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广西柳州 545000
摘要: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激烈化,汽车制造企业面临日益增大的淘汰风险,如何提升自身的质量、成本、交期、管理水平,增强行业竞争力成为各汽车制造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侧重,而入厂物流作为汽车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其优劣性直接决定了整个供应链的质量和成本高低。本文针对汽车制造企业中零部件入厂物流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性对策,以供汽车制造企业进行入厂物流环节优化时借鉴参考。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中转库
一、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基本概念
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指的是接收、存储并为整车生产提供资源的相关活动,包含零部件和原材料的收货、搬运、存储、配送及空容器返回等。简而言之就是接收和存储供应商的零部件,并按照主机厂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地将指定零部件送至主机厂指定地点以满足其生产需求的活动。
二、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管理难点
(一)柔性生产方式需要零部件入厂物流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迅猛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顾客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以往大规模生产方式已不适用,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小批量柔性化的生产方式才能适应需求。
(二)低库存和准时制需要零部件入厂物流具有更高的质量。
为降低物流成本,各主机厂和中转库都会将库存保持在尽量低的水平,与此同时,各个物流环节均采取准时制配送,这就要求零部件入厂物流考虑如何提升包装、运输、装卸质量,从而全面控制破损的产生,减少零部件破损的损失及其带来的供应不及缺件停线的风险。
(三)精益生产需要零部件入厂物流成本更低。
随着精益生产在国内企业的不断推广,小批量、高频次的配送要求与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浪费的矛盾成为零部件入厂物流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提升车辆装载率、优化作业流程、是否还有更短更优的配送路线等,成为了入厂物流降低物流成本必须考虑的共同问题。
三、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优化策略
(一)贯彻标准化
汽车供应链围绕主机厂运转,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单台装配零部件上万,这就造成汽车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众多,光上游企业就涉及几百家,零部件的运输工具、包装单元、运作模式、信息管理系统等都存在或大或小的差异,造成信息对接和实物运转的过程中存在阻力,影响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为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实施标准化是关键保证。
第一、包装标准化:在汽车零部件中有70%都属于小件或者是散件,针对这些小件设计包装时要对集合包装的使用进行全面考虑,例如折叠EU箱、天地盖纸箱以及围板箱等[1]。设定这些包装的规格时需要对整个供应链的尺寸数量给予全面的考虑,如料箱类的长宽尺寸需满足不同类型料箱契合堆垛,料架类外框架尺寸满足直立堆垛,托盘统一规格等,这样一来就可以更好地优化供应链,减少包装差异带来的不满载的损失。
第二、运输车辆标准化:为更好地发挥精益包装的重要功能,提升包装标准化的功效,使供应链上的各类尺寸得到有效匹配,运输车辆也必须达到标准化。目前不同的汽车主机厂的运输车辆标准是不同的,在汽车零部件运输领域中主要采用箱式货车、平板车与普通货车等。近年来许多汽车主机厂都在推广使用双飞翼箱车,此类运输车辆具有较强的密闭性和良好的装载率,适用于不同尺寸大小的零部件包装单元运输,所以使用范围广,效率高,是实现运输车辆标准化的优先选择。
第三、作业标准化:为实现“动作经济四原则”,需要将现场物流作业的每一操作流程和动作进行分解,以科学技术、规章制度和长期的物流实践经验作为依据,形成一种最优的作业规范。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实施统一性的标准,如:固化司机配送路线、统一叉车操作规范、规范送货车辆装载要求等,以达成安全、质量、高效的目的,实现整个物流供应链的全面贯通。
(二)流程优化重组
对传统汽车零部件物流成本构成分析可以发现,占比从大到小基本上都分别是长途运输费、中转库及厂内物流运作费、市内短驳运输费。外地供应商长途运输费占物流费用最多,对比国内外汽车厂运作模式可推进调达物流+干线运输的方式,整合同一运输路径上的货量,提升干线装载率,从而降低长途运输费。中转库运作费和厂内运作费虽然各自占比不大,但费用明细构成却相似,人工费用和场地费用是两者的最大支出。通过对传统汽车零部件物流作业流程对比,中转库和厂内物流都存在收卸货、存储分拣、发货环节,作业流程上存在重复浪费;且中转库场地与厂内物流场地也存在重叠浪费。在厂内场地允许的前提下,若将中转库转移至厂内,即可实现中转库和厂内物流作业的整合,减少作业人员浪费;实现中转库和厂内物流场地的整合,减少场地租赁费用的浪费,实现全物流环节的流程优化和成本降低。
(三)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没有入厂物流环节的质量保证,整车企业的产品质量就像空中楼阁,随时可能倾覆。物流运作质量包含批量供货前和批量供货后两个阶段[2],批量供货前的物流运作质量一般依托于主机厂的新车开发流程,建立起新车项目准备阶段的物流工作体系,物流在确保与生产制造、采购等内部部门沟通协作的同时,也要提前与零部件供应商开展信息调查收集和相关资源准备工作,如包装方案的确定、零部件属性的确定和维护、运输方式和中转库的选择等,并在各个节点进行及时监控和沟通,确保物流规划方案中的包装方案、运输方式等要求得到落地实施。
批量供货后的物流运作质量则需要依托于完善的汽车零部件质量管理体系——ISO/TS16949,该标准是专门为汽车行业制定的统一标准,贯穿于产品设计、样品试制直至量产、检验确认的全过程,其中包含物流质量管理要求,如进货检验、不合格品管理、部品仓储防护要求等等。零部件入厂物流必须严格按照该标准条款,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流程,并落实员工执行,确保物流运作质量。
(四)上下游信息管理系统整合
汽车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数量众多,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善,或多或少的都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一定水平的信息化管理[3]。但是大部分都只是企业内部的管理软件,无法实现与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对接和共享,使得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化管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整合各节点企业的信息系统,是支撑整个汽车供应链交付及时性提升、运作质量提升和运作成本的降低的必要途径。通过整合的信息系统,运用RFID、GPS、电子标签等物流技术,实现物流过程中对大量的零部件供应商、中转库、第三方物流的数据的实时处理,如车辆行驶路线、零部件状态、车辆装载率、零部件流转节点等,都可以被收集起来进行存储、交换和处理。此外,在出现计划调整、运输中断等意外情况时,可保障信息传递的及时性,防止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延迟和扭曲,从而确保快速响应异常,减少供应链的损失。
四、结语
随着汽车制造企业管理精细化和物流技术的发展成熟,零部件入厂物流必须结合新的物流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质量、成本、交付时间水平。本文针对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对此以供参考,希望通过本文观点,能够对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的管理和提升有所启发,构建更加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陈晖.汽车零部件的第三方供应物流模式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12):13-15.
[2]蒋宁.汽车零部件入厂物流供应链管理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3,(06):049.
[3]刘军.国内汽车制造企业零部件入厂物流发展策略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