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煤集团神木柠条塔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榆林 719000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下,原来的煤炭院校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自主办学能力、更好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对一些煤炭主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和拓宽,使得煤炭主体专业培养的人才成为社会通用的宽口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煤炭行业;创新人才;安全工程;研究分析
一、煤矿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及问题
(一)教学内容创新慢,教学质量降低
1高校目前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致使教师投入教学环节的时间、精力不足,不能较好地将科研最新成果反哺于教学,教学内容更新迟缓,教学效果下降,不能达到通过教学教育引导学生的效果。
2师资力量结构失衡,具体表现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缺乏。现如今,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煤炭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但现场实践经验普遍缺乏,不能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传授与现场实际需求有效结合。
3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研讨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够。
(二)学生就业的选择
1个人价值追求的变化
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自主择业意识增强,经济发达区域或城市的就业意愿强烈,城市环境、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成为择业时的重要参考。而大部分大型煤矿都是国有企业,选人用人机制与毕业生发展需求存在落差,个人成长、晋升空间受限,个人价值体现较为迟缓等,都制约着毕业生的择业。
2煤炭企业待遇偏低
目前待遇与过去10年相比相差不多。
3煤炭行业吸引力不强
煤炭企业事业留人、待遇留人、发展留人、环境留人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企业人才流失严重,给毕业生到煤炭企业就业带来冲击;煤炭企业地理位置偏远,工作条件艰苦、工作负荷重、压力大,也制约着毕业生就业的选择。
4社会地位不高。
二、关于煤矿安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路径分析
(一)坚持创新的办学特色,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业使命教育
矿大矿业安全工程学院,简称“安全学院”本着“学而优则用,学而优则创”的办学理念,以科学研究为基础,以培养学生为本职,坚持服务矿山实践和应用创新的办学特色,并以此为导向培养人才,为矿山培养和输送一流的矿业安全工程师。同时,面对当前煤炭行业社会地位不高、待遇不高等问题,加强对学生进行行业使命教育,让学生知道,煤炭是黑色的,但是煤炭行业不是黑色的,在煤炭行业工作是有前途的。并且教育学生,安全工程专业是面向国家安全发展、能源安全发展的一流学科,培养的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煤矿安全生产专业技术人才和煤矿安全生产监管人才,职业很崇高。目的是激励学生认真学习,争取早日为煤炭行业的安全发展做出贡献。
(二)创建更高的学习平台
如何为学生培养创造更好的条件,吸引更多的学生走上更高的平台,这是每一名教师的天职。一个学院的学科内涵建设是根基,政策导向是重要指挥棒。为了能培养更多的适应煤炭安全发展所需要的创新人才,这几年,矿大安全学院除了开设本科生创新实验班,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和年级教授联系辅导制外,还通过设置“瓦斯-好学”奖学金及其他企业奖学金,发放优秀本科生助研补贴等,引导学生扎实学习、更早地接触科研,提升科研参与能力并走上更高层次的深造之路。
同时,安全学院规定,安全学科的所有博士生都要到海外去联合培养1年。这一政策在2018年7月正式落地,并于2019年首批实施。并且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名额申请、学科资助、学院资助等方式,安全学科博士生在二三年级时,在完成科学研究的实验、理论分析、工程验证基础上,可开始1年的海外培养。这种培养方式对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有双向收益。一方面,学生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研究能力和毕业后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国外高校了解了矿大安全学科研究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情况,提高了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矿大安全学院还开发了国际合作教学新模式,聘请国外知名教授、特聘教授来校进行学术讲座、开展学术深度合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与国际知名专家合作,以加强学科的内涵建设。安全学院已经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开展联合办学,学生可以通过联合培养取得双方学位。与此同时,安全学院还通过“地下煤火防治与利用”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平台,搭建了更高层次的国际交流平台。通过国际交流式人才培养,使得矿大安全学院的学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更强,毕业后能更好地满足煤炭行业对安全工程专业创新人才的需求。
(三)重视工程实践
1编制煤与瓦斯流态化开采的技术方案
深地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是国家战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我国南方煤炭资源的开发受到地质条件、瓦斯灾害等不利条件的严重制约,煤炭开发日趋萎缩。为此,中国矿业大学流态化研究中心提出了煤与瓦斯流态化开采的技术方案。这对支撑南方煤矿区安全高效开发很有意义。
2运用地下煤火资源
地下煤火烧毁大量煤炭资源,不仅有很大安全隐患,还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但同时,地下煤火区域蕴含大量高品质热能,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地下煤火的燃烧温度很高,释放出的热量巨大。有数据显示这些火区的热能统计起来约为1000GW/a,相当于全世界核电和水电的总量。在燃烧严重的地方,将燃烧层剥离出去后再进行回填覆土,但这种灌浆式煤田灭火效果比较有限。因此,矿大安全学院提出“以用代治”的煤火治理新思路,建立了地下煤火热能利用的综合体系,在新疆建成世界首座煤田火区治理与热能利用示范工程,并牵头组建了“煤火防治与利用”国际研究中心,引领了世界煤火防治的变革。发明了火区废热提取与热电联用技术,颠覆了传统灌浆、堵漏等被动式煤火治理模式。目的是在提取火区热能用于居民供暖的同时,进行生态修复和二氧化碳的捕捉,打造一个沙漠里的生态观光旅游新产业。这个体系的建立,吸引了不少安全工程专业的优秀学生,也为煤炭行业培养了具备创新才干的灭火专业人才。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说到底是人才驱动。如何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如何制定激励政策、优化晋升机制,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让人才体面劳动、体面生活是煤炭企业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加快新时代煤炭行业安全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对于缓解现阶段煤炭行业安全发展相关专业人才的紧缺、供给不充分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近年来,随着煤炭工业高质量的发展,迫切需要创新驱动和人才支撑,目前正在加快转型升级的煤炭企业对此深有体会。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任务重、压力大,煤炭企业必须在人才培养上用心着力,在激发人才创新潜能上下功夫,做好人才晋升激励工作。同时,煤炭企业要结合机械化、智能化发展现状,培养更多“数字化、专业化、知识化”的人机匹配的新型创新人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乔平.我国煤炭企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30):189-190+192.
[2].煤炭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出炉[J].中国煤炭,2016.42(05):141.
[3]马杰.探析煤炭工程如何加强科技创新[J].科技尚品,2016(01):49.
[4]陈满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与成效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32):46-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