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12011219850327xxxx
摘要:低碳型居住建筑和低碳居住建筑的发展理念一样,都是为了在维持生态发展的基础上更好地进行建筑工作,在内涵上低碳型居住建筑主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在房屋设计中的会产生二氧化碳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考虑。传统低碳建筑主要重视对环境的规划,旨在通过环境的改变而为人们带来健康居住环境,但是仅停留在居民的使用体验而忽略了建筑设计规划过程。因此低碳型居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现状,主要强调对建筑的生产和居民的使用减少一些可产生二氧化碳的情况出现。低碳型居住建筑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要对建筑材料、维护、使用、运营、装卸搬运等给予重视,在各个环节实现低碳环保将会对环境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基于此,本篇文章对低碳型居住建筑低碳建筑的新趋势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低碳型;居住建筑;低碳建筑;新趋势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让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因此大众对于自己的住宅建筑也提出了多元化需求。除了要有很高的舒适度之外,还应该遵循生态环保理念,因为城镇化建设速度持续加快,从而导致城市越来越拥挤,光污染、水污染、环境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所以加强对低碳住宅建筑的设计既能够有效改善当前城市人民的居住环境,又可以缓解生态资源短缺的现状。本文主要就低碳住宅建筑设计进行研究。
1住宅建筑低碳理念的内涵
低碳住宅专业建筑学是指在自然住宅低碳体系的基础上,人工建立起的低碳住宅体系,也即在建筑场地所营造的自然环境应与低碳住宅学基本原理相符,并充分融合先进科技手段,充分融合住宅建筑和四周环境,进而大幅提升居住环境的整体舒适度,尽量降低建筑施工带来的污染问题,实现人与建筑、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利用应用建筑学设计形成一个完善的低碳住宅体系,以大幅缩小住宅建筑带给自然环境的各种不利影响,令自然环境得以和住宅建筑正常交换能量。在建筑学设计中,一般是基于可再生的现代化低碳原材料来避免能源浪费的现象出现。在整个建筑建设环节,注意严格管控环境污染,进而令低碳住宅体系获得平衡。此外,还应充分改善建筑宜居环境,除了应明显改善建筑质量外,还应提供给居住者一个舒适健康的住宅环境,并且逐步增大住宅建筑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
2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应用的原则
2.1以人为本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是低碳建筑设计理念的基础,也是低碳建筑设计赖以发展的依据。人是民用建筑应用的主体,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用建筑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休息、睡眠的场所,更多要求民用建筑拥有更加完善的功能。低碳设计理念必须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重视人民群众对建筑功能的要求。如今,人们更加重视建筑设计的舒适、美观等特性,低碳建设计理念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充分融合,以此提升人民群众居住的舒适度。只有低碳建筑设计思路将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才能够创造出真正满足人们需求的民用建筑。
2.2整体性原则
低碳建筑设计理念将建筑设施与周围环境看作一个生态整体,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在不造成自然环境破坏的基础上进行民用建筑设计。人类只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在生态环境中的地位,才能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整体性原则进行民用建筑设计,能够节约资源,降低污染,更好地维持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建设。
3低碳型居住建筑低碳建筑的新趋势和措施
随着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节能低碳减排的意识深入人心,低碳节能建筑的发展是我国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必然趋势。
低碳节能建筑将从这几个重要的方面得到发展:首先最重要的是在建筑原材料的合理选择上,应就地取材,减少运输的能耗,尽可能多地选择可再生清洁建筑材料;其次在一些建筑中空调设备和一些电设备的使用上,节能低碳减排效果也应增强;最后,应充分利用可再生清洁建筑能源。
3.1引入可再生能源
在进行建筑设计中,还应注意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达到低碳设计方面的基础要求和目标。通过节能体系的利用,可以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在具体的设计中,还应按当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人文地理、环境气候等,科学规划出切实合理可行的方案。例如,国内北方区域,夏天炎热冬天寒冷。所以,在进行建筑物设计时,便可利用保温原材料来用以夏季隔热冬季保温。同时,还可基于太阳能、地热能、天然气等先进供暖方式,促使人们得以正常过冬,并降低资源能源的整体消耗量。例如,南方地区夏天往往潮湿炎热。所以,在具体设计时,要求充分隔热和遮阳,以向外阻隔湿气,避免阳光长时间大面积直射。同时,还可基于采光、通风体系来维持室内的干燥度与清新空气。其中,还应尽量多用清洁性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大力保护环境。基于这样的低碳环保、可再生、无污染的资源,可使建筑物设计与低碳住宅理念相融合,并且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还应大量开发高新科技、有效应用新方法手段。基于节水及水环境体系的设计,在住宅室外基于水体的蒸发、循环吸收、再利用,来降低热岛效应。再分类使用水、循环节水,以改善水体景观、节约灌溉用水等,达到循环利用废水污水的目标。
3.2发展观念的改变
人类在发展的过程中始终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断对生态和资源进行浪费和破坏。在古代就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表达了古代人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是牺牲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为代价,现代社会不能再走“先破坏再治理”的老路。当前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在建筑领域更是坚持倡导低碳型居住建筑的低碳建筑新趋势。
3.3工业化住宅技术
工业化住宅能够更符合低碳环保的理念,对实现递延型居住建筑有着推动作用。模块化的结构和生产是建筑所有的特点,通过轻钢模网架混凝土住宅、SI体系住宅等不同工业化住宅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本文以SI体系工业化住宅为例进行阐述,主要通过下面步骤实现低碳环保:首先SI支撑体不发生改变,填充体能够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和目的进行改变,由此来延长建筑使用至少100年之久,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时期的使用要求;其次是部件模块化,能够使各个部件组装在安装时大幅度减少工作流程和施工周期;最后是对于外围护部件的开发和采用要使用节能材料,将建筑施工中的碳排放量有效降低。工业化住宅技术需要在应用中大力推广,以实现经济效益和低碳建筑理念相结合。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低碳居住建筑需要考虑到光、水、热、空气、交通等多个方面,对周围环境、建筑布局、配套设施、建筑材料等都有着一定要求。今后城市居民还会持续增多,对低碳居住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所以相关部门以及建筑企业应该做好对低碳居住建筑设计的研究工作,尽可能将自然元素引入城市,并借助自然资源来维护城市正常运转,这样提高环保工作质量的同时还能促进和谐社会构建。
参考文献:
[1]刘长春,秦烽慧.低碳型建筑发展研究[J].住宅产业,2018,(09):57-60.
[2]赵瑞峰,王虎,杨志勇.低碳型生态城市规划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转型与重构——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南京市政府: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8:14.
[3]赵静.低碳型居住区景观设计初探[D].河北大学,2018.
[4]李会娟.低碳型建筑规划的政策法律引导[D].华中科技大学,2018.
[5]刘长春,张宏.低碳型居住建筑低碳建筑的新趋势[J].室内设计与装修,2018,(10):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