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水产养殖技术服务中心 四川省德阳市 618200
摘要:随着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加大,一味追求高产高效的养殖措施对养殖水环境尤其是池塘底部沉积物过多,造成鱼塘自身养殖污染,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平衡,使池塘水体中养殖鱼类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导致其生长缓慢、生理功能紊乱、免疫功能下降,并严重感染鱼类疾病,甚至死亡,进而影响了养殖鱼类的产量和产品质量。本文重点分析了鱼塘养殖污染出现的原因并就如何防治鱼塘养殖污染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旨在为各大水产养殖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鱼塘养殖污染;概念;原因;防治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养殖户往往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如何提高水产养殖量与产量上,而对养殖环境尤其是鱼塘老化的问题不予重视,造成鱼塘自身污染的原因多半是由于塘底的沉积物多年未清理,导致鱼塘老化,鱼塘老化可致原本的水体失去平衡,塘内的鱼类长期生活于应激状态下,导致其生长进程缓慢,免疫力低下,极易感染鱼类病症,引发大量的死亡率,从而影响了鱼类养殖的产量与质量。因此,水产养殖户必须重视鱼塘养殖的污染防治问题。
1 鱼塘养殖污染的概念
鱼塘因长期不清淤,不翻耕塘底或清塘不彻底造成池塘底部有机生物量过大,当池塘进水后,塘底会很快形成独立的生物层,其中的菌藻共生体会直接利用池塘底部的营养物质,严重影响池塘底部与水体的物质交换,使得水体中的特定营养元素缺乏,进而造成了池底缺氧、培藻困难、藻相不稳定和水质指标不稳定等不良后果,造成鱼类直接发病甚至死亡。
2鱼塘养殖污染的影响因素
2.1 养殖池塘长期投饲,造成塘底淤泥积聚过多
养殖池塘既是鱼类及其他水生物生长的地方,也是养殖物的排泄物积聚的地方,大多数养殖户为了提高鱼类的产量便盲目的进行大量的投饲,这样一来,残余的饲料、塘内生物的排泄物及尸体等均无法排出塘外而沉积在塘底,于塘底形成黑色的淤泥。再加上池塘长时间未进行换水,池底的淤泥使水质发生更进一步的恶化,淤泥中的有机物质会发酵并分解出许多对鱼类生长造成不利影响的物质,如硫化氢、有机酸、甲烷等,这些物质不仅会影响到塘内生物的正常生长与繁衍,使水塘的水质恶化,而且会成为鱼类疾病的介导环境,造成鱼类的死亡,这无疑会对养殖者造成极大的损失,并且影响养殖的周期效益。
2.2 养殖中使用过多的药物
伴随着池塘水质的恶化与生态的失衡,鱼类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随之增加,养殖户面对这些情况时不得不使用药物采取补救措施,情况越严重使用的药量就越大,在药物使用后,情况会有所好转,但是水内药物的残留与药物的毒副作用仍会对
塘内生物造成不利影响,鱼类长期生活于残质的水中,其自身抵抗力也会下降,自然其患病率与死亡率也得到了相应地提升。如此极易造成恶性循环,鱼类生病后又继续使用药物治疗,这样,鱼类长期生存于恶化的环境中,根本上制约了养殖业产量与质量的提高。另外,据相关报道指出,部分养殖者因贪图眼前利益,在养殖过程中将激素与抗生素添加至饲料中加速鱼类的生长与繁殖速度,如此一来,不仅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池塘内部的生态平衡,激素与抗生素会杀死部分对鱼类生长有利的细菌,反而使那些致病菌得到存活与扩散,增加了鱼类感染细菌性疾病的几率。
2.3 投饲过多所致的饲料污染
由于目前单个鱼塘的养殖量与密度均较大,因此投饲量也往往较大,投饲方法错误或投饲量过大都会造成饲料污染,目前部分养殖户投放的鱼类饲料大多以植物青料为主,营养并不全面,所投的饲料为鱼类食用的占少数,多半都沉入并腐烂于池塘底部,这样,进一步增加了池塘的污染物,污染了水质,造成了鱼塘养殖的污染。
3.防治技术
3.1 采用微生物调控方法
生物处理养殖水体污染是利用微生物的作用改善水质,微生物是降解废物、废水的主力军,利用经过遗传改造的微生物将成为治理水环境污染、保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的有效方法。如光合细菌能够利用水体中残留有机物(或 H2S、NH3 等)作为氢的供体进行光合作用,减少分解在水体中的有害物质,起到改善水质、相
