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1022419811205xxxx
摘要: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最初源于上世纪,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应用方面已经越来越成熟,效果尤为显著,为保证建筑施工质量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钻孔灌注桩技术相较于其他技术来说比较简单易操作,效果显著,但是由于技术涉及内容较多因此比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施工单位对此必须要加以重视,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加强过程控制和管理,从这样才能保证施工质量,本文针对工业厂房钻孔灌注桩施工进行研究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工业厂房;钻孔灌注桩;病害;防治措施
1钻孔灌注桩技术的重要性
在建筑施工当中,钻孔灌注桩技术是一项常见的技术,对于建筑基础结构稳定性十分重要。建筑施工质量安全,需要先进的施工技术做保障,确保施工技术水平稳步提升,不断满足建筑施工的安全要求,对于建筑可靠性、稳定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建筑施工中应用钻孔灌注桩技术,配合其它施工技术共同应用,确保施工操作规范,控制建筑施工活动顺利开展。在施工过程中,建筑施工人员应当注重团队协作,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技术能力,加强安全意识,不同工种之间做好配合及与协调。在钻孔灌注桩技术的应用中,基于建筑施工基础环节,加强必要的控制和监督,确保施工技术优势的发挥,进一步提高建筑基础结构的稳定性与承载力,以确保建筑整体质量安全。
2钻孔灌注桩的功能特点
2.1较强的适用性
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水域中都可以使用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还可以在复杂地质中使用,比如在松散的沙石中、各种基岩中等。钻孔灌注桩施工过程受季节和周围环境影响很小,能够在开阔的山地上,也可以在城区中使用,能够建造0.3m~0.6m小直径桩,还可以浇筑2m~4m的大直径桩基,目前甚至有的建筑中已经超出了这个直径。
2.2较大的承载能力
在设计中设计师可以根据项目所需要的桩基的长度、直径、承载力要求等设计钻孔桩的结构,合理地选择桩基尺寸,从而保证桩基承载力能够满足项目的标准要求。在基岩中的钻孔桩有着明显的轴承变大、细小的特征。摩擦桩的摩擦面积和桩的摩擦阻力会在钻孔桩表面不平的影响下有所增加。如果工程项目有着特殊的要求,可以适当地改变钻孔桩的截面面积、直径、长度等来满足工程需要,比如可以通过扩底桩提升单桩的承载力。
2.3良好的抗震性
钻孔灌注桩需要进入地层一部分,可以镶嵌到基岩之中,有着强大坚实的桩,良好的整体性提升了其抗震性能。但是在抗震性上钻孔灌注桩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导管水下混凝土桩体一般比预制混凝土桩体的灌注桩质量要低。想要在地层孔隙比较松散的地质中采用灌注桩施工技术需要做好泥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泥浆溢出的情况,影响施工质量和施工现场的整洁。
3灌注桩断桩的预防措施
3.1加强成孔质量控制
护筒采用钢板制作,采用人工开挖埋设方式,以黏土夯实护筒底部与土层相接处,在护筒外围用粘土与土层间填满,夯实,防止地表水流进入。为确保护筒内外水头压差,护筒内的水位最好高于护筒外1.5m,护筒埋设深度1~3m。
如使用泥浆护壁,其质量必须符合使用规范。地质条件较差的钻孔,应使用质量较好的泥浆。成孔后及时清孔,完成清孔后确定泥浆的比重、含莎率及沉渣物等与规范相符。
3.2保证浇筑混凝土用输料导管质量
为防止输料导管接头与导管漏水,施工中要做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严格导管制作并要求具备以下条件:
采用足够抗拉力度,使用能足够承受混凝土的满载重量及自身重量的材料制作。各节安装接头要用到的O型胶圈和螺纹的对接处要事先试拼、作好标记,在安装导管时严格按拼接记号进行安装,全部接口处均要垫5-7mm厚O型橡胶圈垫,对正放平安装,螺纹拧紧。
输料管的内径不应小于300mm,且内径要基本一致,误差小于2mmn,内壁要光滑无阻碍,拼接后以球塞、排查捶进行通过试验和水密性试验。
最下端导管应比前端的导管长,其长度需在4米以上,最低端不要带有法兰盘。每段输料导管长度要一致,方便长度计量,做出标记、方便记录。
输料导管在使用前一定要做好防水试验,导管要安装在钢筋笼中心。输料导管作为灌注桩的主要工具一定要严格检查管道同心度、壁厚、接头密封性等。2008年三亚凤凰岛养生度假中心一号楼有**#桩(φ800/桩长60米)就是因导管使用时间长磨损大导管在灌注时中间爆裂造成桩报废。后采用冲击成孔,造成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浪费。
3.3控制钢筋笼加工质量
钢筋笼焊接大都采用单面搭焊,确保焊接部位不能在钢筋笼内形成错台。钢筋骨架内要有强劲的支撑架,以防在吊装及运输中变形。
2008年三亚凤凰岛养生度假中心二号楼有一根桩(φ800/桩长60米)灌注砼时导管卡挂笼造成整条笼报废,后采用钻具扫孔到底,二次下笼浇筑成桩。
3.4控制好混凝土生产运输环节
现在灌注桩施工要求均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的拌合运输应符合灌注要求。
混凝土的配比一定要合理,确保其流动性完好,粗骨料粒的直径一定要控制在导管内径的1/8内。
3.5灌注混凝土过程中的控制
在进行首盘混凝土浇灌时,导管底部应预留25~40cm空间,首盘混凝土在灌注完成后应把导管口埋入1m以上。在混凝土灌注时,应随时检测导管的埋入深度,其埋入原则应严格遵守6拔4的原理,即埋入6米,拔起后拆除4米,确保输料管的掩埋深度控制在2~6米之间。施工过程中,如中途停止浇注,时间应控制在30分钟内,整桩的浇注时间应控制在8小时内。如混凝土浇注中断时间超过30分钟,一定要活动输料导管,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避免加大导管的施工难度,引发安全事故。
如输料导管被钢筋笼卡主,应及时巡回转动输料导管,使其分离,或将输料导管降低旋转脱离钢筋笼卡管处,再继续浇注。
严格控制砼的和易性和塌落度(±200),塌落度太小料干和易性差已堵管。塌落度太大料湿含水量大砂石水泥分离也易堵管,容易产生假桩头,开挖时找不到桩等现象。
如2011年施工的儋州白马井塞维亚海岸桩基施工完毕开挖时就发生有8条桩找不到桩头,顶部以下最约3.5米混泥土才满足要求。事后采用人工挖孔桩的方式进行补桩,费时费力。原因就是当时本地无混泥土供应,从洋浦或那大等地采购,运输时间长、天气炎热和司机中途加水等等原因。
结束语
本人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通过对产生钻孔灌注桩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只有加强对施工过程的分析,严格控制施工现场,遵守工程操作规范,才能减少断桩、烂桩头等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杨宇宏:浅谈土木工程中的钻孔桩灌注技术[J].建筑设计管理.2010.4(11):78-80
[2]章挺.朱跃昌.桥梁钻孔桩施工过程中问题处理分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0.(10).
[3]王俊伟.桥梁钻孔桩基础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