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财政局 山东临沂
摘要:随着我国财务财务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在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当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缺乏对财务管理的重视,这使得财务管理绩效难以有效提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论文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且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希望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的提升提供帮助。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管理
引言
随着时代不断向前发展,目前我国在开展企业管理中最根本目标是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控制成本则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企业能稳步向前的最重要方式。但是时代在向前,企业的运营管理也面对着诸多问题,这一阶段使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绩效考评成为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解决,才能够确保企业做到持续健康的向前发展。
1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概述
1.1主要内容
绩效管理主要指的是为让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得以实现,对财务绩效开展的计划工作、组织工作、实施工作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工作有效开展可以提高员工绩效、促进组织目标实现、增强组织凝聚力。在具体管理工作中,主要内容为:(1)绩效计划。行政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管理部门、员工个体应共同协商制定企业或部门发展目标,围绕目标制定绩效完成内容、时间、周期。(2)绩效实施。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实时记录员工绩效情况,另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和工作人员实施密切沟通,保证管理措施可以顺利实施。(3)绩效考核。在绩效管理措施实施一段时间后,行政事业单位应根据绩效考评标准评价员工绩效情况,完成考核工作。(4)绩效反馈。行政事业单位应通知管理人员、个体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与员工进行沟通,帮助其调整职业发展规划、未来发展目标。
1.2基本特点
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特点主要为:(1)以人为本。在行政事业单位组织中,人的要素占有核心地位,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无论是评价还是实施,其主体都是行政事业单位员工,所以,在管理措施制定中,需要充分考量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际情况。(2)战略导向。行政事业单位绩效管理会直接影响其战略发展目标能否实现,需要遵循战略导向原则构建绩效管理体系。(3)重视过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绩效管理不仅仅是结果管理,还包含过程管理,利用过程管理,可以让管理单位、基层工作人员快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员工绩效得以持续提升。
2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问题
2.1传统组织生态决定了资金节约意识不足
行政事业单位并不具有盈利的任务,因此,在现实中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存在资金节约意识不足的情况,很多单位的资金预算精确程度不高,在进行每一项任务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提升资金节约使用的自觉性。很多人员本身难以保证财务管理制度的顺利开展。国外所应用的系统大多数都是以标准化的生产操作作为基数。但目前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中依旧存在标准不统一、特殊情况颇多等情况,这些非标准性的业务根本就无法将其融入账务中,也无法反映到具体财务报表中,致使真实的业务情况与记账结果数据之间相差颇大,所得到的财务分析没有任何实效。
2.2绩效评价制度不够完善
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制度时,缺乏全面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其所运用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相对古老并且评价方式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定期对绩效考核体系进行更新,很多绩效考核体系仍旧是以一年为期限,但是企业的运行状况一年则会出现非常大的改变,如果仍旧以传统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考核的质量就无法得到提升,企业在开展全面绩效管理时,并没有考虑到如何提高其管理的效果,也没有定期更新绩效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
绩效考评体系在使用时很有可能出现和企业发展实际状况不相吻合的情况,导致绩效评价体系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2.3缺乏监督管理部门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绩效评价在使用时缺乏有效的监督,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就会导致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使用时效果无法得到提升,不仅如此,有一些企业的监督部门还形同虚设,无法起到实质上的作用,无法应对各式各样不同的突发事件。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在设定时也同样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没有相关的规范、预算体系不完善、预算编制执行以及预算考核中并没有详细的流程、其管理效果不佳,这些都无法帮助全面预算管理质量得到改善。
3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的优化策略
3.1高度重视预算管理制度
企业在当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应该做好自主监控并在这一基础上,配合企业内的财务部门做好财务工作的重点把控,了解所有的部门在使用企业资金以及资金管理项目执行的整个过程中哪里存在问题、哪些环节相对薄弱,应找到问题、提出问题的解决方式。其最终目标是为了确保所有的财务资金在使用时使用质量得到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以及资金的项目效益均可以完全满足现阶段企业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企业内其他部门在向财务部门申请项目资金拨付时,要求财务部门严格地按照已经制定好的流程进行资金的拨付,如果出现了某一个项目的资料提供不够全面或者是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发现该项目测算不能够细化情况下,一律不予拨付,这是为了确保全面预算管理完全发挥出其制度所蕴含的积极性。
3.2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部分事业单位领导并未认识到内控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至于存在内控意识极为淡薄,在实际工作倾向于事业发展而忽视内部管理情况。再加上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受编制影响未分离重要岗位,例如未有效分离购买申请与审批职责,以至于经常出现超标采购和重复采购现象。此外虽然部分事业单位建立监督机构,但受多层关系影响,未对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发挥监督作用。对此,事业单位应结合自身情况健全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其一建立职位分离制度,目的在于及时发现和有效预防相关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存在的舞弊和错误行为。其二建立内部审查制度,针对已记录的事项和经济效益需由独立人员实施验证与核对,检查与业务有关的内控程序履行情况。
3.3设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与绩效考评制度实施的过程中,还需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以及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帮助企业向前发展。之所以要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是由于无论是全面预算管理制度,还是绩效考评制度在使用的过程中都需要第三方对其进行监督,才能够确保该制度落实到了实际工作中,防止该制度流于表面,同时也需要相关的监督管理人员提高制度的使用效果,防止制度在使用中出现错误,提高信息的反馈程度、也能够降低错误出现的频率。企业应该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明确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与其他部门工作不发生冲突。同时,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不可以向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行贿。在企业内开展匿名举报,一旦发现有人向监督管理部门进行行贿,应及时地上报给企业管理者,并且给予奖励。
结语
当前,相关人员需要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组织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业务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优化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监督检查制度优化,注重财务部门的发展,创建严格的会计绩效考核体系,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彦婷.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绩效的策略分析[J].财会学习,2018(20):74+76.
[2]武静.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与优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J].市场观察,2019(4):62.
[3]杨新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建设与风险防范策略研究[J].中国经贸,2018(21):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