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探讨 冯楷民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冯楷民
[导读] 摘要:伴随着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蓬勃的发展,为了能够将建筑的绿色发展特征全部的突显出来,设计人员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将节能节水技术加入其中,与我们国家所提倡的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保护自然环境等等理念相符合、相一致。
        中国中轻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阳区  100026
        摘要:伴随着新阶段我国建筑行业蓬勃的发展,为了能够将建筑的绿色发展特征全部的突显出来,设计人员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需要将节能节水技术加入其中,与我们国家所提倡的可持续性发展原则、保护自然环境等等理念相符合、相一致。本文重点分析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节能节水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以及节能和节水技术的具体应用情况[1]。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
        引言
        伴随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而建筑行业作为高耗水量产业,也使得淡水资源供应匮乏的问题进一步凸显。建筑给排水工程出现水资源短缺问题的诱导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如缺少节水器具、输水管道泄漏、雨水利用率低及水资源未能循环利用等。由此,将节水节能技术拓展应用到建筑给排水工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应用节能节水技术的重要意义
        1.1给水及排水的节能是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
        水资源在人类生存的过程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和占据关键的位置,是人类绝不可或缺的重要能源。事实上,我国经济建设高速的发展与能源的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密不可分的关系,只有能源长期、有序的发展才能带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的发展。现阶段,各个国家已经充分的对于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强了关注与重视,此问题是需要全人类共同去面对和解决的一件最重要的课题。在建筑设计的过程当中,每个环节与步骤都离不开对水资源的运用,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加大节水节能技术推广的力度[2]。
        1.2建筑给排水节能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大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
        伴随着我国时代的高速发展与经济的持续增长,大众对于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希望。但是在水资源缺乏的背景之下,节约用水理念需要在每一个人的脑中与心中“生根发芽”。当建筑施工企业在实际施工的过程当中,在满足人们生活环境要求的同时,还要加大力度推广建筑给排水节能技术,并对此技术进行广泛的运用,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3]。
        1.3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是环境保护的要求
        经济高速的发展的同时,大幅度的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与此同时,所带来的环境污染等等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尤其是对水资源的污染,造成水资源本就缺乏的我国,再次雪上加霜,因此,必须要通过应用节水节能方法来实现保护我国水资源的目的。
        2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技术的运用分析
        2.1清洁能源的使用
        建筑施工需要融合自然环境保护观,在具体的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使用清洁的、绿色的能源技术,有效减少施工对于环境的污染,达到生态保护的目的。目前,在建筑的给水、排水系统中,主要使用的清洁能源有雨水收集系统、太阳能热水系统,用于建筑施工中,能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4]。
        2.2运用变频技术
        在具体施工中,主要应用水泵来提供排水动力,因此,想要真正的将节能实现,需要加强对于水泵能耗的关注与重视,进一步的将水泵的能耗进行降低,而变频技术的出现,能够较好的解决水泵能源消耗问题。当水泵经过了变频技术的处理,降低能源消耗,进一步的减少了建筑工程给排水施的成本。另外,对管网行增压处理,完成后可有效减少管网内的压力,同时还有提高供水效率等等的优势与特点。
        2.3应用新能源和新排水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应用新能源和新排水材料等等,例如,可以有效采取太阳能供热系统,针对太阳能这样的可再生能源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使其价值得到充分的挖掘,同时更有效的保护生态环境[5]。除此之外,相关技术人员要以原材料为基础进行更大程度的质量筛选,优选更新、更环保优质的排水管材,以此确保排水设施的耐用性和稳定性得到显著提升,如图1。
       
