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的转型发展研究 杨润春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杨润春
[导读] 乡村是支撑我国相关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乡村规划在城乡规划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

        盘锦市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  124010
        摘要:乡村是支撑我国相关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单位。乡村规划在城乡规划中具有一定的重要地位。在村庄振兴战略的不断推动下,如何进一步保持村庄的地方特色,打破城乡二元化壁垒,落实好相关城乡对等理念,实现村庄振兴和城乡发展,是当前乡村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通过进一步探索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发展转型,最终形成改善城市服务功能、促进乡村发展、实现城乡互补发展机制的乡村规划转型模式,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转型发展;策略研究


        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明确界定了乡村发展的总体条件,即“工业繁荣、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有效治理、生活舒适”,乡村建设需要不断做好相对应的调整和完善工作。面对当下乡村振兴战略对乡村建设的制度要求,物质创新一直都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通过进一步有效改善环境及其内容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对应的技术体系,其次,功能型乡村文化如何才能做到全面复兴?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乡村建设一直都更加侧重于建设物质空间,忽视了社会和人文关怀,因此有必要审查城市和乡村因素循环的时空模式,并寻求乡村建设行动者和振兴驱动者之间的统一,以进一步有效促进全面恢复乡村地区的经济、生态、文化和社会功能。为此,有必要分析改造乡村建设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村庄振兴战略的新要求,制定一个关于生态、文化、贸易、形式和社会地位的多维视角乡村全面振兴转型模式,本文就针对乡村振兴视角下的乡村规划转型发展策略提出看法与建议。
        1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的转型发展趋势
        1.1 文化传承
        在进一步重造乡村文化的魅力过程当中,首先应当尽可能加强乡村文化传承,这是乡村基因传承的重要保障。在乡村城市化的过程中,优先塑造乡村文化的魅力,建设乡村文明至关重要。首先,必须根据当地条件相关优良区域和地方文化的多样性,尽可能最好地利用区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必须输出乡村地区稀有的社会文化和生态资本。在城市,重建一个家庭乡村系统,一个相比城市高能耗、高污染、高成本的生态系统;其次,要进一步保护以聚落为核心的村落有形和无形文化景观建设,做好加快弘扬传统发展特色,保障法治建设。科学制定乡村文化保护计划,建立资助村庄文化保护的机制和规范性监测机制。与此同时,必须改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服务的建设,发展旅游服务和文化创意等等专门产业,寻求保护传统文化的经济动力,并回应民众的情感依恋和精神需求,从而在文化整合背景下的满足人们乡村文化、乡村记忆与乡土情怀的精神需求。
        1.2 以人为本
        在乡村振兴发展的背景下,乡村规划和发展旨在造福人民,发展人民福祉,增加当地人民经济收入,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乡村规划和发展转型必须充分考虑到乡村人口在经济收入和生活环境方面的需求,以避免“重物轻人”。工业发展转型和以人为本的乡村发展可以通过合理分配资源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需要进一步考虑到相对应人口需求方面,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强乡村振兴的活力和生命力。乡村土地利用必须考虑相对应主体和商业对象的多样性。随着现阶段各种新兴产业的不断出现,土地利用逐渐演变为一种复合型功能。为了能够进一步有效改善乡村人口的生活条件,有必要向他们提供许多公共服务,并进一步有效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还应当关注优化人类住区环境、应对环境挑战和加强污染管理,以进一步有效改善乡村住区环境并保持工业和建筑之间的生态平衡,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同时增加人民的经济收入,做到“以人为本”。
        1.3 保留自身特色
        乡村发展骨规划不能“同质化”,不能直接复制城市规划发展方法,同时也不能够随意复制其他村庄的规划和改造工作。相反,我们需要结合当地村庄的实际情况,从而进一步有效创建出一个独具特色的乡村产业,这样才能够使得乡村发展更具吸引力及魅力。


因此,乡村发展的规划和改造必须以相关乡村资源作为重要基础,通过以现代化、应用先进技术和促进工业创新的理念为基础,在参与乡村规划过程当中需要全面了解当地和区域特色特点,村庄的历史和民俗均可以作为规划和设计的参考,同时在设计过程当中应当尽可能加以保护,同时尊重乡村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将相关农业、文化、旅游等等产业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进一步打造特色鲜明的创新产业,这不仅能满足乡村人口的物质需求,还能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2 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范的转型发展策略
        2.1 文化建设
        在乡村规划和建设过程当中,文化遗产不容忽视,应通过创造丰富多样的地方文化,打造成为当地乡村社会文化中不可多得的元素。通过打造产业“旅游+文化”和富有地方资源的文化历史遗产,多次组织相关地方美食节、文化表演等等节日,在很大程度上弘扬了唐家湾镇的文化特色。在许多地区,旅游和文化产业的规模都在不断扩大当中,从而进一步形成了一条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路线,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文化建设在乡村规划转型和发展中的重要性。
        2.2 生态建设
        乡村规划及建设的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有效促进相关区域经济增长,但这绝不能够以破坏生态环境来达到经济增长目标。相反,我们必须做好生态建设加强工作,通过进一步有效构建相对较为和谐的乡村生态系统。在充分利用乡村景观、田野、村庄等资源实现产业转型创新的同时,采取相应的生态保护措施,保持村庄的自然面貌。绿色建筑的有效发展对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具有相对较为积极的作用。在乡村地区的规划和设计中,绿色建筑是优先考虑的事项,并广泛鼓励建设“生态岛”。基于绿色生活理念的乡村公园建设、“绿色建筑”的建设、严格的垃圾分类系统的建立和美丽乡村的创建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以满足当地人口在增加经济收入和改善生活环境方面的需求。
        2.3 乡村治理
        作为乡村规划转型和发展进程的一部分,有必要建立相对应的治理机制,为绿色建筑、文化建设和工业规划奠定重要坚实基础。通过进一步加强政府、社会和乡村人口之间的沟通以及在乡村治理方面的合作,对村庄的和谐有序发展具有积极影响。在乡村治理中,有必要重视乡村人口的生活理念,并建立相对严格的行为守则。政府部门已主动积极地让乡村人口参与发展基于民主和集体协商的多元治理模式,以解决乡村发展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回应乡村人口的真正需求。
        2.4 产业布局
        在村庄振兴的背景下,乡村规划和发展不再局限于农业发展,而是构成了一个加强其他产业与农业有机融合、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的综合产业体系,作为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一部分,天津市在蓟州区渔阳镇就通过建设了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目的是拓宽农业产业链,创造新的乡村产业,发展第一和第二、三产业之间的联系,从而进一步使得当地的农产品加工、物流和旅游等产业得以整合,渔阳镇逐渐发展成为农业强市及宜居宜业的振兴乡村。

        参考文献:
        [1]李雪莹,王艳,吴炜,等.乡村振兴背景下合肥市稻虾产业发展规划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0,v.48(07):42-46.
        [2]李登昌,张亮,吴亚林,等.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创新发展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山西农经,2019,No.264(24):73-74.
        [3]周学红,聂康才.空间规划背景下乡村振兴核心要素发展特征研究--以西昌市乡村振兴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0(5):57-62.
        [4]史方波.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规划及实践研究——以株洲市蛟龙,鸡嘴山村为例[J].北方建筑,2020,v.5(04):36-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