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维祥
上海升海建筑机械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摘要:准确实施配套施工技术,能够增强叠合板施工质量,提升装配住宅工程建设水平。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支撑体系施工技术、吊装施工技术、钢筋施工技术、浇筑施工技术、成品保护施工技术这几项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希望能够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模式的推广运用提供助力。
关键词:装配住宅;预制构件;成品保护
引言:叠合板是一种由现浇钢混层以及预制板组成的楼板结构,其具有整体性好、力学性能优越的优势,在装配式工程中被广泛应用,提升了装配施工水平,因此,为了获得更好的工程建设效果,应对叠合板配套施工技术展开深入分析,以探索更加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案,优化叠合板构件的质量,促进工程建设领域的发展。
1叠合板支撑体系施工技术
1.1技术思路
在叠合板施工中,施工方需要先将预制部分安装到位,之后才能浇筑现浇部分。在预制板的安装中,必须保证此部分与其他结构部分的可靠连接,因此,需要设置一个支撑系统,以固定预制板,为施工者的安装连接施工提供基础操作条件。基于此,在叠合板施工技术中,支撑体系施工技术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技术思路建设上,常用的支撑体系结构为,钢管、顶托、钢龙骨组合结构,此结构的承重能力强、刚度大、占地面积合理,而且安装也比较灵活,所以被广泛应用到支撑体系建设施工中。此外,在思路构建中,还要注意,为了保证该支撑体系的稳定性,需要根据实际的支撑体系受力情况,确定所用连接件、龙骨尺寸等参数,以完善技术思路设计,保证支撑体系的性能可以满足叠合板施工需求。
1.2技术方案
待技术思路确定后,施工方还要设计、实施相应的支撑技术方案,以确保配套叠合板施工技术的顺利、准确落实。在此过程中,为了平衡受力,应当使龙骨与板缝之间保持垂直方向,并将沿龙骨以1.2m的间距,设置立杆,同时,按照≤1.2m的间距,设置龙骨垂直方向的立杆,而且还要将脚手板安装到立杆底部,然后在距地面20cm处,安装扫地杆,用对接扣连接。此外,考虑到支撑体系还要在施工中起到支撑模板的作用,因此,施工方需根据叠合板现浇部分的模板搭设需求,进行支撑体系施工。为此,在技术方案实施中,应按照模板的标高,来设置排架支撑结构高度,而且应当将实际达到标高与设计标高之间的误差控制在5mm以内。
2叠合板吊装施工技术
2.1吊装施工技术实施
在叠合板施工中,吊装施工技术主要用于预制部分的就位、安装施工。在该施工技术的实施中,需先做好构件准备,并检查好需要在楼板上预留的孔洞是否齐全、位置是否正确,以及预留吊环是否存在破损、所在位置是否正确,而且为了保证预制部分与现浇部分充分结合,还要在预制板的表面做出厚度5mm以上的粗糙面,以增强叠合板的整体性。此后,待检查无问题后,即可正式开始吊装施工。在此过程中,应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先在吊装就位标高位置上进行标注,然后根据该标注,进行吊装设备的操作,使预制板能够准确就位,同时,要注意,预制板的吊装位置必须深入梁内15mm,促进其与其他主体结构件紧密连接。在该技术的实施中,考虑到预制板的厚度较薄,所以吊装时要尽量一次施工到位,避免撬动、移动预制板,导致预制板损坏。
2.2吊装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从整体上来看,此叠合板施工技术在实施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两个方面,即工作计划、预制板制作。在很多情况下,鉴于装配式叠合板施工技术的高效性,人们通常会将此技术运用到工期比较紧张的住宅工程中,因此,为了避免忙中出错,需提前制定详细的技术运用计划,保证施工技术的准确、有序落实。此外,还要注意,在预制板制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松顶的问题,影响叠合板的质量,此时,应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二次复振的方式,来预防松顶问题,保证施工技术落实效果。以周康航配套商品房基地B08-01地块项目为例,在此项目建设中,工期只有10个月,而且还跨越了一个冬歇。为此,工作者先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规划了预制板的月生产量、平面布置等叠合板施工细节,同时,为了预防松顶问题,又运用了复振法,并结合当时的气候条件,将复振时长设置为0.5~1h,最终使叠合板施工达到了较高的质量水平,且在既定工期内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
