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43048219841024xxxx
摘要:在房屋的建筑当中,混凝土裂缝问题时常发生。房屋裂缝的出现,在影响了建筑美观的同时,也对建造单位的信誉问题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合理有效的改进房屋裂缝的问题,也是时下很多建筑行业关注的问题[1]。本文就房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的控制对策做了探讨。
关键词: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及对策
一、房屋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原因分析: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快速的发展,人们对房屋建筑的需求量日益加大。房屋建筑在施工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混凝土裂缝问题,对房屋建筑整体的质量以及工程进度和安全问题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本文针对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做了以下的分析与探讨。
(一)温度变化:
这里的温度变化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混凝土内温度和外温度的成因[2]。另一个是环境温度的突变成因。混凝土自身的内外温度主要表现为在混凝土全部完成浇筑工作时,混凝土在水化的过程中会产生水化热,并因为混凝土的聚集导致水化热过多,混凝土的内部热量不容易挥发,造成其内外温度差异较大,形成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形成较大值,就会导致温度裂缝的出现。另外环境温度突变,是指在房屋建筑工程完成主梁的浇筑工作时,主梁受到外部阳光的暴晒,自身内部的温度开始升高,造成了局部拉力过大,出现裂缝情况。另外外部环境中的暴雨和冷空气等因素,都会对完成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温度下降,造成内外温度差异,当温度应力值达到一定的程度,温度裂缝就会容易出现。
(二)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配比:
在任何建筑的工程建造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质量问题是影响整个工程质量的重中之重。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也受施工材料质量的影响。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材料的收缩值的差异和混凝土出现裂缝有相关的联系。收缩值越大,裂缝出现的概率也就越大。而收缩值的差异问题,主要是因为水泥的产生工艺造成。具体来说,就是混凝土中的水和水泥的配比和水花反应都会对收缩值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为了提高施工工程能顺利高效开展,一般设计稿件都会提出在混凝土外加剂上质量的要求。但是实际的施工中,混凝土的搅拌和生产过程对于掺如的拌合物和外加剂都忽视了检验问题,使对钢筋产生腐蚀作用的氯离子出现在混凝土当中,造成裂缝的形成。
(三)施工不当原因;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后期进行一段实际的养护工作才能拆模。当在拆模的过程当中,混凝土的强度不够,很容易造成裂缝出现,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工人技术不专业,施工违反操作规章造成。常见的因素有:搅拌和运输的时间过长;混凝土的浇筑熟读太快;施工缝或者变形缝接茬的处理不到位;混凝土初期护理没做好;过早拆模等等。建筑施工,在特定的项目中还是需要一定的技术性,避免施工不当带来的隐患。
二、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策略
(一)施工材料的质量要严格监控
房屋建筑中有的会出现大体积的混凝土温度裂缝,主要是因为混凝土中释放了太多的水化热造成[3]。当这种情况出现时,需要投入降低水化热的水泥用于混凝土当中,控制水泥的实际用量。另外需要增加添加剂,比如粉煤灰和应用及配良好,强度高的混凝土粗骨料掺入混凝土当中,用来避免混凝土发生收缩变形的问题。对水泥的含量和质量进行控制,避免水泥中出现有害物质,比如对钢筋造成腐蚀性质的氯离子。在混凝土的细骨方面材料的选择,应以泵送标准:用混凝土泵或泵车沿着输送管运输和浇筑。另外,混凝土的厚度和水泥品质以及用量直接对混凝土内部的温度产生影响,混凝土厚,水泥的用量大,水化热的产生越高,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越高,给裂缝产生的可能性带来隐患[4]。因此应用细砂或者中砂,可以确保应用的最小面积。
