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探究 管银银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管银银
[导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之一。
        筑博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  湖北武汉  430061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高层建筑已经成为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总体趋势之一。因此加强高层建筑的防火设计工作十分必要。下面本文就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进行简要探讨。
        关键词: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
        1 高层住宅建筑的火灾事故特点
        1.1 火灾蔓延速度快
        高层住宅建筑的大多数装饰材料都具有可燃性,一旦发生火灾,会快速扩散蔓延。同时,火灾产生的烟雾也会顺着管道、电梯井和安全疏散通道扩散到各个内部空间。高层建筑中有大量管道,在发生火灾时,这些管道会为热量传导与浓烟扩散提供通道,加快火势蔓延速度,加重火灾的危害程度,进而增大抢险救援难度(如图1)。如果高层住宅建筑中缺少消防安全工具,也就意味着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缺乏保障。
       
        图1  火灾蔓延速度快
        1.2 抢险难度大
        对于高层住宅建筑来说,消防队的云梯数量极有可能无法满足抢险救援需求,而且还会受到建筑高度的限制,尤其是超高层建筑。一旦超高层建筑发生火灾,水枪压力不足,极有可能导致救援水源无法覆盖起火点,阻碍救援工作的开展。大多数高层住宅建筑为美化外观,会建造裙房,而裙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抢险救援难度。
        2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2.1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不规范
        在实际的高层建筑施工中,多数设计人员将建设单位的利益放在首位,为达到承包商工程实际的相关任务,只能遵照上级单位的要求,未能将消防安全技术的相关制度要求作为施工设计的主要原则,为高层建筑防火留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相关人员,自身对专业知识掌握程度不够,未能将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出发,只遵照个人经验进行相应设计,未能按照高层建筑施工设计的相关制度要求开展相应设计。
        2.2 高层建筑防火难度较大
        高层建筑在发生火灾时,人员疏散的方式和途径较少,往往只能通过步梯的方式进行人员疏散,而这种人为走行的方式会消耗大量体力,而且容易因拥堵、逆向、踩踏等问题导致救援现场的混乱,致使错失最佳的逃生机会,发生人员伤亡。其次,高层建筑内部设施建设中往往缺少专业的防火、灭火设施,只有一些简单的消防栓,甚至很多的建筑防火设施中没有设置专门的自动喷水以及防火防烟门等。此外,高层建筑的人员相对密集,一旦发生火灾,需要疏散的人口数量也较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防火的难度。
        2.3 高层建筑消防报警系统不健全
        目前,多数高层建筑的消防警报系统都是独立设置的,这对于一些先进技术的引入带来阻碍作用。如一些陈旧的消防报警系统还不能进行感温、感光、感烟,对火灾的探测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同时在警报系统响应后也只能单纯通过喷水的方式来进行应急响应,而高层建筑中的一些电气设备不适宜通过喷水的方式进行灭火。
        2.4 高层建筑材料防火性差
        在实际的高层建筑施工中,对于建筑材料的防火性能考虑不周全,这也是造成建筑施工设计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建筑企业为了过度节约成本,获取最大经济利益,对所选用的建筑材料把控不严格,使一些劣质的防火性能较低的建筑材料流入施工生产中,给建筑的消防能力带来严重影响。一旦发生火灾,劣质的材料根本无法起到防火作用,反而会助长火势,加重火灾的影响,也进一步缩短建筑内人员的疏散和消防队伍扑灭火情的时间。
        3 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解决措施
        3.1 建筑耐火结构设计