        图1新排水材料对比图
        3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水技术的运用分析
        3.1雨水汇集技术
        在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可以运用科学的方法和设计,对于雨水进行大量的收集。因为雨水是一项可以进行利用的水资源,通过对雨水的汇集,在保护自然环境、节约水资源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6]。首先需要建设单位对城市的地形进行仔细的分析与研究,之后将其进行适当的改造,尤其是城市当中的水渠部分,通过将水渠部分做好改造工作,收集雨水,将所得的雨水资源运用到城市各水环节中,高效利用雨水资源,有效解决城市用水紧张的问题。同时,这一项技术成本并不高,受到社会的认可及肯定,工作人员也非常喜爱这种高效、简单易行的技术。
        3.2废水循环利用技术
        此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建筑给排水施工的过程当中,势必会有大量的废水出现,因此,需要对这些废水进行收集,收集之后运用专业的技术对其进行科学、细致的处理,确保废水的水质能够与达到相关的标准,之后再将处理之后的废水运用到建筑施工过程当中去,也可以将处理之后的废水运用到环境绿化当中,因为环境绿化对于水质并未有过高的要求。将废水进行循环的运用,能够大幅度的提高水资源的运用率。但是废水循环运用技术在使用过程当中,需要与之相对应的专业净化技术与专业设备进行共同的作业,因此,废水处理的成本将有所增加[7]。
        3.3真空节水技术
        此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当中,科学、合理的运用真空负压,空气在真空负压之下,会以直接的方式形成高速汽水的混合物。此混合物的作用就是对管道进行清洗,以此来减少普通水资源对于管道清洗的使用量,真正的达到节水的目的。现阶段真空节水技术在办公楼给水排水工程当中运用的十分广泛,根据大量的实验发现,此技术能够节约大概70%的用水量,如图2。
       
        图2真空节水原理图
        3.4优先选择节水型的卫生器具和最新型的节水龙头
        将节水节能设备共分为两个部分,其一:节水卫生器具;其二:配水的管材。施工人员在不影响卫生器具使用功能的同时,要优先选择新型节水卫生器具(例如:脚踏开关淋浴器、真空式坐便器等等)。在选择节水节能型卫生、配水器具的过程当中,需要站在节水性能、实际价格、使用者等三方面角度来进行认真的考虑,选择出最恰当和适合的水龙头,确保其可以将良好的节水节能效果真正的实现。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在水压相同的情况之下,节水型的水龙头与普通的水龙头相比较,节水效果十分的明显[8]。此外,还要定时、定期、有计划的对于建筑领域的水龙头进行细致、认真的检查,如果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出现了漏水、滴水等等情况,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解决,如图3。
       
        图3节水龙头原理图
        3.5提高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
        在城市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生活、工业污水,而这种情况会长期存在。污水排放严重污染环境的原因主要包括:①人们的环保意识薄弱,即使在学校教育、社会各界的呼吁下,依旧存在不节约用水、污水排放、排放不达标等情况。所以,普通民众应不断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循环用水的好习惯,在排放污水时要排入污水存储处。②企业只专注发展经济、扩大企业影响力,在生产活动中排放大量污水,却忽视对水环境的保护。因此,政府应加强企业污水监管工作,为企业制定严格的污水排放标准,约谈那些不能完成污水净化的企业,及时督促企业贯彻落实环保排放的相关法律法规。
        4建筑给排水工程节能技术的未来应用趋势
        4.1可再生清洁型能源的开发与应用
        现阶段,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可再生清洁型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等。其中,太阳能技术在建筑给排水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成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阳能加热水设备,太阳能加热水设备主要包括蓄水容器、蓄热设备和泵送设备。太阳能加热水设备的应用,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热水需求[9]。
        4.2水头“HO”的合理应用
        水头“HO”在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可以达到节能节水的目的。为此,设计人员必须严格参照国家标准规范对水头“HO”加以运用,以期最大程度地降低给排水工程系统的能源损耗,减轻环境污染。
        4.3生活用给水系统与消防用给水系统单独设置
        通常来说,生活用给水系统与消防用给水系统对水源压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果对这两个系统开展协调性设计,可以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问题。为此,设计人员需要对生活用给水系统与消防用给水系统进行独立设计,将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分析,能够明显看出,在建筑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日益广泛的应用多种类型的节能和节水技术,对此,要高度关注,进一步提升节能节水的技术水平,对其进行不断的优化和改进,结合实际工程的运行情况,贯彻落实节能环保、低成本、高效率的基本原则,使水资源的利用率得到更显著的提升,从而推进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更有效的保护[10]。
        参考文献:
        [1]尹经盛.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18.
        [2]令芝红.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10):119-120.
        [3]李飞燕.矿山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8(10):250+252.
        [4]毛培培.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9(08):4-5.
        [5]宣胜军.关于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的研究[J].居业,2019(06):81+147.
        [6]周思洋.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与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9,5(20):138-139.
        [7]李刚.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及应用研究[J].建筑节能,2013,41(01):31-32+76.
        [8]张连龙.建筑给排水施工中节水节能技术的应用[J].产城,2019(4):238.
        [9]陈展国.浅谈建筑给排水工程中节能节水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6(22):27-28.
        [10]郑伟.智能建筑给排水节能节水技术和应用探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0(11):50-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