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省直管”体制改革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朱永久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朱永久
[导读] 绥芬河市于1985年被省财政厅批准为全省财政计划单列市,率先实行“省直管”体制

        黑龙江省财政厅资产管理中心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绥芬河市于1985年被省财政厅批准为全省财政计划单列市,率先实行“省直管”体制。省委、省政府批准我市成为省直接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市),财政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以提升财政管理水平,增强财政经济实力出发点、落脚点,全力打造“省直管”财税经济“直通车”。
        一、“省直管”试点给财税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绥芬河财政计划单列多年,财政工作直接接受省财政厅的领导和指导,同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得到了省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与省财政厅业务上下协调、工作程序流程、考核评比监督都实现了正常对接。实施全面“省直管”后,财税工作面临的新机遇有:
        (一)“省直管”实现了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的双轮驱动
                实行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双重“省直管”,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发挥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升当地百姓幸福指数,健全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各部门在向省直上级部门争取资金和政策方面,能够形成合力,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资源,相互配合,通力合作,赢得省里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二)“省直管”体制有利于我市拓宽投融资渠道,做好资本运作
        “省直管”体制的凝聚、放大效应,为吸引更多的外来资金、民间资金或直接向资本市场融资进行城市建设创造了条件。虽然“省直管”体制给我市带来了前所未遇的发展机遇,但财权与事权的划分和匹配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政收支范围、税收分享比例、转移支付资金、财政结算、资金往来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加以明确。
        二、“省直管”后财税工作目标
        “省直管”体制推动绥芬河市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期,财税部门的总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目标任务,大力组织财政收入,提高财政收入质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积极筹集资金支持事关大局的大项目建设,促进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以收定支,确保收支平衡。
        三、今后财政工作形势及目标
        “省直管”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俄国际经贸合作进一步拓展,更好地发挥我市口岸的功能优势,带动口岸型产业和相关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会助推我市经济发展迈向更高层次。
        今后四年要更加注重以下六项工作:
        一是要积极向上争取完善税收分享比例、税收返还、转移支付、债务管理、专项资金、财政结算等许多事项,实现自我发展更大的财力空间。做大做实城投、担保平台,积极尝试发行城投债,积极探索利用民间资金,不断健全和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二是更加注重完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着力提高财政保障能力。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载体,加强财源建设,重点支持做大做强支柱优势产业、壮大特色资源产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三是要更加注重完善和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的有效方式,更多地借助金融机构和社会力量评价项目的优势,运用贴息、奖补、扶持等手段,带动和吸引民间、社会、域外等资本投入,放大财政资金的杠杆和乘数效应,发挥财政政策资金的引导作用;四是要更加注重发挥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促进作用,着力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提高财政性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加大文化等其他事业投入,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五是要更加注重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着力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继续深化各项财政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继续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非税收入等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强财政法制建设,推进预算信息公开,建立健全财政收支运行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基层和基础管理工作,不断提高理财水平;六是要更加注重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干部素质。


干部队伍建设是财政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要按照“树立新时期财政干部形象”的总体要求,打造一流干部队伍。要注重干部思想教育,着力提升思想境界。注重干部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创新能力。注重干部素质建设,着力提升实战能力。注重规范干部行为,保持财政干部的职业操守。
        四、完成财政工作的主要措施。
        我们将做大财政经济总量,优化支出结构,推进公共财政建设,加强财政“两基”建设,深化财政改革,提升管理效能,促进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五个推进”:
        (一)推进对上级财政部门的工作思路调整
        一是建议适当调整分配关系,改革税收共享办法,实行按税种分享收入办法,按可用财力的比例科学确定每个税种的分享比例,增加我市税收分成比例,在财力分配上向我市倾斜,涵养基层政府财源。
        二是争取省对我市采取规范和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我市转移支付力度,提高基层财政的公共服务水平。根据我市的产业政策、经济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设置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和指标,根据基层政府的财力不平衡程度,合理确定转移支付的结构、资金比例和计算方法,逐年加大对我市的财政补助、转移支付力度,实现比例递增。
        三是争取对我市举债的支持,发行地方债券,扶持企业上市经营,做大资本市场。做大做实担保平台,通过创新业务品种、担保方式、合作模式等业务,增强担保公司担保能力,满足政府、企业的融资需求。
        (二)推进经济发展增强财政实力
        一是支持综合保税区、工业园区、五花山水库、公路、铁路、支线机场等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口岸开放功能。支持企业能力建设,充分运用财政扶持、贴息、奖励等手段,培植新兴税源,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协调税企关系,坚持财税联席会制度,充分运用财税库银横向联网信息平台,抓好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抓好零星税源征管,确保我市年度收入计划的完成。
        三是狠抓非税收入管理,加强收费、罚没票据管理,将高中教育、职业教育以外的预算外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四是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具实力的企业来我市经营纳税,提高发展总部经济质量。
        (三)推进公共财政着力改善民生。
        一是进一步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努力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巩固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投入。推进城乡低保提标扩面,让更多困难群众受益。落实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低保资金,推动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快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做好实施国家基本药物试点工作。
        四是进一步支持各项社会事业。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缓解群众居住难;进一步支持政法和应急保障工作,维护社会稳定。
        (四)推进财政改革服务经济发展。着力抓好三项工作:一是深入推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二是加强财政监督力度。三是加强资金绩效管理。建立健全财政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信息系统,积极推进绩效评价工作。
        (五)推进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能。
        一是进一步提升财政机关的整体形象和执行力,打造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队伍,不断加强财税干部队伍自身建设。
        二是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财税党委要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以加强队伍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工作。
        三是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制度建设,自我约束廉洁从政。正确认识手中的权力,讲求公平公正,坚持公道正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