分项方案通过模块化的组合设计方法进行整合,进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施工方案。施工管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多个企业参与其中,因此要定期召开研讨会、交流会等,共同交流研究,确保施工方案能够达到设计标准,不仅满足业主需求,也使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效果得以实现。
2、健全施工管理体系
为使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效果得以实现,就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作保障,据此对施工的内容、行为等进行规范化的约束和指导,每一施工环节都获得良好的施工管理,逐步强化装配式构件的管理效果。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调配施工人员,使施工作业更加规范、标准。同时完善安全生产责任机制,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个人,树立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在施工操作中严格约束和规范自身的行为,按照施工标准和要求进行工程建设,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达标。
3、强化施工技术管理
技术管理也是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积极强化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使装配式建筑的智能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将装配式装饰工程施工与现代化网络信息技术相结合,由专业化人员进行操作,借助于信息化管理技术实时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的生产、运输、安全以及验收等环节进行监测,使装配式建筑工程数据实现信息化管理,也为信息共享提供支持。此外,积极开发研究装配式建筑要点技术和相关配套设施,使装配式建筑实现一体化集成设计[5],加强对相关配套设施生产、安装等方面的管理,明确装配式建筑中应用的新技术。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科学监管,使整个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效果得到保障。
4、对施工现场进行管理
作为施工企业,在认真分析研究影响施工方案的相关因素后,要科学的对施工现场的实际进行调整,保证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更加科学合理。同时,科学的制定施工现场的施工管理体系,从工厂出厂时,装配式建筑材料的质量就需要经历多环节、严格的检测,只有材料质量达到相关标准后才可被运输出去。材料运输过程中,需要结合运输的具体数量、距离等对运输方案进行科学化设计,当材料被运输到施工现场后,还需要针对性的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储存保护。除此之外,在施工现场管理中,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也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要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生产责任进行细致划分,制定具体的安全管理策略,有效维护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顺利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建设效果和质量水平。
5、强化人员素质水平
要注重人才的教育培训,依据分层培训的方式,针对不同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对于施工人员,要使施工人员对装配技术有更加全面、深入的理解掌握,提高施工人员对于构件的熟悉把握程度,使施工人员准确的将相关知识技术应用到操作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开展工作,避免出现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不必要的安全隐患。同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让施工人员对施工情况全面了解。对于管理人员,要强化其管理意识,优化管理方法。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式,由于发展时间不长,很多管理人员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流程并不熟悉,因此很容易在管理上出现问题,进而给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为此,要注重教育培训工作开展,提升管理人员对管理理念、管理流程、管理模式的认知,优化管理效果。同时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全面提高施工管理的效果,比如利用BIM技术,建立BIM模型[6],模拟施工流程,使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相关问题能够及时被管理人员发现,并采取科学化的策略妥善处理,顺利实现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装配式建筑工程具有施工效率强、精确度高的特点,工程投资成本低,优势是极为明显的,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能够实现良好的效果。对于装配式建筑工程而言,施工管理是重要环节,管理的效果关系到整个工程建设质量水平的顺利实现,为此必须要提高对施工管理的重视程度。但就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时间不长,在设计管理、信息化管理、现场管理等工作中有一定的不足,会严重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效果。所以必须要采取科学化的策略方法积极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全面、细致的对装配式工程建设进行把握,使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实现良好的工程建设水平,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促进绿色低碳社会与生活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沐鸿.浅析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居舍,2021(04):33-34+36.
[2]西崇峰.基于BIM和RFID技术的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管理[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21(01):26-27.
[3]肖鹏,张才刚,查红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J].智能城市,2020,6(19):116-117.
[4]王岱卉.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20(33):113-114.
[5]白杨,裘敏浩.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关键措施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0,18(24):77-78.
[6]陈霞.基于RFID技术的建筑施工管理分析[J].智能建筑,2020(11):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