(二)房屋建筑施工控制的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当中,工程项目施工建筑师,应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做好试验料因自身重量自行塌落的高度差的测量以及易性改变的测量。针对混凝土捣固人员,应对其进行相关专业性的培训,根据考核制度的熟识能力进行考核,加强相关人员专业能力,持证上岗。相关的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对作业人员进行跟踪指导,对混凝土实施振捣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监管。
对振捣以插入式形式进行,且要求插入振捣的最佳厚度为三十厘米,下层的垂直插入距离为六十厘米,把高度控制在10厘米左右的范围之内。相关工作负责人员应对振捣实施的过程中严格监控,防止因产生漏振的情况造成裂缝的出现,影响整个工程的质量[5]。另外,针对梁体钢筋比较密集的情况,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如下:
1.在混凝土的搅拌和集中站上,需要将混凝土罐车运到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并且采取汽车泵 泵送到模板当中。
2.因混凝土的浇筑分层厚度在三十厘米左右,为了避免缓凝现象的出现,完成浇筑施工,应提前采取相应的缓凝对策。
3.灌注混凝土时,当灌注巨梁端六米左右时,改为由梁端向跨中方向灌注的施工流程。在灌注的过程中,保证混凝土浇筑合理位置,保证布料准确均匀。
4.撬棍的使用要合理,在刚进密集位置使用撬棍撬开钢筋,在灌注混凝土达到标准之后,经由钢筋工绑扎,以便恢复钢筋。
5.以混凝土停止下沉作为标准,混凝土不会产生气泡的现象来确定所有部位被捣固严实。
6.在实行振捣工作时,在表面平坦的情况下检查是否达到泛浆的状态,然后停止振捣工作。震动棒要注意缓慢拿出,避免与模板钢筋以及相关预埋件发生碰撞。
7.建筑工地捣固人员的施工范围和职责要明确,实行岗位责任制。避免因漏捣产生的相关问题。
(三)建筑建造中施工温度控制加强
大体积的混凝土,温度应力的形成与它的结构尺寸是密切相关的,在一定的尺寸范围内,混凝土的结构尺寸越大,温度应力就越大,这样导致裂缝形成的隐患越大。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度差异是防止裂缝问题的重要措施。典型的做法就是降低材料温度。对于外界环境造成的温度问题,可以在夏季施工尽量减少施工厚度,利用浇筑层面散热。可以采取喷洒雾状水和冷水 设置遮阳棚等降温方式。
另外,混凝土内部降温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1.冷却管的降温方式。在混凝土结构的内部,提前铺冷却管,用以控制硬化混凝土的内部温度。当浇筑混凝土在完成通水循环的冷却之后还能正常进行施工工作。在混凝土初期凝结后要做好保温的养护工作。需要注意的是,冷却管路的水量要进行合理的控制。2.制冰系统:混凝土的降温以及冷却都需要可以迅速制冷的冰来做降温处理。目前混凝土的降温冷却系统使用量最大,制冷效果最好的为片冰系统。
(四)房屋建筑中设计的完善措施
根据工程建设中实际的天气情况,合理选择混凝土配比,以及在温度裂缝中布置适量温度钢筋,可以有效的控制混凝土的拉应力。另外,钢筋保护层的选择上,应尽量在规定的范围选择厚度较小的,避免因为厚度超标而造成的影响。在混凝土的施工阶段,有效利用后浇沉降带、后浇收缩带以及后浇温度带来解决建筑沉降、混凝土变形 减小温度压力等问题。
总结: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造成的裂缝问题因素有很多,而且由于难度大、耗时长.房屋建筑裂缝问题的出现,给当下建筑行业带来了很大的难题。所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建造都具有科学性合理性,把问题提前预防控制,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问题,降低裂缝等问题的出现风险。
参考文献:
[1]王锐.浅析建筑混凝土施工裂纹预防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8(25):25-26.
[2]尚拥.房屋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18(06):34-35.
[3]韩瑞昕.房屋建筑混凝土产生裂缝原因及处理方法研究[J].住宅与房地产,2016(30):176.
[4]叶灵鹏.某图书馆建筑的检测评估及其悬挑梁开裂原因分析与加固[D].浙江大学,2016.
[5]穆雪.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混凝土裂缝问题和施工策略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5(2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