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机构的一体化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何征
[导读] 摘要: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是三级诊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
        上海市建工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00235
        摘要: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的是三级诊疗服务体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卫生院、村卫生室、门诊部、诊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面向本机构服务辐射区域的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广大居民群众最基本的医疗、康复、保健需求。
        1.前言
        本文研究将围绕设置有一定床位规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展开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一体化设计研究,通过研究及实践期望未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供更良好的就医治疗、康复、保健环境,改善广大居民群众对于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整体认知,同时更好实现国家分级诊疗制度、合理的分配社会医疗资源。
        2.项目概况
        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位于某地级市中心城区,设置88张康复床位,总用地面积800㎡,总建筑面积约920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6620㎡,地下建筑面积2580㎡。设计为一栋五层高局部两层的多层建筑,内部设置有临床科室用房、预防保健科室用房、医技及其他科室用房、地下停车场及相关附属工程。
       
        3.一体化设计研究
        该项目推行基于医疗工艺一体化的整体设计,从规划方案到建筑设计到室内设计三个主导专业执行统一的医疗工艺流程设计思想,一步到位完成最终施工图设计。从医疗的角度看由医疗工艺主导设计的一体化设计目的是为广大居民群众提高更为舒适、合理的就医、康复、保健环境。通过医疗工艺科学的规划设计这种规模不大的建筑,合理的让患者和健康人群分区使用,并且满足严格的院感控制要求,避免人群交叉感染的发生。同时还要提供给医护工作人员非常良好的工作环境,关心着医护工作人员的身心感受,这也是医疗卫生机构提供优良服务的基础。从工程建设的角度看医疗工艺主导的一体化设计让建筑空间、室内装饰、机电需求配合一步到位,避免了设计过程中出现不同版本的图纸造成施工现场反复,从而让施工过程满足一定程度的环保要求。
        本项目研究的医疗工艺流程分为四个层级,分别对应建筑设计的三部分工作总体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正因为基于医疗工艺流程的主导,使得每个层级之间是关联的、融合的、不可分隔的。
       
        第一层级主要研究场地布局、出入口设置和场地人车动线的医疗工艺需求。
        第二层级主要研究建筑物内部科室、医技、住院、预防保健、行政后勤等功能区域之间的关系和需求。
        第三层级主要研究功能内部房间与房间之间的医疗工艺关系和需求。
        第四层级主要研究房间内家具、设备、设施的布局及三维空间的需求。
        一体化设计的核心就在于对于医疗工艺流程从一级到四级的熟知,能够充分的了解每一级流程之间的关联、要求和规范标准。从而在空间与功能的组织上形成高效性,在空间与功能的布局上达到平衡性,在空间与设备的匹配上达到合理性。这里说到的空间是建筑学层面的需求,功能和设备是医学层面的需求。所以,只有当高效性、平衡性和合理性都实现时,才体现出一体化设计的价值,更是建筑学和医学需求的文完美融合。
        3.1整体设计
        该设计阶段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特征,就诊人群和预防保健人群来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时间有着非常清晰的区别。预防保健人群全部集中在早上进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而就诊人群一天的门诊量也不到100人,其中还包含了中医康复理疗门诊。因此场地主出入口完全可以共用。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部的工作人员也非常少,并且都早于患者、预防保健人员,也可以共用主出入口。最后,再设计一个污物出口,满足规范要求。但是,进入建筑前又必须把所有的人群进行区分,让各类人群分别通过不同的建筑物出入口进入建筑。在这个阶段延伸考虑好各类内部功能的特征、需求,与各类建筑物出入口的位置将很关键。
        该项目地块东西长约120米,南北长约68米,临两条城市道路。北侧临主要道路开主要出入口,东侧临道路规划不可开出入口,西侧临其他地块。共用南侧医疗地块内部通道作为污物出口。
        整体设计依然按照洁污分区、医患分流的设计理念,结合季风方向、场地条件将东侧作为清洁区域,西侧作为污染区。通过内部环道绕行建筑,既起到消防通道作用,更重要的是解决各类人群分流进入建筑内部的通道。
