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分析 刘青明 杨美微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4期   作者:刘青明 杨美微
[导读] 城市规划下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现实意义进行分析

        绥化乾华规划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黑龙江省绥化市  152000
        摘要:城市规划下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是我国当前城乡建设发展的主要方向。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现实意义进行分析,探讨城市乡村振实施面临的阻碍与解决对策。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建设;乡村振兴;振兴战略


        引言
        国家治理体系实施的系列管理制度和规章程序多以空间为载体,主要包括政府施策、社会参与和市场应对,空间治理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组成。空间治理通过调控国土空间关键资源的配置,实现对地域空间结构和功能的管理,进而影响空间承载的政府治理行为、社会治理逻辑和市场治理策略。空间治理通过系列调控手段,实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协调地域空间结构和功能、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等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效运转。空间治理体系建设与不同行为主体的参与方式密切相关,空间治理作为空间管控关键手段,强调除了政府行为主体以外,应进一步明确资本为代表的市场主体和公众参与为代表的社会主体在空间治理中的地位。
        1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方案,现阶段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建设与城镇化发展的“双加速”时期,农村地区与农村产业发展,始终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与工业化建设的重要关注内容,具体而言,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利于解决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乡村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如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市场竞争之间的矛盾、农产品阶段性供需不足等。同时,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也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拖慢了农业发展速度。而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进而改善农产品存在的阶段性供需不足,以及农业发展与市场竞争之间的矛盾。第二,是“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重要践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民基数比较大,可以说三农问题是关系着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而乡村振兴战略,是以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业产业为主要目标的战略,致力于改善农村发展现状,提升农民生活水平,一切行动以农村为中心,围绕农村发展而展开。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我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重要践行。第三,有利于现代化空间布局延伸到乡村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开启了乡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序幕,使乡村地区成为我国走向工业化道路的新战场、新领域。所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利于现代化空间布局延伸到乡村地区,从而加快工业化建设进程,全面实现现代化发展。
        2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面临的阻碍
        2.1缺乏有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近几年,城市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乡村振兴过程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乡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府部门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城乡规划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相关人员有必要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构建,通过合作组织的带头作用解决农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推动乡村产业的发展,保证乡村区域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只有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带头作用,才能够充分体现城乡规划为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而服务的本质,保证“农民富、农民强”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
        2.2功能布局问题
        若未制定科学的乡村建设规划方案,容易发生乡村建设发展的无序化问题,同时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也会降低相关能源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重点优化乡村功能的布局。在部分乡村地区,乡村党政基层部门倾向使用“一刀切”的措施,降低乡村基建工作的科学性,也无法完善乡村规划的建设功能。制定城乡规划方案需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客观条件制定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内容,从而优化乡村的功能布局,建立良好的乡村发展环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与实施。



        2.3群众的政治参与途径不完善
        长时间以来,我国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拥有所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国家和政府在各方面的权利都比较集中。在这样的经济模式下,政府拥有绝对的权利,经济结构和治理的主体不够多元化。目前,我国政府一直在转变管理模式,不断加强自身的服务职能,并且强烈希望人民群众能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政府治理效率的提升,离不开群众的意见和建议,然而政府的这种呼声却没有得到群众很好的回应,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正在努力完善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但是其有效性却一直得不到提升,导致很多公民虽然有心想参与基层治理,但是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和渠道。
        3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3.1构建全新的城乡关系
        在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构建全新的城乡关系。首先,加大“新乡村建设”“城乡统筹”等战略的实施力度,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保持乡村与城市地位的平等性,以乡村人口和乡村产业为基础来刺激乡村的内生性增长。其次,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乡村生产力要素流向城市,而城市的生产力要素却并没有顺利地流向乡村。对集体产权制度进行改革,可以突破乡村集体封闭性的桎梏,从制度层面上加快城市生产力要素流向乡村的速度。再次,城市和乡村之间发展差距的拉大,使得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无法与城市相比,并对乡村地区的人口聚集以及产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非常有必要提高乡村地区基础建设的覆盖率,以有效提升乡村地区人们的生活水平,保障乡村生活的舒适性与便捷性。这正是实现乡村地区高新产业发展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最后,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对乡村空间结构进行优化,对乡村地区原本闲置的土地进行重新利用,对土地流转制度进行合理的优化。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乡村地区建设,防止乡村地区的空间结构、产业类型成为城市生产力要素流向乡村的阻碍。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农业人口的流动性和消费能力,拓展乡村地区的发展空间。
        3.2乡村功能的合理布局
        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三农”问题,因此对乡村发展功能布局的规划必须符合乡村的实际情况,明确乡村的具体功能和需求,以满足区域内乡村居民的需求为主要目的,实现各功能区域的协同发展。同时,管理者应重视不同区域的优势与特点,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特征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乡村功能的布局,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3.3构建人才队伍治理体系
        基层政府治理农村的水平,会受到治理主体专业水平和素质水平的影响,所以,基层政府在对农村进行治理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鼓励培育管理型的人才,教会他们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基层政府的工作人员,要不断学习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关的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定期组织知识竞赛、案例讲解等活动,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素质的提升。结合政府工作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形式和内容,最终实现提升基层政府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的目的。
        结语
        综上所述,在城乡规划视角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好生态系统和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工作,发展现代农业与新型产业,保护乡村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的特色旅游业,在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同时,提高我国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朱辰龙.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型现代化农民现状研究[J].新农业,2020(21):63.
        [2]庄飞.城乡规划视角下的乡村振兴战略路径解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17):278-279.
        [3]孙玉杰.城乡规划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路径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20(24):2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