对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作用,养殖水体中只要有 5g/m3 的光合细菌,3h 内就能将池底不断产生的氮离子和有机物质初始分解除去,使水质恢复正常;硝化细菌可以去碳、去氮、杀灭病毒、降解农药、絮凝水体重金属及有机碎屑,能将硝酸盐反硝化成二氧化氮和氮气,它在消解碳、氮等有机污染时,也可消解有机污泥。因此,适时直接向水体中投放光合细菌、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可以将水体或底泥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等分解吸收,转化为有益而无害的物质,有些可直接被养殖鱼类吸收利用,改善养殖水体水质和底质,消除养殖水体的自身污染。3.2定期用生石灰调节水质
生石灰既是很好的消毒杀菌药物,又能改善水质,使池水体呈弱碱性,利于鱼类生长,同时能降低水体中有害物质,提高水体的肥效,有利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定期用生石灰浆全池泼撒,能杀死部分细菌性病原体,又能保持较好水质。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在使用微生物试剂的前后一定时间内不要用生石灰,二是使用有机磷药物前后一定时间内不要用生石灰,以免增加有机磷药物的毒性引起鱼类中毒。
3.3促进水体循环
水因在不同温度的密度有所不同,在池水较深时,底层水温度较低(池水温度大于4摄氏度时),密度较大,水质较差,难以自然循环到水面暴气。最有效的促进水体循环的工具就是叶轮试增氧机,在晴天上午,池塘表层水经过一定时间光合作用后,溶氧比较充分,这时启动叶轮增氧机,使底层水再翻到水面暴气增氧,有效增加全池表底层水体溶氧,改善水体水质。除此这外,还可以建设鱼池循环水系统,就是在鱼池最低一角从池底建涵管至池埂上面,涵管池塘底部端做好鱼类防逃设施。从涵管上端抽水到暴气池或蓄水池,经过充分暴气后再流进池塘的另一边。
3.3 彻底清塘和消毒
苗种池塘必须 1 年干塘 1 次,成鱼塘至少 3 年干塘 1 次,一般采用年底干塘,进行曝晒、消毒、清除池塘底部过剩的淤泥,通过干塘使沉积于池底的硫化氢、氨气等有害物质氧化成硫酸根、硝酸根,分解为无害物质,并作为植物生长的很好肥料,改善了水质和底质条件。池塘淤泥清除后,有害物质和致病因子减少,是健康、无公害、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前提。
3.4 采用生态养殖模式和自动投喂方式
改变以往投饲性品种为主的养殖特点,采取多品种结构搭配的养殖模式。减少投料性养殖品种的放养量,搭配一定比例的滤食性鲢鳙鱼和底栖食性的鲤鲫等鱼类,使饲料残饵及养殖鱼类粪便转换被鲢鳙鱼类直接利用,使沉积于池底的残饵被底层鲤、鲫等鱼类直接利用,减少了水体中饲料污染物质,维护了水体生态平衡,而不影响单位面积养殖产量,甚至综合利用后降低了养殖成本,提高了养殖产量。改变投喂方式,采用自动投饵机投喂颗粒饲料。为减少残饵对池塘水体的污染程度,在养殖鱼塘中选择底质较硬的位置作为食场,采用自动喷料投饵机投喂,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减少了残饵过剩造成的水体污染。
4.总结
对于渔业养殖的污染的处理需要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在治理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其他问题,当遇到突发状况时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可盲目跟风,在面对水质污染与鱼类疾病时应以预防为主,积极做好各项防护措施;在进行投饲时实行生态喂养的模式,采取自动喂养的方法,以此提高饲料的利用率,避免残余物污染养殖水体;池塘的淤泥必须定时进行清理与消毒;可在池塘内种植定量的水生物或投放有益菌来分解池塘内的有害物质,变废为宝,降低水体的污染。
参考文献:
[1]黄粉虫壳聚糖对鱼塘养殖水处理效果分析[J].马瑞仙,姜婕,穆天鸽,孔繁荣,沈禹颐. 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19(11)
[2]浅析鱼塘养殖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技术[J].邹玉彬. 农技服务.2017(22)
[3]论鱼塘混养管理技术[J].曲成龙. 农民致富之友.2017(09)
[4]闲季节的鱼塘改造与环境优化[J].王文彬. 新农村.20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