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京冶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300400
摘要:现阶段,许多建筑物在设计时,为了满足不同需求,往往会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然而,该项技术在具体操作与实施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与施工难题。因此,施工单位只有通过提升相关施工技术,掌握科学的施工要点,才能更好地解决上述问题,杜绝安全隐患。
关键词:土木建筑;大体积混凝土;运用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混凝土从广义上来说是由胶凝材料、水、粗集料、细集料和必要的掺合料、外加剂,按适当比例配合,经过均匀拌和、密集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在符合我国现行设计规范标准的前提下,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设计时,由于施工技术难度较高,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必须掌握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且能结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特点进行系统分析,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能满足建筑物的设计要求。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最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是混凝土开裂,开裂问题危害极其严重,它会影响结构的耐久性,降低结构的承载力,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会危害建筑物的安全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常选用钢、木和钢木混合模板,根据其温度特性进行具体的模板选择,为了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混凝土开裂破坏,需对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因此,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施工时需注重其材料的比例配合、专业技术人员的选择、裂缝问题和支护模板的选择。
2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的分析
2.1水化热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最常见的开裂是由于水泥与水发生的水化反应(水化热)而导致。水化热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其厚度远大于普通混凝土的厚度,但表面系数略低,水泥释放的热量较多且不易排出,内部环境温度高于外界环境温度,形成较大温差,因而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开裂,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强度,进而影响建筑物的质量。
2.2裂缝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除了水化热因素,还主要还包括外部约束力作用、外界的温度影响和混凝土的自缩等因素。外部约束力作用指的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是整体浇筑,会产生显著的约束力而导致结构出现裂缝;外界温度影响指的是混凝土浇筑后未采取保温措施和外部环境发生急剧性变化,使混凝土内部和外部形成温差而出现裂缝;混凝土的自收缩即是由胶凝材料水化反应导致体积缩小,弹性模量迅速增长,使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
2.3混凝土泌水现象分析
混凝土在运输、泵送、振捣的过程中出现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现象称作混凝土的泌水。混凝土的水灰比越大和外加剂掺量过多都易出现混凝土的泌水现象。混凝土的泌水现象一般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2h左右,出现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分层和分段浇筑的位置。混凝土的泌水现象会对混凝土表面及内部结构造成严重危害,对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和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主要以如何解决水化热、缩减内部与外部温差和减少结构出现裂缝为中心。对于各种问题的出现,从根源上找出成因,并对应采取有效措施解决。
3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
3.1搅拌技术
建筑工程中最基本的施工材料就是混凝土,混凝土的使用和养护对整体建筑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关系。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搅拌是一个非常具有技术操作性的过程。一般混凝土都具有流动性、粘结性和保水性,这些都是混凝土的基本要求。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就要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严格把控水和水泥的比例,充分掌握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而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要求。
另外还要把握好石子的添加比例,再结合实际的需求对泥砂的比例也要严格控制,在对水的用量进行控制的过程中,对于外加的使用要合理规划,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添加。在进行搅拌的时候,要结合混凝土使用的时间,具体的用途,施工季节和环境温度进行控制,合理地控制混凝土初次凝固的时间,制作出符合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和料。保证在施工的时候混凝土可以顺利地进行运输,泵送和浇筑,振捣,成型等,尽可能地发挥出混凝土搅拌的作用,实现混凝土构件施工。
3.2浇筑过程
就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来说,它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着整个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在进行浇筑的时候,施工人员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要求和具体的施工形式来选择合理的混凝土浇筑方式。混凝土的浇筑方式非常多,如果是平面顶板的施工,可以采用整体推进式的浇筑方式;如果是对墙体进行施工,可以选择段面链接式的浇筑方式。另外,分层浇筑的方式适合大体积的施工工程,如果工程面积较大可以使用隔舱浇筑的方式来进行施工。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浇筑方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保障施工顺利实施,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在对不同建筑类型选择浇筑方式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保障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这才是浇筑技术的关键所在。
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要保持混凝土拌和料在浇筑过程中是自由下降的状态,尽量把浇筑距离把握在2m左右,如果超出这个限制,可能会出现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问题。所以,在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使用滑模导流,这样可以避免在浇筑的过程中出现溅落的现象导致混凝土的拌和料受到污染。另外还要特别注意的是,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过程中,要做到混凝土水和水泥的比例保持不变,杜绝在浇筑的过程中加水、加水泥的现象。
3.3振捣过程
在混凝土施工的时候使用振捣技术,可以促进混凝土中的水泥和石子和其他的材料进行充分的结合,使它们之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避免其内部出现气泡、空腔的现象,可以有效地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强度。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振捣技术的使用可以促使混凝土充分地填满整个模具,包括一些细小狭窄的地方,使制作出来的混凝土外观和质量完全符合相关要求,为建筑工程的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具体的振捣施工过程中,振捣技术要选择合理的时机使用,一般情况下,当混凝土的沉降速度逐渐平缓,外表不再出现气泡的时候使用振捣技术效果最为明显。另外,对振捣速度需要特别控制,如果振捣速度太快就会造成混凝土中的材料下沉,出现分层的现象,最后还会导致浆体流失,致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得不到保障。
3.4做好后期养护
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养护环节非常关键,尤其是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在每层楼面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在一定时间内蒸发,带来温度的改变,若缺乏及时的养护,大体积混凝土会因为水化热的作用而产生开裂。基于此,在完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后,需要进行整体抹平作业,然后以此为基础,做好覆膜以及洒水养护等工作,使结构表面保持一定湿度,预防混凝土结构开裂的问题。以某工程为例,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的12h内,使用塑料薄膜和麻袋对混凝土结构表面进行双重覆盖,然后在麻袋表面通过洒水的方式,进行保温和保湿养护,养护时间不能少于14d。另外,依照相关规定,在混凝土的强度没有达到1.2MPa之前,不能进行踩踏,更不能对支架等进行安装,最终有效防止了裂缝的产生。
结束语: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城市建设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加强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要点的研究,可有效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使其质量得到有效保障,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双营.大体积抗冻融混凝土在市政桥梁工程中的应用[J].城市住宅,2019,26(2):97-98.
[2]景永宁.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20(8):42,45.
[3]马志亮,王松亚,刘剑斌.高寒地区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城市住宅,2017,24(4):11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