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4月8期   作者:姚佳
[导读]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种与工程相关的行业发展速度也在加快。但同时,工程建设中勘察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
        姚佳
        河北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  河北省 石家庄  050000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种与工程相关的行业发展速度也在加快。但同时,工程建设中勘察技术水平还有待提升。提升工程地质勘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了工程的开展和优化。为提升当前工程地质勘察的效率和质量,相关人员需要重视安全管理问题、地质勘察效果问题以及现代化勘察管理体系构建问题,对地质勘察进行优化和管理,有效提升地质勘察的准确性,保证工程顺利开展。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问题;对策
        1工程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管理问题
        当前,我国工程的地质勘察通常面临的地理环境很复杂,很多工程建设结构也比较复杂,因此,这为工作人员的勘察工作带来了阻碍。通常情况下,工程地质勘察人员很容易出现意外安全事故。在地质勘探中最常遇到的危险就是自然环境带来的安全问题。地质勘探是户外勘察,因此,自然环境对地质勘察的影响很大。工程地质勘察的时间长,各种恶劣环境都会严重影响到地质勘察的安全性和持续性。冬天的暴雪、大风以及夏季的暴雨等都会影响勘察安全。在当下的勘察环境中,经常出现复杂的天气环境对勘察和工程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地质勘察是长期性工作,在勘察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利天气,所以对工程地质勘察造成影响的因素逐步增加。这些自然环境因素不仅影响勘察进度,也会为勘察人员带来安全威胁。当前,为提升地质勘察的安全性,需要做好人员的管理和定期检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2地下水位频繁升降危害
        相比于地下水位单纯上升、单纯下降的危害,地下水位上升与下降频繁交替对建筑工程,所产生的危害更加明显、更加严重。如果拟建工程区域的地下水位随季节变化情况明显,便容易发生地下水水位上升与下降频繁交替变化的情况,容易造成各类岩土体的物理性质、强度发生变化,导致岩土体发生不规则收缩与膨胀,从而诱发不均匀沉降问题、出现地面裂缝,对建筑物带来难以逆转的严重危害。
        地下水位上升与下降频繁交替,对岩土体工程性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原先充水的岩土体其水位在降低失水之后,其岩土体结构会因此发生变化,造成岩土体发生收缩现象,从而诱发上部岩土体沉降或是出现地面裂缝。其二,原先不含水的岩土体在地下水位上升充水之后,会造成其结构出现变化,有很大几率诱发岩土体膨胀,加大了上部岩土体的应力,有很大几率导致地面发生不均匀沉降问题。这两种危害都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需要做好拟建区域地下水的勘察研究工作,开展针对性较强的危害防治手段。
        1.3现代化勘察管理体系构建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不但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而且地域跨度较大,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气候,遇到各种各样的勘察问题。勘察人员可能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威胁,勘察设备也需要经常更换。这种状况为勘察管理带来了很多不便。客观条件下,勘察队伍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因此,很多项目管理者为了完成既定目标就会忽视安全勘察的重要性。当突发事故发生时,很难及时进行调度和控制。我国现代化地质勘察工作的起步时间较晚,因此,在勘察的过程中效率较低,这导致了勘察工作的体制混乱问题,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和技术支撑,出现严重的“纸上谈兵”问题。
        2工程地质勘察的对策
        2.1规范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在分析水文地质问题的危害时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水文地质分析的关键作用,并为制订相应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供依据。由于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包含的内容较多,在进行勘察作业前,需制订完善的勘察方案。在具体的勘察作业环节,相关工作人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第一,勘察人员在开展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时,必须预先明确勘察工作的主要任务。

管理人员要详细规划每一位勘察人员的工作内容,让每一位勘察人员都熟知自己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避免工作内容重叠、混乱。同时,对重点的勘察工作环节必须强化质量管控,管理人员要做好统一规划。第二,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相对复杂,勘察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各项作业工序的开展必须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切忌盲目判断和违规操作,以免影响勘察工作的准确性,将小问题变成大危害。
        2.2深入调查地下水的状态
        想要提升对水文地质危害分析的质量,勘察队伍就应当针对工程项目中地下水位的状态,展开深入科学的调查工作。首先,应当明确地下水的调查目的,根据工程规定来设置调查标准,要严格根据调查目的落实相关工作,从而有效提升地下水状况检测的精准程度。
        2.3加强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当前,工程建设者需要从项目实施和人员管理等方面提高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水平,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引进,提升工程项目勘察质量,让信息化管理系统更为高效地作用到整个勘察体系中。勘察人员使用全新的勘察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勘察管理的效率,同时,融入信息化的勘察技术,可以实现勘察活动的整体化,有效对勘察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一体化管理。当前,我国工程地质勘察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得到了发展,但想要促进勘察事业的进步,就要创新信息管理技术,这关系到勘察现代化进程。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提升勘察的效率,同时,促进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基于信息化的勘察管理中,将所有数据集中在一起,从而加快信息管理速度。信息管理过程中需要遵循“功能简易化、需求标准化、数据结构化、部署云平台化”的管理思路,推动管理流程实现信息标准化。建立快速高效的信息管理网络,通过数字化的形式收集、储存、分析数据,有利于勘察工作效率的提升。智能化信息管理设备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勘察事业的发展,当前信息管理技术和智能化管理也促进了勘察工作水平的提升。
        2.4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中,对水文地质情况进行评价是其中的重点工作环节,通过科学的评价可以提高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质量。在进行水文地质评价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1)工程地质勘察工作者需要对地下水位的变化以及对工程所造成的影响进行重点分析,并针对地下水位升降的具体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将地下水位波动所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2)地质勘察人员需要结合工程项目的具体特点为施工设计人员提供专业的勘察报告,以便于制订工程地基处理方案。例如,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地基基础施工前需要进行排水处理,如遇到软土地基,则需通过强夯、土层置换或堆载预压等方法进行处理,进而提高地基工程的稳定性。(3)地质勘人员需要对工程的基础地质进行重点评价,及时发现基础地质存在的问题,若存在管涌或流沙等现象,要及时与工程设计和施工部门进行沟通,并为其采取处理措施提供必要的勘察数据。
        结论
        近年来,我国工程项目建设的数量正在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以往的工程项目建设情况来看,一些工程建设前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不到位,导致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项目的稳定性,施工前需要对项目建设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全面勘察,并保证勘察工作的准确性,为工程建设活动的开展提供全面的地质信息支持,从而保障工程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降低水文地质危害对工程建设质量的影响,为后续工程的施工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亮青.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勘察相关问题分析[J].四川建材,2020,46(12):27-28.
        [2]孙政,王俊杰.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问题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20,5(21):236-237.
        [3]游辉宇.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11):8-9.
        [4]李涛,吴安喜.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影响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