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式挡墙施工质量通病及管控措施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4月8期   作者:熊在斌 段海清 刘祥银
[导读] 本文以该酒店项目为例,针对此工程中的部分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重点、难点进行分析
        熊在斌  段海清  刘祥银
        中建八局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青岛 266100
        [摘要]:本文以该酒店项目为例,针对此工程中的部分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重点、难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重难点;过程管控 
一、前言
        21世纪建筑技术飞速发展,在工程施工中工艺与新结构得以普遍应用,在这基础上工程质量得到大大的提升。但是,因施工作业工序众多、环节复杂,一旦管理不当很容易出现质量通病,不但使建筑功能受到不良影响,还会阻碍建筑物使用。对此,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应用,还应对质量通病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使整体工程保质保量地完成。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重庆御湖新加坡社区酒店一期一标段项目位于重庆市璧山区御湖新区,该酒店是璧山首个开工建设的五星级酒店,是璧山打造主城都市区“迎客厅”的标志性项目。地块位于大岚水库正中央,湖泊将该项目三面环绕,北侧御湖路目前为该项目唯一的出入口。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61397.4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约31004.87平方米,地下面积:约30392.53平方米。在本地块范围内拟建酒店大堂1栋(1层)、酒店7栋(各5层)车库及地下附属设施用房、20栋独栋酒店,挡土墙作为总长度为1400米。
三、质量通病
        (一)挖方边坡塌方
        在该工程中,重力式挡土墙是重难点,其中加入25%的片石增加了难度,最高部分接近10米,地勘地貌复杂多变,墙基础入岩要求0.6米,致使一段挡土墙出现多种截面。在开挖基槽过程中,挖方边坡土方出现局面和大范围塌方情况。其主要原因是机械整开挖时没有严格按照从坡体或地平面自上而下的顺序,分层次有秩序的开挖,导致所放的坡度过大或坡底受损,边坡稳定性较差,致使出现塌方。同时原始地貌在对存在地表水和地下水之的地方进行开挖时,没有较好的方案采用科学高效的降水和排水方式,也有地表积水或地下水侵入坡体之中,导致土粘度降低和坡体倾覆受力增加,坡脚位置向基坑内侧滑移,从而受重力影响不够稳定而导致塌方;最不利的一个因素是基坑外侧靠水库,最深水位10米以上,部分基坑入岩0.6米标高已在水平面下3米多,水与基坑间的土体最薄处只有不到1米,经常有水从土体岩层中流水进基坑,甚至冲垮边坡。
        (二)模板接缝不严
        该工程外墙加固全用模板,每次加固高度普遍为1.8米,因模板加固时,间的接缝不够严密,存在间隙,在混凝土浇筑时出现了漏浆、蜂窝麻面等情况,严重之处还存在大量孔洞、露筋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工程施工中翻样不细致,模板制作未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在拼装时接缝过大;木模板的安装周期过长,在干缩作用下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浇筑中,木模板没有事先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在梁与柱相交的位置,接头尺寸对应不准确,出现错位情况。
        (三)钢筋表面锈蚀
        针对该工程中钢筋表面锈蚀病害,主要包括浮锈、陈锈与老锈三种,具体表现如表1所示。究其原因,主要是保管方式不当,长期受到雨、雪的侵蚀;存储环境潮湿,通风不畅等因素影响。
        (四)混凝土露筋
        该工程的这一病害主要表现为钢混结构内部的主、副筋或箍筋等暴露在表面,未被混凝土覆盖。产生这一质量病害的原因在于:混凝土浇筑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者数量过少,导致钢筋下沉,与模板面相近的位置外露。结构的截面较小,且钢筋密度过大,导致石子卡在钢筋中,水泥砂浆无法充分将钢筋包裹起来,导致露筋;混凝土配比不合理,形成离析,与模板相近的位置出现漏浆;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混凝土漏振、踩踏钢筋,导致钢筋位移,进而露筋;木模板没有事先浇水湿润,吸水粘结过早,在拆模时棱角受损,导致露筋。
四、质量管控措施
        针对该工程中存在的以上质量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质量管理措施,使各个生产施工环节的质量得到切实保障,进而确保整体工程安全。
        (一)土方工程
        针对该工程中存在的挖方边坡塌方质量病害,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对于临时性边坡塌方来说,可将塌方清除干净,将坡顶线向后方移动,并将坡度放缓;对于永久性边坡的局部塌方来说,将塌方松土清理干净后,采用块石填砌,自下而上分层回填,用比例为2:8的灰土进行嵌补,与土坡面相接触的位置用台阶式搭接,使其更加紧密。
