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
河北省衡水市
身份证号码:13110219890819****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工程的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但在建筑工程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建筑主体结构出现质量问题,整个建筑结构的质量将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环节,确保充分掌握施工工艺要点,优化每一个施工细节,进而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工艺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1建筑物主体结构概况
1.1建筑主体结构工程的重要作用
建筑主体结构能为建筑的整体质量和施工过程中的后续使用提供一定的保证。施工单位要加强施工过程中各项施工细节的控制,施工前根据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方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科学选用施工材料、设备和工器具。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要求,选择相应的施工工艺,确保建筑物主体结构质量满足施工要求。施工方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对建筑物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后续施工。
1.2常见主体结构施工工艺
1.2.1框架结构
框架结构是当前建筑工程中常见的一种施工模式,在施工过程中主要采用现浇法进行梁、板、柱的施工。实践证明,框架结构不仅能提高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而且能有效地保证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例如,现在高层建筑一般采用框架结构模式。由于框架施工采用现浇方式,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模板。因此,施工中应采用滑膜施工技术,或采用早期拆模的方法,实现二次利用,以节约施工成本。
1.2.2剪力墙结构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剪力墙结构的施工技术通常采用大模板和滑模技术。在现浇剪力墙结构施工过程中,大模板技术因其价格低廉、实用性强而得到广泛的推广和推广,采用大模板技术时其效率远高于其他模板,不仅设备先进,而且操作方便,结构完整性和抗震性能良好。
2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2.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加筋材料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主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因此,钢筋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在钢筋工程施工中,钢筋的种类、规格和性能会影响钢筋工程的整体强度。因此,在建筑主体结构施工中,应根据施工图纸、主体结构的施工要求和工程的具体情况,科学选择钢筋的种类、尺寸和规格,在选择钢筋时应充分考虑混凝土的种类,以提高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在购买钢筋时,要区别购买钢筋。钢筋运至施工现场时,应保证钢筋的放置,以避免钢筋污染的现象;必须选择科学的钢筋绑扎方法。在钢筋连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钢筋连接质量。在选择钢筋连接方式时,应充分考虑钢筋的受力和尺寸。在施工中,直径小于2.2cm的钢筋通常采用搭接连接,而直径大于2.2cm的水平受力钢筋则需要冷压连接。此外,还要严格控制钢筋的安装位置和接头数量。施工中应根据施工要求科学设置绑扎距离。绑扎距离不当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加固工程的整体强度。在装订中,交叉装订被广泛应用。钢筋绑扎应在模板安装结束前完成,以保证后续工程的顺利进行。
2.2高模板施工技术
柱模板安装时,应检查安装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柱模。浇筑完成后,可用钢筋绑扎,以提高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模板支撑及钢筋绑扎施工完毕后,浇筑梁板并振捣,浇筑时从中间向两侧对称进行。为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浇筑前应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同时充分掌握混凝土的材料配比,并预留施工缝。
2.3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建筑主体结构施工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在浇筑混凝土时,通常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工艺来浇筑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施工可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柱结构混凝土浇筑时,柱结构混凝土两侧应交替浇筑,每次浇筑高度应小于50cm,从而避免混凝土浇筑引起的模板受力不均和模板变形,影响柱状建筑结构的质量。在浇筑混凝土时,应科学设计柱结构的浇筑工艺。同时,对各柱结构的浇筑体进行编号,并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浇筑混凝土。另外,采用地泵浇筑混凝土时,应保证管道的平直、平整,输送管道的质量应满足浇筑要求,并严格控制管道的严密性,以提高混凝土浇筑的最终效果。
2.4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模板施工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和支撑已完工的混凝土,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完成的混凝土安装模板时,应严格控制模板材料。柱混凝土结构一般可采用钢模板,柱混凝土结构施工可采用竹木模板,梁混凝土结构和屋面混凝土结构施工可采用竹胶模。在模板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要点主要体现在模板安装和拆除过程中。模板的安装和拆除效果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因此,模板施工时,模板底端要整齐,模板安装要严密,避免后期浇筑时混凝土中出现泥浆流。拆模过程中,要保证拆模过程与混凝土浇筑过程一致。先拆除浇筑部位的模板,再拆除浇筑部位的模板。
2.5砌体施工技术
砌体工程是指以砖石材料作为主体建筑的一个施工环节。砌体施工时,应采用砖与砖交错砌筑的方式,以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砖面不完整或砖面有洞时,砌筑时应与砌体垂直放置,避免砖洞影响整个砌体工程的安全稳定。在砌体施工过程中,除了砖石材料外,还需要大量使用建筑材料中的水泥材料。水泥是砌体施工过程中常用的粘结材料。为了提高砌体工程的施工质量,改善砖与砖之间的粘结性,必须进行水泥材料的科学调配。另外,施工环境应干燥,避免雨水侵蚀对水泥粘结力的影响,进而影响整个砌体工程的整体稳定性。
3提高建筑主体结构质量的措施
3.1采用全过程施工质量管理方法
一是加强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前控制。预控是指施工主体结构工程开工前准备工作的质量控制,包括充分掌握工程的基本特点,收集工程资料,明确工程的总体目标,设立相应的工程管理部门,制定完善的奖惩制度,明确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建立科学的工程质量管理程序。其次,要做好事件中的控制,即施工过程中的控制内容。由于施工环节相对琐碎,任何因素都会对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尽可能解决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确保不影响施工质量。此外,还应对施工所需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查,避免不符合标准的材料进入。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施工技术控制。最后,要做好后控制工作,这比前控制和过程控制更重要。建筑物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如有问题,应及时解决,必要时应返工。
3.2注重提升现场人员质量责任意识
质量是建设单位生存的基石。对于高层建筑,施工单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现场人员的质量责任意识。工程开工前,组织人员参加质量教育培训活动,帮助现场人员了解提高施工质量的意义。另外,在施工过程中,建立健全质量监督管理制度,将质量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督促现场人员规范施工。最后,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每项施工工艺完成情况的检查,密切监控每一个施工环节,及时发现问题并妥善解决,对提高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对建筑业有很大的影响,也对土地资源的利用产生很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程。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措施,时刻注意可能影响施工质量的各种隐患,确保工程主体的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李迎宾.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30):93.
[2]李迎宾.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在工程实体质量监督中的作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