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涛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煤业公司地质勘探工程分公司,安徽淮南 232001
摘要:针对深井揭煤钻孔施工困难,孔壁破碎造成套管下不到位,孔内有水造成封孔不严,影响抽采效果等问题。通过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优化钻孔施工工艺,采用全程套管护孔工艺,改进新型封孔器,优化排水装置,形成了深水平高地应力揭煤钻孔施工成套技术。实践证明,采用该成套技术,实现了快速、高效施工揭煤钻孔,做到了“钻到位、管到底、孔封严、水放通”,提高了瓦斯抽采效果。
关键词:揭煤钻孔;钻到位;管到底;孔封严;水放通
0引言
深井揭煤钻孔的施工越来越困难,钻孔的施工效率及抽采效果,制约着生产的正常接替。井筒揭煤的突出危险性,实质是一种能量的转换和释放,未揭穿的煤层具有一定的弹性能,煤层内储存有一定瓦斯能。揭煤过程打破了煤层原始的封闭空间,煤层弹性能和瓦斯能瞬间释放,尤其是高瓦斯突出煤层,揭煤可能造成强烈的动力灾害。必须通过施工区域消突措施钻孔,对揭煤区域煤体瓦斯进行预抽消突,保证揭煤安全。
1概况
1.1基本情况
潘三矿深部进风井设计在潘三矿中央广场内施工,作为二水平的提升井兼进风井。深部进风井井筒设计净直径8.6m,井口设计标高+23.2m,井深1004.2m,井筒在施工至法距5-2煤顶板11m位置停头。根据地面钻孔、井下打钻资料分析,深部进风井主检孔揭露有断层Fa1 339°∠28°H=3m(逆)、Fa2 319°∠38°H=3m。井筒附近煤层总体呈单斜状,向西南倾斜,煤层赋存稳定。根据深部进风井8煤、6-1煤实测瓦斯压力预计5-2煤瓦斯压力2.8Mpa,瓦斯含量7.8m3/t;4-2煤(-908.7m)瓦斯压力2.9MPa,瓦斯含量8.1m3/t。
1.2 钻孔设计情况
深部进风井井筒揭5-2、4-2煤设计区域预抽钻孔345个,总钻孔量9934.1m,钻孔控制到揭煤处井筒荒径轮廓线外15m范围内的5-2、4-2煤。钻孔按照有效抽采半径不大于1.5m设计,开孔间距不小于0.4m。
2钻孔施工遇到的问题
2.1钻孔施工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井筒打钻空间不足是影响打钻安全与效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井筒净直径为8.6m,需要布置3台钻机以及配套钻杆、封孔材料、管路等辅助设施,每个班次约15余人同时作业,空间严重不足。另外,所有钻孔均为下向钻孔,底板破碎或有浮矸影响开孔质量。
2.2钻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该地点瓦斯压力大、地应力大,钻孔在过煤时,孔内煤粉量大,且煤粉大部分呈粉末状,下向钻孔排渣不畅造成起钻后孔内仍留有一定量钻屑。二是最外围两组钻孔为小倾角钻孔,钻孔轨迹易发生偏斜,影响瓦斯抽采控制范围。
2.3下套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3.1钻孔过4-2煤顶底板岩性较破碎,砂质泥岩与细砂岩互层,发育多条断层,深部煤层松软,孔壁破碎,起钻后易发生垮孔,采用普通下套管方式,很难将抽采管下到煤段。
2.3.2在施工过程中,可开闭式钻头容易发生损坏变形或被钻屑糊实造成套管顶不开“中心叶片”,造成套管无法下到位,需二次下钻,浪费工时。
2.4封孔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普通“两堵一注”封孔工艺一般用时约4小时,需要3大步骤:先固定远端堵孔材料,后固定近端堵孔材料,中间再进行注浆。揭煤钻孔属于下向孔,往往孔内有水,采用聚氨酯座底会因聚氨酯遇水无法膨胀凝固,导致座底失败。根据数据统计,采用聚氨酯座底的下向穿层钻孔,有20~25%的钻孔由于座底不牢固,造成报废。
