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 李芳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李芳
[导读] 对于规模不断扩大的高层建筑来说,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向来受到重视

        新疆华诚新方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哈密  839000
        摘要:对于规模不断扩大的高层建筑来说,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向来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将简单分析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方法,并深入探讨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希望研究内容能够给相关从业人员以启发。
        关键词: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


        引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较高难度,如施工过程中外界环境气温骤变、无法较好控制平面尺寸大小、养护管理不当等,裂缝等质量问题很容易因此出现。为较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正是本文研究的目标所在。
        1.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裂缝控制方法
        1.1温度控制
        为规避施工裂缝问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温度控制极为关键,可从优选水化热低的水泥入手,如矿渣水泥,同时改进混凝土搅拌技术,外加剂的科学应用也极为关键。埋设冷却水管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常用方法,通过冷水流动释放内部结构热量,混凝土内、外部温差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混凝土内应力也能够随之减少,辅以科学养护、水灰比控制等方式,混凝土裂缝问题出现几率将大幅下降[1]。
        1.2施工控制
        为更好控制裂缝,还需要关注具体的施工技术应用过程,如搅拌混凝土过程需要科学控制材料比例,施工前的坍落度实验也需要严格开展,保证相关参数控制得当。混凝土浇筑质量与裂缝问题联系紧密,因此需做好振捣的时间及距离控制,基于运行彼此交叉的振捣范围,保证振捣施工质量。混凝土养护也需要严格开展,以此应用科学养护手段,更好控制内外部混凝土温差[2]。
        2.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要点
        2.1钢筋工程施工要点
        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较好用于高层建筑基础底板部位,钢筋工程施工必须严格开展、对于钢筋分布较为密集的大体积混凝土来说,上下层钢筋的高差较大且钢筋型号较大,因此施工过程中钢筋绑扎必须结合设计图纸要求,严格控制钢筋型号、规格并保证绑扎整齐,这一过程可采用卡尺限位方式。对于需要连接的较长通长钢筋,连接处理必须高质量完成,以钢筋挤压连接为例,需要在特制钢套筒中插入钢筋并通过挤压机完成高效连接。钢筋轴向挤压、钢筋径向挤压均属于典型的钢筋挤压连接形式化,如钢筋径向挤压需做到机床的科学应用,基于塑性变形的套筒传送钢筋连接位置的轴向力,这种连接适用于30mm左右的带肋钢筋。
        2.2模板工程施工要点
        混凝土外形和尺寸直接受到模板影响,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利进行,模板工程施工质量必须设法保证。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的过程中,混凝土的输送浇筑多应用输送泵,这会导致模板侧压力较大,因此必须做好对该侧压力最大值的计算,科学控制模板各部位的截面尺寸和面积,保证模板迅速安装能够基于精确数据进行。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底面立模的标识设置、模板支架焊接质量控制、模板安装后的稳定性检测同样需要得到重视,以此保证模板稳定且不会引发混凝土泄漏问题。



        2.3混凝土原材料选择
        原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因此需充分结合水泥的水化热特性,如选择矿渣硅酸盐水泥进行施工,辅以适量外加剂,提升其性能。粗骨料的选择也极为关键,应采用拥有1%内含泥量的碎石,并保证存在最小5mm的粒径,最大需控制在25mm内,这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抗压能力,水泥水化热也能够进一步降低。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的科学控制也极为关键,这一配比需设法减少水泥用量并保证混凝土强度达标,可在混凝土中添加的缓凝减水剂,混凝土用水量减少、工艺特性改进、水化热释放延迟可顺利实现,辅以少数粉煤灰的应用,水泥用量可进一步控制。基于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强度等指标,结合膨胀剂、减水剂相关实验,可实现底板混凝土配合比的优化设计,同时需做好对坍落度的控制,需控制在20-100mm区间,外加剂、骨料、水泥投加量的误差控制也不容忽视,应分别控制在±2%、±3%、±2%区间。
        2.4混凝土浇捣施工要点
        在具体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需做好施工方案的设计,并考虑各类因素带来的影响,如钢筋加工情况、混凝土搅拌情况、钢筋绑扎情况、混凝土运输情况等。具体采用分层浇筑施工方法,需在90min内控制混凝土各层间的浇筑时间差,保证振捣浇筑的密实性和厚度,得到紧密结合的上下层混凝土,混凝土的整体性也将得到保障。对于流动性较大的商品混凝土,浇筑顺序需基于分段、坡度、薄层顺序进行,并保证浇筑施工的循序渐进,完成较为自然的浇筑施工,泵送效率控制也需要得到重视;在混凝土振捣施工环节,具体作业前需优选振捣器具,并遵循快插慢拔、直上直下原则,需基于50cm内控制振捣间距,并在20s~30s区间控制振捣时间,以此规避施工不当引发的混凝土下沉、气泡等问题,保证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真正做到一个坡度、分段定点、一次到顶、循序推进。为解决泌水问题,混凝土浇筑后的二次振捣操作需要严格开展,可通过抽水机处理施工过程产生的泌水,后期处理可采用改变浇筑方向的方式,同时适当提高浇筑速度,以此为人工排出泌水提供便利。具体施工过程中还需要保证混凝土在出料点沿坡度自然流淌,以此做好斜面中部、坡脚处的振捣处理,插入深度、移动距离、振捣时间需同时得到科学控制。
        2.5混凝土养护要点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工作也需要科学开展,为避免水分过快蒸发,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先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初凝部分,之后通过覆盖棉被保温,最后进行薄膜覆盖,混凝土表面温度因降雨快速下降情况可由此规避。如存在较大温差,棉被厚度需适当增加,并保证混凝土表面和中心温度差值控制在25℃内,并以最大值1.5℃/d控制降温速率。需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存在始终处于温热潮湿状态的表面,且凝结水存在于塑料膜内,做好富水养护。保温保湿养护需由专人负责,以此做好覆盖、洒水养护,科学调整保湿、保温措施,以此更好保证施工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能够较好用于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建设。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混凝土养护要点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施工技术应用路径。为更好开展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施工模拟的科学开展、新型材料的积极应用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参考文献:
        [1]王育斌.高层建筑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J].建材与装饰,2020(17):41+44.
        [2]张培杰.建筑基础结构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水化热控制方法研究——以厦航洪文空勤基地为例[J].福建建材,2020(01):46-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