        根据高层建筑防火规范的细则内容,将高层建筑大致分为两种,同时在建筑的耐火性能和耐火极限做了明确的规定。建筑高于 19 层的住宅高层都可以被归为一级高层建筑,其在建筑的墙体耐火性能和耐火极限上要求较高,耐火性能要能达到 3 小时上限。建筑梁板耐火性能需要达到 1.5 小时左右,耐火极限指标要达到 2 小时;还有一种高层建筑总高度在 24 米到 50 米之间,主要为办公高层楼体、教学教研高层楼体以及一些酒店高层,层高到 10 层到18 层的住宅高层的耐火等级可以比上述文中提到的第一种建筑高层的等级略低些,墙柱的耐火性能要达到 2.5 小时上限,建筑梁板耐火性能应达到 1.5 小时的标准。
        3.2 严格规范防火设计
        首先,在建筑的总体布局中,进行综合性的规划,高层建筑的建设地点需要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其设计的目的是在火灾来临时能更好地疏散建筑内部的人员,同时也为输送消防设备带来便利;其次,保证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合理性,在火灾来临时才能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火灾救援,同时这种做法也能避免遭受火灾的建筑不会给周遭其他建筑带来影响;再次,对消防车道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在高层建筑施工中,需要设立一条长度大于 4 米的环形车道,或者施工设计中加入一个面积大于 225 平方米的尽端式回车场。此外,在防火分区的设计中,应确保分区的面积不能过大或过小,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建筑幕墙和烟气管道的设计中,应保证材料的防火耐火性,科学设置防火封堵材料,特别要注意的是建筑装饰施工中,需要选择一些耐火等级高的材料,或者不容易燃烧的材料,避免因过度节约成本,选择劣质不达标的装饰材料引入高层建筑施工中。
        3.3 严格设计安全疏散系统
        首先,垂直疏散。这种疏散方式的主要场所是通过楼梯、电梯、楼顶、避难所实现人员疏散。其中,高层建筑的主要疏散方式就是楼梯疏散,因此,在进行高层建筑施工中,应设置单独的防烟楼梯间,这样能有效避免建筑内人员的相互干扰。屋顶疏散是通过直升机救援的方式实现人员疏散,这就需要露天楼顶无其他遮挡物;避难所疏散是指为需要疏散和紧急隐蔽的人员提供一个可以临时躲避的地方,这就要求避难所的设施要能满足人们生存的需要,如一些水源和食物、空气等。其次,水平疏散。这种方式主要是指通过设置排烟、灭火照明等设施来完成疏散的方式,通过合理设置和设计楼梯,并在防火区域中设置防烟楼梯,出口也要多设置几个,也可以采用环形走道的方式实现疏散人员的目的。
        3.4 合理安排消防设备
        针对高层建筑进行报警系统安置时,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工报警系统,一种是自动报警系统。人工报警系统费用低,但警报的响应往往不够及时,自动报警系统与人工报警系统相比,成本费用较贵,但更为精准和快速。自动报警系统的系统构造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一是警报探测器,二是区域警报器,三是集中警报器。探测器的主要功能是探测建筑内的温度,对烟气也十分敏感。消防中心能直接对安装自动报警系统的建筑进行控制,此系统应安装在与外界便于联系的场所。同时,对于消防灭火的建筑设施也要进行相应配置。在高层建筑出现火情时,往往起初的火情相对较小,使用灭火器就能完成对火情的控制。而就灭火器的种类上看,可以分为水性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等,而先选择灭火器时,应该注意根据现场的火情实际情况选择使用,如南方的潮湿天气,可选用缩水灭火器;一些家电卖场可以选用七氟丙烷灭火器。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层建筑的防火与一般性的建筑防火相比,更具复杂性,需要相关的设计人员根据高层建筑施工的实际需要,在设计的环节中,遵照相关的消防防火标准进行相应的设计,同时要确保设计的合理性,并加强建筑的使用者自身的防火安全意识,进而总体提升建筑的防火性能。
        参考文献:
        [1]黄冷雨,蔡晶菁.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探究[J]. 低碳世界,2020(02).166-169.
        [2]王春伟.高层住宅建筑防火设计探究[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0(03).133-135.
        [3]柴相文.高层建筑防火中性能化设计方法的应用分析[J].价值工程,2019(13).166-169.
        [4]方芳.建筑防火设计常见问题分析及案例研究[J].山西建筑,2020(21).199-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