        门诊楼更靠近北侧布置,主入口面向院大门为最主要人群的就近进入建筑,感染门诊入口设在门诊楼的西侧处于季风下风向,预防保健入口设在建筑最东边,行政后勤出入口设置在建筑南边,污物后勤出口设置在门诊楼最西边。场地东侧设计有大片绿地景观,提供给大量预防保健人群休闲等候的户外场所。场地西边设计有医疗废弃物暂存间、垃圾暂存间和污水处理间等附属用房。住院楼靠南侧布置,因基层医疗机构就诊量和住院量不大,住院患者主要以常见病、慢性病患者的康复和门急诊留观,因此住院可以与门诊共用建筑出如口。
        3.2建筑设计
        该项目建筑采用局部2层,3~5层为标准层的设计。建筑内部功能根据科室关系、人群关系、医患关系、动线关系、洁污关系进行平面布置设计。考虑到建设的经济性,该建筑的柱跨采用进深为8.1米,开间为7.8米的组合,这样组合的好处是在门诊医技楼层可以有够宽能布置3间诊室的8.1米进深,同时到住院楼层又可以放下3张病床。7.8米的开间在住院楼层又是一个最为经济的开间。这样的组合形式非常适合这种基层医疗机构紧凑的功能布局,又能满足现代医学的需求,更能从建设成本、运营成本上达到了一个经济合理的平衡。
        该项目的人流主要集中在全科门诊、中医特色康复治疗、妇科门诊和预防保健。因此在科室分区分楼层是就将流行性疾病患者和慢性病患者、患者与保健人群进行区分。
        建筑内部主要交通通过一竖一横两条就诊走道将建筑内两套垂直交通核联系成一套交通体系。一套为就诊垂直交通核、一套为污物后勤垂直交通核。
        一层联系门诊大厅的就诊走道两侧设计有小天井,让这种小型建筑内部空间产生了更多的趣味性,避免了这种紧凑的建筑内部产生更多昏暗、压抑的空间。围绕门诊大厅两侧分别设计为收费挂号窗口和取药窗口和药房。其中一个天井的一侧为全科门诊,独立采光的候诊区通过护士站管控,避免拥挤混乱的就诊感受。全科门诊的6间诊室和急诊的清创缝合分别拥有天井和建筑外窗非常好的采光、通风。检验科、功能检查科和放射科的候诊则集中在横向的就诊走道一侧。一层最西侧的感染科采用与内部封闭的方式设计,北面朝外独立设置出入口。同样朝南独立设置出入口的是职工食堂餐厅。最东侧的独立出入口为预防保健入口人员直接进入电梯厅,上到二层独立的预防保健区域。使得患者和预防保健人员通过楼层形成区域分隔。因预防保健人群主要是健康的家长携带着婴幼儿,这样分隔将避免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二层预防保健设在局部2层的一侧,所有的保健室、接种室、推拿室和水疗室全都有对外的窗户。东西向的接种休息区贯彻整个预防保健科,宽大的休闲区可以同时容纳容纳60名怀抱婴幼儿的家长,还可以承担交通联系。游乐区与休息区一角联系,又是安静的独立区域,并人性化的设计有哺乳室。中医康复理疗是基层医疗机构的特色重点科室,就诊人群较多需要更靠近医用电梯,更方便老人行动。而妇女保健区则设在二层一横就医走道的另一端,很好的提供了私密性。
        三层为行政和公共卫生科均为普通办公区域。
        四、五层为标准病房层。该层设计一条病房走道分别联络两端的垂直交通核,一端设计病床电梯,另一端设计污物电梯。共设计有15间病房全部朝南,每间病房都有面积足够大的窗户,为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极好的环境。其中一间为2人间的无障碍病房,其他的全为3人间病房。病房内靠走道一侧设置内部独立卫生间。病房走道北侧全为护理用房和医护用房。走道居中位置设置有宽大的护士站,护士站去到两端最远的病房均不超过25米,比规范要求低,减轻了医护工作人员的工作繁重度。所有的医护用房和护理用房均有北向的对外窗户,为医护工作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3.3室内设计
        从建筑设计阶段就开始结合室内空间,满足医疗功能的需求置入进行室内设计,也是医疗工艺流程从二级到三级的融合和延伸。比如在诊区、诊室布局设计时,根据诊室内部功能、家具设施的使用习惯、医学要求采用右手布置原则,诊室门全都开在左侧,所有的诊桌全靠右侧的墙。根据电脑、看片灯、处方打印机、磁卡刷卡器等设备的要求分别在墙上设置与之对应高度的电源、信息点。
        医疗建筑的室内设计必须要围绕两个层面来深入研究。一是空间艺术美感层面,二是符合医学要求、院感要求的专业层面。而往往第层面的要求是医疗建筑室内设计的核心层面。
        作为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投资水平一般都不高,室内设计必须要兼顾经济性和实用性。并针对不同地区的使用习惯,要多使用经济耐用的材料。比如地面材料的使用防滑、耐磨、易清洁的地砖。而墙面只会在局部地方才使用一些耐冲撞、易清洁消毒的墙板类材料装饰,其他大多数墙面只能使用乳胶漆来降低建设成本。而室内设计价值就在即使只是刷涂料,也可以通过不同空间墙面色彩的变化来提升空间的不同感受。这种小规模的基层医疗机构建筑布局紧凑,空调多为采用分体式空调,所以吊顶可以使用经济的石膏板,既提升了一定的空间层次变化和美感,还可以在经济性、维护性达到一个平衡,更不用担心中央空调出风口发霉的情况发生。病区的设计考虑到患者的康复、安全、安静需求,地面采用了PVC卷材这种弹性地板。
        3.4标识设计
        医疗建筑的标识设计是医疗流程设计的视觉表达,是指引患者准确就医的导向牌。医院管理者和设计师对于空间布局花费的所有心思都将通过标识标牌展示给患者,患者能否快捷准确的就医是通过标识标牌来实现的。因此标识标牌的形式、色彩、安装方式必须和室内空间完美的融合和衔接。该项目也因为经济造价的原因,室内设计中根据功能布局提供了很多色彩、材质不同的墙面作为标识标牌的基础,能为标识标牌设计实现最基本的导视要求。同时根据功能要求在诊室门口、候诊区等位置设计非常到位的电源、信息点来安装电子屏幕,为患者提供更为便利的就诊引导。
        4.结语
        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和设计实施,一体化设计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贯彻。从整体规划设计场地布局开始就构建了科室功能的空间组成,到建筑设计空间布局时就开始思考室内空间的设备设置要求,到室内空间设计时考虑详尽的设计机电点位,再到准确的和标识系统融合。通过这一系列基于医疗工艺的一体化主导思想进行全过程设计,能让项目环保、经济、准确、完美的落地,让使用者得到优良的使用体验。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