3采取的针对性措施及创新点
3.1施工前准备
3.1.1钻孔施工前,要求井筒施工单位对井壁和井底进行注浆处理,帮部注浆孔深度不小于3m,井底注浆深度不低于2.5m。确保底板不破碎,利于钻孔施工。钻孔布置位置进行喷浆处理,井筒底板浇筑厚0.3m以上的水泥地坪,并在井筒中心施工一个长×宽×深=1.2m×1.2m×1m的水泱。水泱全部用水泥浇筑,地坪浇筑时确保四周高、中心低,以保证水能自流入水泱内。
3.1.2针对井筒特殊的施工环境,提前规划好三部钻机的施工位置,三部钻机按同一方向施工,最大程度保证三部钻机能同时施工,互不影响。
3.2优化施工工艺,确保“钻到位”
3.2.1钻孔全孔采用压力水排渣施工,使孔内排渣更充分,终孔起钻前,再使用压风排出孔内积水,当钻孔较破碎时,全孔换压风排渣施工。钻孔终孔孔深以穿过设计的最后一道煤煤层底板5m为准,留下足够的煤岩沉淀空间,确保钻孔煤段充分暴露,保证抽采效果。
3.2.2使用外径89mm钻杆配合Φ103mm钻头,级配更合理,保直效果好。钻孔及时上图反演,对发生偏斜的不合格钻孔进行补孔,确保钻孔终孔控制范围符合要求。
3.3采用全程套管护孔工艺,确保“管到底”
3.3.1针对垮孔现象严重,造成下套管困难的问题,将全程套管护孔工艺应用到井筒揭煤穿层钻孔施工中。首次使用短机身的ZDY3200S液压钻机配Φ89mm大通径动力头,并使用Φ103mm一字铰接可开闭式钻头和Φ73/89mm×1.5m大通径肋骨钻杆。采用该工艺,解决了全程下套管的难题,保证了“管到底”。
3.3.2针对“中心叶片” 打不开问题,采取三项措施。一是钻头使用前,加强检查,不完好的严禁使用;二是施工前,通过地质剖面进行预判,钻孔轨迹穿过砂岩的,先使用普通钻头施工至见煤前起钻,更换一字铰接可开闭式钻头下钻施工;三是施工过程中,合理控制钻进压力、钻进速度,防止钻头变形。
3.4改进新型封孔器,确保“孔封严”
通过积极引进并试验改进新型封孔器,把3个步骤简化成了1个步骤,过程出错的概率大大降低,不仅解决了难题,而且用时减少一半,效率大大提高。
该地点揭煤钻孔施工全部使用“FKQW新型封孔器”,封孔时,采用注浆泵向孔内注浆。浆液先通过单向阀进入孔底囊袋和孔口囊袋,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囊袋膨胀后抵住孔壁,达到座底的作用,然后爆破阀打开,此时浆液进入钻孔与抽采管之间的环状间隙,达到封孔的目的,由此实现了“两堵一注”步骤的三位一体。封孔示意图如图1所示。
.jpg)
4结论
4.1解决了高瓦斯、高地应力情况下施工下向揭煤钻孔成孔难、效率低的问题,成孔率由原来的60%左右提高至100%。钻机单机台效由原来的2774米/台.月提高至4228米/台.月,台效提高了52%。
4.2解决了下向穿层钻孔全程下护孔套管的难题,实现了套管全程护孔,确保了钻孔瓦斯运移通道的畅通。
4.3提高了下向钻孔的封孔效率,采用一体式封孔器简化了封孔程序,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封孔质量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封孔效率,封孔速度提高1倍以上。
4.4提高了钻孔的抽采效果。潘三矿深部进风井在进行揭煤效果检验前,干管浓度一直保持在50%以上,最大达60%,共抽采瓦斯48658m3,瓦斯抽采率45.6%。测定残余瓦斯压力0.11Mpa,5-2煤残余瓦斯含量2.66 m3/t,4-2煤残余瓦斯含量2.67 m3/t。
参考文献:
[1] 张继周,李剑锋,许洪亮. 深部高地应力突出煤层瓦斯喷孔防治技术[J]. 煤炭工程, 2016,48(5):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