3叠合板钢筋施工技术
3.1钢筋施工技术准备
在叠合板施工中,施工方需要将从墙构件内伸出的钢筋,与叠合板现浇部分的钢筋结构相连接,使叠合板能够与墙体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提高住宅主体结构的力学性能,因此,钢筋施工技术是叠合板施工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通常来说,该项技术的实施可以被分为两个部分,即技术准备、技术操作。其中,在技术准备中,施工方需要将叠合板与墙体之间缝隙内的杂物、污物进行清理,然后去除钢筋上的锈蚀、污物,并将钢筋整理好,以备后续的钢筋连接操作。在此过程中,应当注意,整理墙插筋时,需严格按照图纸的要求操作,为之后的钢筋连接施工提供便利。此外,还要注意,检查好叠合板浇筑部分所用的钢筋型号、质量,确认无问题后,才能将其投入使用,提高技术准备工作落实效果。
3.2钢筋施工技术操作
在钢筋施工技术操作中,施工方需要先根据图纸设计,参照现行的钢筋图集,构建出叠合板现浇部分的钢筋结构,然后再将墙体内伸出的插筋,连接到该钢结构上,待后续完成浇筑后,即可使叠合板与墙构件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以保证住宅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构建现浇部分的钢结构时,需合理化钢筋的分布密度,使钢筋结构保护层能够满足现行技术规程,同时,要注意,需将支座负弯矩筋绑扎位置的保护层控制在20mm以内,并增设一个马凳筋,以免该弯矩筋在浇筑时出现移位问题。此外,还要选择合理的钢筋连接方式,一般来说,采用绑扎方式即可有效实现钢筋的可靠连接,保证叠合板施工效果。
4叠合浇筑施工技术
4.1浇筑施工技术准备
在叠合板施工技术中,浇筑施工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构建现浇部分结构,因此,待钢筋施工完毕,且验收检查无问题后,即可继续实施浇筑施工技术。在浇筑施工技术中,施工方需要先采取技术准备措施,以提供浇筑施工基础条件。在施工技术准备中,要先将需要预埋的水电管线,设置到钢筋结构内,且要注意,严禁以预埋为由剪断、移动已经连接好的钢筋。之后,需进行侧面模板支护,并将预制板与现浇结构之间的接触面清理干净,使表面无杂物与污物,以确保两个部分的可靠衔接。然后,在浇筑前1d,用水充分润湿预制板与浇筑部分的接触面,并在开始浇筑前1h,将表面的积水擦干[1]。
4.2浇筑施工技术操作
待技术准备工作完毕后,施工方就可以进行浇筑施工。在浇筑施工中,需按照设计要求,制备混凝土,然后将混凝土泵送到模板中,完成浇筑。在此过程中,需做好振捣工作,以免混凝土出现离析问题,增强现浇结构的密实性。但由于叠合板的面积较大,因此,需适当加密振捣点,同时,还要注意在振捣时,避开钢筋结构,防止振捣操作对钢筋结构造成损伤,保证叠合板现浇结构的力学性能。此外,在浇筑施工中,混凝土泵送完毕后,还要于12h内对现浇结构进行浇水养护,若此时环境温度<5℃,则需用棉被、草席覆盖现浇结构,增强浇筑施工效果[2]。
5叠合板成品保护施工技术
5.1钢筋结构成品保护
成品保护是叠合板施工技术中的关键步骤,能够有效控制人的因素所带来的施工质量风险,提升叠合板施工技术运用水平。在叠合板施工中,成品保护的对象包括叠合板现浇部分的钢筋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等,容易被损坏的结构。其中,在钢筋结构的成品保护中,待钢结构连接成型后,要做好看管工作,严禁人员踩踏,而且如果遇到雨雪天气,还要将其覆盖好,以免其受外界因素影响造成损坏。此外,应重点关注连接点位置,严禁该位置碰到雨雪,同时,为了保证钢筋结构的稳定性,还要在大风天气时,增设一个挡风设施,以增强成品保护效果,促进叠合板施工技术的应用效果顺利达到预期。
5.2现浇混凝土成品保护
当叠合板现浇部分的浇筑施工完毕后,施工方需要对该钢筋混凝土结构采取成品保护措施,并根据气温情况,合理制定拆模时间,然后为拆模后的钢混结构表面涂刷上一层养护液,继续包裹养护,直至其达到临界强度,增强叠合板结构质量。其中,拆模时间一般为,气温-5~-8摄氏度时,2d,气温-8~-12摄氏度时,3d。此外,待钢混部分达到临界强度后,将表面的养护液先冲洗干净,并检查、修补蜂窝,剔除突出颗粒,保持叠合板表面的平整,提高施工效果。
结论:综上所述,增强叠合板的施工技术落实效果,能够优化装配式住宅主体结构建设效果。在住宅工程建设中,采取有效的叠合板施工技术措施,可以使各项施工步骤更加有序、准确地落实,改善住宅工程的整体施工效率和质量,从而加快推动工程建设产业化、装配化的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赵宝,金泰羽,王聿浩. 装配式住宅预制叠合板施工技术[J]. 建筑技艺,2020,(S1):200-202.
[2]黎加纯,张艾荣,许文杰. 装配式住宅项目叠合板超厚原因分析与控制措施[J]. 城市住宅,2020,27(04):23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