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整治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措施浅析——以东莞市石马河综合整治工程樟木头段为例 高承辉

发表时间:2021/7/27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2期   作者:高承辉
[导读] 河道整治项目属于线型工程,具有扰动土地面积大及土石方挖填量多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忽视水土保持,就极有可能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甚至施工安全,严重时还会对四周环境造成危害

        身份证号码:45080319911015xxxx
        摘要:河道整治项目属于线型工程,具有扰动土地面积大及土石方挖填量多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忽视水土保持,就极有可能发生严重水土流失,影响施工正常进行甚至施工安全,严重时还会对四周环境造成危害[2]。本文以东莞市石马河综合整治工程樟木头段(以下简称“该项目”)为例,分析河道整治项目建设中水土保持措施布设及实施情况,为同类型项目防治水土流失提供参考。
        关键字:河道整治项目;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措施


        引言:
        河道整治项目施工线路长,占地范围大,施工产生大量裸地、堆土及外弃方,如防治措施不到位,在强降雨或水流冲刷下,便会流失水土,泥沙流失到河道、沿线市政道路、管网、农田及已建成区等,影响正常生产生活,严重时会导致河道淤积,影响河道行洪能力,破坏生态环境。
        一、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地貌为低山丘陵区,河道沿线地势相对平缓,整体地面高程在10.00~20.00m之间,河床底高程在4.0~7.0m之间。
        项目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为22℃,年平均降雨量为1831.7mm,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土壤类型以赤红壤、水稻土为主[3]。
        二、项目概况
        (1)地理位置
        该项目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项目起讫点分别为:旗岭水闸、樟洋渡槽,河道长度10.20km;起讫点坐标分别为:北纬22°56′38.75″、东经114°03′46.82″,北纬22°59′58.68″、东经114°04′37.68″。
        (2)项目组成及建设规模
        该项目主要对樟木头境内石马河进行综合整治,长度为10.20km,河道堤岸两侧共长20.45km,实施内容为堤岸整治、改建穿堤涵闸、新建及改造截污管道、疏浚清淤等。
        1)堤岸整治:对石马河两岸共20.45km长的堤岸进行整治。
        2)疏浚清淤:对樟木头镇内长10.20km的石马河河道展开疏浚清淤,清淤底标高为4.5~6.93m。
        3)改建穿堤涵闸:对分布在石马河两岸的穿堤涵闸进行改扩建,涉及穿堤涵闸136宗;新建排涝泵站5宗,总装机容量2520kw。
        4)截污管迁改:沿两侧河岸统一敷设截污管,考虑到整治施工导致石马河岸线及河床高程有变化,对被影响的截污管进行迁改,拆除并重建5.118km的截污管,加固保护2.320km的截污管。
        (3)工程占地
        该项目占地面积共157.09hm2,64.40hm2的占地为永久占地,92.69hm2的占地为临时占地。占地类型为园地、林地、草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交通运输用地、其他土地。
        (4)土石方
        该项目挖方为372.20万m3,填方为102.0万m3,无外借方,外弃方为248.80万m3;弃方中,77万m3弃方运往“樟木头镇黄皮坑夹劲水库填埋场”填埋,46万m3弃方运往“樟木头镇樟洋社区山高嶂填埋场”填埋,125.8万m3弃方运往“樟木头镇长坑填埋场”填埋。
        三、水土流失现状
        项目区为南方红壤区,土壤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容许土壤流失量为500t/km2.a。
        该项目沿线地势相对平缓,河道两岸沿线周边为居民小区、村庄、堤路、市政路、公园等,水土流失主要为自然侵蚀流失。
        四、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1)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按照项目水土流失特征,选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在主体已有措施的基础上,进行防治措施布局,形成完整的防治措施体系。
        施工期在堤岸整治区沿堤岸边坡内侧布设临时土质排水沟,沿排水沟隔一段距离布设1座沉沙池[4];对堤岸施工及截污管道施工产生的裸露坡面、堆土、裸地等,使用土工布、彩条布及时覆盖防护。主体设计在河道沿岸建设景观绿化,河道边坡铺草皮护坡[5]。在泵站工程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淤积固化场区周边布设临时排水沟,在排水沟拐角及排水出口布设沉沙池。在淤泥固化场区堆土坡脚建设编织土袋拦挡措施,防止堆放的土方散落。工程完工后,拆除施工生产生活区及淤积固化场区并对占地进行土地整治后撒播草籽覆绿[6]。沿施工道路区两侧布设土质排水沟,沿排水沟隔一段距离布设1座沉沙池。
        水土流防治措施体系详见表1。
        表1 防治措施体系表


