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双重预防管理机制驱动分析 王向航 杨帅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王向航 杨帅
[导读] 为了研究煤矿安全双重预防管理体系的作用机制,提高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水平,首先根据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PDCA 循环过程,探讨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本质原因;其次从危险源和隐患的角度对煤矿事故的致因进行了分析

        义煤集团宜阳义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宜阳  471600
        摘要:为了研究煤矿安全双重预防管理体系的作用机制,提高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水平,首先根据煤矿安全风险管理 PDCA 循环过程,探讨了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本质原因;其次从危险源和隐患的角度对煤矿事故的致因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人的行为、机器设备、生产环境和管理制度等4个维度划分了煤矿事故隐患种类。研究结果表明:未能辨识出的危险源会形成安全隐患,而未能被排查的安全隐患会导致安全事故,因此可通过辨别危险源和排查人—机—环—管等4类隐患进一步提升煤矿企业的风险预控安全管理预控水平。
        关键词:危险源;事故致因;双重预防管理机制;安全管理引言


        我国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2015 年全国连续发生多起煤矿安全事故,造成375 人死亡,其中重大事故 6 起、死亡 69人。单从统计数据上看,与往年相比,虽然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有所好转,但仍存在重大事故时有发生、较大事故有所反弹,加强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日常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做好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双重预防管理体系主要由风险管控系统和隐患排查系统这两个基础工作机制构成。
        1、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背景
        2015 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对易发重特大事故的行业领域采取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根据中央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等政府部门印发了一系列关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文件。2017 年 1 月,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要求及评分方法》,于 2017年 7 月 1 日起试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作为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第一部分应用到煤炭行业,是一个新的安全管理体系,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结合,形成双重预防机制。2018 年 10 月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实施指南》,至此,定格了现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
        2、煤矿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原则
        (1)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过程中,不应该或尽可能少的给煤矿企业增加负担,不应该以煤矿企业工作量的大增作为标准。(2)制定“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制度文件应该简便可行,便于操作。(3)“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推进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与现有工作相结合,不打破煤矿现有的工作格局,尽量避免要求煤矿企业另起炉灶。
        3、人—机—环—管多元角度划分煤矿安全事故隐患种类
        由于危险源的失控是导致隐患出现的直接原因,因此本文将基于危险源的分类理论,结合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要素,对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各种隐患进行分类分析。传统危险源理论主要将危险源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系统中本身就已经存在的,具有潜在能量释放并导致意外出现可能性的危险物质;第二类为在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能量进行约束和限制的措施被破坏或者失去平衡时出现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第一,造成煤矿安全事故的隐患绝大多数是由于员工未依据标准作业流程,操作不当引起的;第二,但是除去人为影响要素之外,煤矿安全对作业环境的依赖性也很强,有着一般企业所没有的通风、瓦斯、防尘、防火等监测系统,若企业未能及时获取并分析监测系统的重大异常数据,不能启动相关预防机制,安全事故也会频繁发生;第三,煤炭生产涉及的机器设备种类繁多,包括生产设备、辅助设备和安全设备等,且井下环境较差,对机器设备造成的折耗要远强于地面,若不能及时的记录设备的运转情况并对其维修、更换和报废进行跟踪记录,很容易导致机器设备方面的安全隐患;第四,人员的不安全作业行为、机器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这三类隐患相继出现的原因是管理制度存在缺陷,这些制度上的漏洞正是导致危险源失控根本原因。
        4、煤矿安全双重预防管理作用机制分析
        在煤矿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中,第一阶段开展的安全管理工作主要是辨识危险源、对其进行风险评估并制定执行标准和措施。


但在实际作业中,即便当辨识出的危险源已全部被控制,仍会有尚未辨识的新危险源出现,于企业而言,新的危险源尚未清晰,因此无法采取有效的安全规避措施,隐患则不可避免地出现,根据上述的“海因里希安全法则”,事故会随之发生。
        第一道关口,即危险源管理阶段,对应的是稳定的安全系统,此时企业的主动性最强,切断危险源至隐患这一关口主要依靠风险分级管控,具体程序包括:确定风险点、辨识危险源、风险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风险分级管控和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在确定风险点这一环节中,风险点的划分应当遵循“ 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 的原则,且对操作及作业活动等风险点的划分,应当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 企业应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排查,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及后果、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建立风险点统计表;继而对每一风险点可能出现的危险源按照人、机、环、管进行分类辨识,辨识危险源时,要涵盖已发生过事故的有害因素、作业活动或设备等现存的有害因素,以及作业活动发生变化、设备改进、报废、新购活动后会产生的有害因素。 辨识危险源后,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明确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
        第二道关口,也就是隐患管理阶段,对应的是失稳的安全系统,企业可能因新危险源的出现而无法开展安全预控管理活动,危险源失控,导致隐患出现,安全系统失去一定的稳定性,此时企业的主动性也稍弱于上一道关口,隐患管理变成唯一进行安全管理的渠道。 处于这一阶段的企业在安全管控上虽有一定的被动性,但其对隐患的处理方法对于整个安全预防管理系统而言却十分重要,若是处理不当,则可导致安全事故直接发生。因此,根据引发煤矿事故的隐患种类,煤炭企业可先按类别制定相应的隐患排查表,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包含全部应该排查的项目清单。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在对与“人员”相关的隐患进行排查时,主要排查内容可为员工有无不规范操作以及不规范操作的次数等;在对与“机器” 相关的隐患进行排查时可记录机器设备的使用年限及老化程度等;在对与“环境” 有关的隐患进行排查时,可测量施工环境下的温度、湿度、瓦斯浓度以及通风速率等相关指数;最后在对与“ 管理制度”有关的隐患进行排查时,可对施工人员的轮班制度、管理机构的设置是否合理、企业的安全文化是否宣传到位等方面进行自检与改善。
        结语
        通过整体分析危险源理论和事故致因理论,研究结果表明煤矿安全双重预防机制的作用原理正是根据危险源、隐患和事故三者的关系而起到预防作用,危险源管理不到位,隐患才会出现,隐患管理不到位,事故才会被诱发;且企业在进行隐患排查时可从人员、机器、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出发,逐一排查。在明晰了危险源管理和隐患管理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割裂的关系后,下一步将研究企业如何具体地通过上述4个隐患类别进行高效地排查,以及在隐患排查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的同质因子耦合或异质因子耦合情况。
        参考文献
        [1]陈友良,李振涛.双重预防机制安全管理系统[J].中国安全
        生产科学技术,2018,14(11):2.[2]龚远平,阴彬,杨建业,等.大型水电工程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例[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20,16(2):155-160.
        [3]雷长群.安全生产领域基本概念辨析及双重预防机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7,13(2):17-21.
        [4]曹汝森,韩育.企业如何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4):46 +57.
        作者简介:1、王向航(1985.08--),男,汉族,河南宜阳人,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工程师
        2、杨帅(1986.04--),男,汉族,河南宜阳人,本科学历,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助理工程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