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兰州市行政学院)
我国已建立一套体系完备、内容充实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体系。在这体系中,基层民主作为存在于基层政权与基层社会的民主制度和民主生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最大亮点,是人民群众在党领导下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基本形式,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基层民主发展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深刻实践”[1],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2],其事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
(一)我国基层民主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根本特征。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关注和解决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具体权利的问题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系内,基层民主作为参与主体最为广泛,涉及与群众利益关系最直接、最丰富的实践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既体现了人民对国家最高权力的掌握,更表明人民在日常社会管理中能够决定自己的事务。依托这种基层民主提供的实践平台,人民群众在基层民主的实践中获得了必要的民主知识,增强了参与意识与能力,同时还不断改良和培育民主发展的生态环境。社会主义民主的最大优势就在于关注和解决那些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具体权利的问题。因此基层民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优越性。
(二)基层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推动力
我国基层民主是人民通过多种方式广泛参与解决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重大问题的制度安排。人民群众通过民主实践逐步参与到国家事务的管理,使基层民主建设始终与社会主义民主的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并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整体健康发展。首先,作为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必然要求,基层民主在于解决社会主义民主在基层社会的实践问题。人民群众作为民主制度的实践者,根据各地民主本土资源的特色不断创新民主模式、方式与方法,是对民主内在原有要素的补充和丰富。其次,基层民主发展既涉及政治生活领域,也对经济、社会、文化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产生广泛影响。在我国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民主主体的扩大与参与主体广泛性,必然带来的社会管理模式的变革。使政府不断提高公共管理事务的公开性与透明性,促进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治水平的共同提高。以民主的方式化解社会经济领域的权益冲突与矛盾,有助于保持经济社会文化的持续繁荣稳定,而经济社会的发展又为基层民主的进步提供了物质条件和心理文化等保障,与此同时新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需求的形式又会对基层民主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基层民主发展始终全方位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健康发展。
二、确保基层民主政治健康发展的路径选择
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内容,需要多方面确保基层民主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作用
基层民主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始终发挥领导者、组织者、保障者的作用。尤其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国家协调与社会关系的重要途径,是基层群众自治发展的重要政治力量”[3]更应该成为发展基层民主的关键力量。基层党组织要“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4]。
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基础党组织建设:其一,加强法律法规教育宣传,强化党的政治纪律,保证基层民主建设发展与党的方针政策一致;其二,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广泛吸纳人才,使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和基层自治组织负责人成为基层民主建设的真正的“带头人”;其三,在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规范与创新基层组织生活;其四,坚持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民主监督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安排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增强基层自治组织中党组织的“政治性”权威,引导基层治理向着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精细化发展。
(一)充分运用民主本土资源发展基层民主
人民群众主要通过民主本土资源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实现政治民主权利。民主本土资源与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与具体地理、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其既具有差异性、特殊性与个性化特征,又具有实践属性,同时民主本土资源还必须依靠长期稳定有序的以法律为支撑的制度体系支持。民主本土资源是推动基层民主发展的基石,是为根本政治制度发展提供丰富的经验支持。一旦在社会治理中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成为民众日常化、生活化的经验感受,并真正发挥传递民主的功能,必将会产生显著的社会治理效果。
当前,全国涌现出丰富多彩的如浙江的民主恳谈会,四川的村民议事会,广东的乡贤理事会,河南的四议两公开等基层民主自治形式。这些民主本土资源的培育与开发不仅丰富了中国社会基层民主治理的内涵,更为国家可持续稳定与发展的打下坚实政治基础。通过挖掘民主本土资源,认真研究优秀实践样本,实现基层民主本土资源聚合与转化,将达到推进当地社会有效治理和民主进步的目标。
在运用民主本土资源的过程中,需注重两个问题:其一是提高民众的参与意识。广泛多元的参与是基层民主政治生活的重要样态,是有效开发和培育基层民主本土资源的重要路径,是把乡规民约、地方性文化等民主本土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提升并纳入到制度化体系的关键。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吸纳民众参与的方式方法仍是当前各地推进基层民主进程的重点与难点。其次,提升民主本土资源开放性与包容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各国国情不同,每个国家的政治制度都是独特的,都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都是在这个国家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因此,基层民主本土资源在开发、聚合与转化中要有批判、有选择地借鉴和吸收外来的一些观点、方法、理论与意识。
(二)提高基层协商民主的效力是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关键
基层协商民主是我国协商民主制度化真正落实的关键,更是基层民主实践的最主要的方式与内容。当前基层协商民主存在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度不够、协商成本高、民主与效率冲突、协商结果的约束力不足等制约中国基层民主发展的问题。因此,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以提高基层协商民主质量:一是保证协商主体平等,保证群众有平等和自由地处理公共事务的权利。二是保障协商程序科学合理,加强程序性制度建设确保规则公平、程序公平。其中建立对协商意见的正式反馈与监督的保障机制是提高基层协商民主效力的重要制度安排。第三,建立人民群众的利益表达和利益诉求机制是实现基层协商民主的根本制度安排。通过法律法规强化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制度保障,依法保障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权利;采取有效方式增强基层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提高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0.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0.
[3]林尚立.基层群众自治: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J].政治学研究,1999(4):48-54.
[4]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介绍:孙飞雪 中共兰州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