        (2)分区防治措施布设
        1)清淤工程区
        该区主要为河道清淤施工,基本在水面下进行,不扰动地表,因此不布设水土保持措施。
        2)堤岸整治区
        绿化工程
        ①景观绿化:主体设计在堤岸周边建设景观绿化美化环境。
        ②草皮护坡:主体设计在堤岸边坡铺草皮防护堤岸。
        临时防护工程
        ①土质排水沟:沿堤岸边坡内侧布设土质排水沟,拦截堤岸汇水,防止泥水直接流入河道;土质排水沟内铺衬彩条布,防止径流冲刷损坏排水沟(下同)[7]。
        ②沉沙池:沿土质排水沟隔一段距离设置1座一级沉沙池,用于过滤沉淀汇水中的泥沙,汇水过滤沉淀后排放至河道内。
        ③塑料彩条布覆盖:对施工期间堤岸整治产生的坡面、裸地、临时堆土等进行覆盖防护[4]。
        3)泵站工程区
        ①砖砌排水沟、沉沙池:在该区四周建设砖砌排水沟,拐角布置一级沉沙池,并在出水口布置三级沉沙池,过滤沉淀水中的泥沙后再排放。
        ②塑料彩条布覆盖:对施工材料、施工产生的裸地、堆土等采用塑料彩条布进行覆盖防护。
        4)施工道路区
        ①土质排水沟:沿道路两侧,布置土质排水沟,防止泥水直接流入河道及周边道路。
        ②沉沙池:沿土质排水沟隔一段距离设置1座一级沉沙池,用于过滤沉淀汇水中的泥沙。
        ③塑料彩条布覆盖:采用塑料彩条布对裸露地表覆盖防护。
        5)生产生活区
        ①砖砌排水沟、沉沙池:在该区四周布置砖砌排水沟,拐角处布置一级沉沙池,出水口布置三级沉沙池,过滤沉淀水中的泥沙后再排放汇水。
        ②彩条布覆盖:雨天时,利用彩条布对裸地、堆土等进行覆盖防护。
        ③土地整治、撒播草籽:拆除该区后,及时整治占用的土地,并撒播草籽覆绿。
        6)淤泥固化场区
        ①砖砌排水沟、沉沙池:在淤泥固化区布置砖砌排水沟,拐角布设一级沉沙池,出水口布置三级沉沙池,过滤沉淀水中的泥沙后再排放汇水。
        ②编织土袋拦挡:在堆土坡脚修建编织土袋拦挡措施,用于拦挡堆土,防止泥土散落。
        ③塑料彩条布覆盖:采用塑料彩条布对裸地、堆土进行覆盖防护。
        ④土地整治、撒播草籽:拆除该区后,对占地进行土地整治后,再采用撒播草籽的方式覆绿。
        五、结束语
        方案设计的措施大致合理,防治水土流失效果较好,各区实施的排水沟能有效拦截汇水,确保了施工区域排水畅通,修建沉沙池对汇水中的泥沙进行过滤沉淀,有效减少了排放水体的泥沙含量,避免了泥水直接流入河道及周边环境,临时覆盖能避免施工区内裸地、堆土被水流冲刷。方案设计的措施,有效防治了施工过程产生的水土流失。
        综上所述,该项目水土保持措施的布设及实施,对于河道整治类型项目水土流失防治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标准》(GB/50433-2018).
        [2]刘乾.河道治理工程中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设计方法[J].江西建材,2014(3):114-114.
        [3]《东莞市水土保持公报(第一期)》(东莞市水务局,2013年).
        [4]朱文,刘桂文,郭英卓.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设计[J].水资源保护,2002(2):9-10.
        [5]苏强平.城市河道治理工程水土保持方案设计[J].北京水务,2009(2):28-30.
        [6]吕钊,王冬梅,徐志友,王文静.生产建设项目弃渣(土)场水土流失特征与防治措施[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6):1-7.
        [7]魏振,吴岳,穆英鸽.河道治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46(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