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思路新探

发表时间:2021/7/26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聂明靖
[导读] 摘要:如今,人们已脱离的普遍的贫困和饥饿,社会发展达到了一定阶段,但是在此之中,由于生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
        重庆佳熠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5
        摘要:如今,人们已脱离的普遍的贫困和饥饿,社会发展达到了一定阶段,但是在此之中,由于生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了无法估量的伤害。所以,为了人类生存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采取相关措施对环境质量进行监测并不断改善,建立适宜人类长期生存的环境保障机制。现下政府部门及公民对环境的关注程度逐渐加深,但在实践当中依旧存在部分问题,阻碍了环境监测的发展,故而,将其进行社会化是解决当下存在问题的方式之一。本文旨在说明环境质量监测社会化的必要性和目的,探索其社会化的方式方法,以期能够为环境监测提供新思路,为人类的可持续生存给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社会化;质量监管;方法
        引言:
        随着国家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理念和环保意识不断深入人心,环境保护也逐渐成为一项系统化的工作,而环境监测是其中的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后备保障环节。环境监测在于对环保措施如排污许可、环境评价等环节的结果进行监督,及时在其中发现问题,协助并持续监督相关组织达到标准,从而落实环保措施,提高环保效率。然而,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人财物力短缺、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致使监测工作效果不达预期。所以,急需社会公众或组织参与到环境监测当中,完善监测数据,保证监测质量,提高监测效率,真正达到环境保护的最终效果。
        1环境监测社会化的必要性
        1.1环境监测社会化提供了更多监测支撑
        一般而言,环境监测工作是由政府部门主导,企业相关部门提供配合的模式进行开展,政府部门作为监督、指导和协助,企业监测部门负责主要的监测流程运行。对政府部门而言,因为该项工作监督监测为主要任务,所以人员、经费分配并不是很多,尤其在如今需要监测的任务逐渐繁多的情况下,监测工作开展更为吃力,并且效果也不断下降。而对企业而言,企业主要的目的是盈利,在工程完成后的排污监测等方面重视度并不是很高,所以可能存在企业监测部门人员专业能力不强、设备不充分等问题,阻碍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而当这项工作社会化之后,将会引来相关环保组织或者个人利用其专业手段对相关污物行使社会监测的权力,带来更多的技术、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实现环境监测质量监管。
        1.2环境监测社会化提高了监测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监测的技术水平也持续增长,但由于接受环境监测的企业其业务并不是环境监测,故而并不会频繁地更新相关监测设备和技术,甚至会沿用已被代替的设备或技术,政府监测部门因为人才短缺,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社会化环境监测质量监管推广之后,会有专业的环境监测机构或组织介入,而这些组织为提高自身的专业性和市场竞争力,会密切关注相关技术的动态,并进行更新。它们的监测水平高于环境监测部门的水平,若有其协助环境监测质量监管,发挥其人员的专业素养,不仅可以完善自身管理,也可以切实投入环保实践当中。
        1.3环境监测社会化降低了监测成本
        对政府环境监测部门来说,工作财务并不是十分充足,甚至会出现短缺的情况,毫无疑问会对监测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而环境监测社会化之后,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政府部门的压力,在社会组织或人员的协助参与之下,大大降低了装夫部门的监测成本。

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监测部门可以成为“甩手掌柜”,而应当发挥自身监督的作用,核查监测数据,完善监测制度。
        1.4环境监测社会化维持了监测公正
        常规的环境监测需要政府监测部门和企业监测部门两者合作,在企业当中,存在某些企业为减少在排污监测当中的支出,篡改相关监测数据,再加以政府部门人员专业性不强,使得污染物超标的废水排放进大自然,而自身也逃脱了法律的制裁。这种情况一方面加重了环境污染,严重威胁了人类生存的家园,另一方面,阻碍了社会和法律的公正性发展。而社会化监测中,其他组织或个人的角色是第三方,与以上两者没有利益纽带,并不受两者的约束,相对而言是其监测结果是更为客观的,而且其监测数据补充了监测结果,达到了更为公平、公正质量监管效果[1]。
        2加强社会化环境监测质量监管的途径探索
        2.1政府部门鼓励社会环境监测的参与
        如果要推动环境监测质量监管的社会化,政府环境监测部门就必须组织开展宣传鼓励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活动形势。制定环境监测社会机构或个人参与奖励制度,激发第三方参与的热情。除此之外,还需要政府环境监测部门本身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执法水平,对社会第三方的监测参与主动地核查和监督,并在保证公平公正的情况下鼓励其积极参与的行为。同时,培养公众对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引导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监管[2]。
        2.2完善社会环境监测方面的规章制度
        社会化的环境监测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约束,否则很可能发生第三方机构或个人与接受环境监测的企业私下交易,出现“走后门”等违反社会公正的情况。而且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对第三方进行管理,签订相关协议,保证其在监测环节当中产生数据的真实可靠以及科学性,而且如果由于错误数据导致污染的后果,需要进行责任追溯。只有存在一定的规矩,才能将工作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2.3加强社会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性培养
        参与环境监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决定着质量监管的结果,影响着后续环境保护的措施指导。社会成员对环境监测质量监管流程和技术的掌握参差不齐,为扩大参与社会环境监测的人员范围,需要面对大众开展一般专业知识的普及,也需要面对专业人员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深专的环境监测培养。在此之中,可以鼓励政府部门人员参与,提高自身工作能力,和社会成员做好配合,共同提高整体的质量监管水平。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环境监测质量监管社会化是发展的历史必然,其主要作用在于完善监测工作中的数据,提供更为可信的技术支持,促进更为公正的环境监测流程,最终达到高效而切实的环境监测和环境保护的目的。而为了防止社会化监测中出现不必要的问题和真正完成最终目的,需要环境监测主导部门进行社会意识引导,建立一定的规章公约,提供系统化的人才专业性培养活动以及不断鼓励社会化参与,但如何系统管理这些第三方社会组织或个人还需要进一步开展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娟. 浅谈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新思路[J]. 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14(4):9-11.
        [2]宋蓉. 浅谈环境监测社会化的质量监管新思路[J]. 绿色环保建材, 2018, 1(13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