        (二)模板工程
        片石混凝土挡土墙模板采用12mm厚胶合板,模板次龙骨为40mm×40mm方钢、间距200mm、主龙骨为Φ48×3.2mm双钢管、间距600mm,使用对M16对拉螺杆配合φ14二级螺纹钢进行对拉,螺杆与混凝土内锚固钢筋焊接。
        本项目挡墙最大设计高度为9m,此时挡墙最大宽度约2.378m,每次混凝土浇筑高度为1.8m,模板计算时采用此种情况进行计算。


        1.斜率控制方法
        模板支设时采用上下定位的方式确定斜率,测量人员在垫层上弹出每段模板下口线,上口采用锤球吊点进行定位,为模板定位提供依据。
        2.模板拼接节点
        模板拼缝处要求贴双面密封条以避免漏浆,端头保持平齐,拼缝处用U型卡固定,钢管扣件加固牢固。
        3.对拉螺栓布置
        本工程螺栓采用M16对拉螺栓,最下一排距地面高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整(距水平施工缝不大于150),每排水平间距600,竖向间距900。
        4.模板的安装
        模板及支撑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固定在模板上的预留孔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且位置准确。所有模板的轴线位置、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通过自检、互检、交接检严格检查,确认无误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每次模板安装高度为1.8m,并根据挡墙的断面尺寸进行调整。浇筑完成混凝土后再进行下道模板安装
        安装顺序为:搭设模板操作架(包括安装水平拉杆和剪力撑)→立墙体两侧模板→用对拉螺栓拉结横向背楞→紧固检查→调垂直度→验收
        5.模板的拆除
        模板拆除以不掉棱角为准,经技术负责人核实后,下达拆模通知单,否则不得拆模。
        拆模应按“先松拉螺栓,后拆横向与竖向背楞,最后拆模板”;拆模时不得硬撬模板接缝处,以防损坏模板。拆除的模板、背楞及钢管等材料运输至指定位置并码放整齐。
        模板拆除后,应立即清理干净并刷上脱模剂。拆下的扣件、模板、钢管应及时清运,不得在架体上集中堆放。拆模时严禁模板直接从高处往下扔,以防模板变形和损坏,重点时严防出现物体坠落伤人。
        (三)片石混凝土工程
        1.材料组成
        该工程所采用的混凝土等级为C25,水泥的用量是180kg,水的用量为156kg,石子的用量为1000kg,砂的用量为903kg,配合比为0.18:0.156:1.0:0.903。
        2.片石的抛投
        添加片石时采用挖机进行运输,然后人工摆放,不得抛投,摆放间距应均匀,片石间距不得小于10cm,注意片石不得碰到模板及加固钢筋,防止模板变形或跑模。
        3.混凝土的浇筑及振捣
        1)片石混凝土挡土墙以罐车加溜槽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
        2)挡土墙采用水平分层浇注的方式,浇筑时严格控制分层厚度,按每层500mm进行浇筑振捣,达到厚度后进行振捣,密实后再浇筑上层。
        3)挡土墙按划定的施工段分段逐次进行浇筑,由项目部制定统一的施工进度。
        4)浇筑中全部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每一插点要掌握好振捣时间,避免过振或漏振,视表面不再出气泡,表面泛出灰浆为准;并注意插棒间距在500~600㎜。振捣中振捣棒要插入下层50mm,保证上下两层混凝土接触密实。
        4.混凝土养护
        为了保证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混凝土拆模后应及时进行洒水养护,混凝土养护不少于7天。靠近边坡侧回填土应随挡墙施工随拆模随回填随夯实,但需保证夯实前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值的80%。
        五、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内容甚广,工艺复杂,一旦某项工序处理不当便会引发各种质量通病。对此,管理人员应加强重视,与工程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常见的质量通病表现与成因进行分析,并强化施工的质量意识与责任意识,借助科学完善的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采取多样化措施进行预防和解决,使建筑工程整体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兴远,周尚永.建筑高边坡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标准].建筑标准,2020:DBJ50/T-344-2019
        [2]乔书雷.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J].居业,2020(05):151-152.
        [3]宋雨燕,张文秀.房屋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强化措施研究[J].价值工程,2020,39(14):23-24.
        作者:孙运 单位:安徽至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