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县林业局
摘要:在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需要提升工程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项目的整体规划和实施,能为林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进步,人口和环境之间也形成了一定的社会矛盾,引起了社会的全面关注,本文根据林业工程发展的相关现状,全面分析了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全面推进林业工程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林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对策解析;问题
引言
开展林业工程建设活动,能够提升项目的实际价值,对于建设美丽乡村有着重要的生态价值。笔者根据当前国家林业工程的建设现状,全面分析了林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策略,希望能够全面规范林业工程的建设行为。
1 存在的问题
1.1 对适宜造林的土地底数没摸清
在林业管理活动中,我们发现,虽然林业部门每隔一段时间都会进行森林资源调查,如二类调查、林地变更等,以此掌握林业各类资源数据,但大多发现其中宜林地数据不好用或不能用,无法全面掌握宜林地的应用现状,缺少林业土地应用的实际数据。因为对于实际情况不够清楚,一方面无法完成上级下达的相关任务,从而使得在造林工程管理方面,缺少土地的规划和管理,从而影响到工作的整体开展;另一方面,因为地方政府部门每年都会给下级下达造林任务,一些村组织将已有的林地面积作为造林完成的任务,存在骗取国家资金的相关问题,同时相关政府部门因为对林业工程的不够了解,很难进行科学合理的处理。以上情况全面影响了林业工程的开展效果,使得部分林业工程无法全面实施,全面降低了林业工程的造林效率。
1.2 实施方案(作业设计)编制质量不高
因体制、技术等原因,多数林业部门在项目任务下达后编制实施方案时,都是邀请第三方进行编制,由于第三方对当地气候、土壤、适宜树种等不是十分了解,且对作业小班进行外业调查时比较粗放,导致在编制作业设计时多套用常规技术方案,造成编制质量不高。
1.3造林树种单一,林分质量不高。
在林业项目作业中,因受项目资金制约,使得一些造林工程应用的树种相对单一,全面影响了造林工程的质量和效益。成林后全为纯林,易造成病虫害的蔓延,同时树种的抗旱抗湿能力有限,导致形成的林分质量不高。
1.4 技术服务不到位,后期管护存在薄弱环节
2008年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大部分农村集体林地已经分配到指定农户中,农户成为了林地管理的主要群体。一些农户在开展林地管理工作中,缺少一定的管理技术,对于林地缺少一定的管护意识;一些农户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利益,在管理林地的过程当中,会不科学地喷洒一定的农药和化肥,全面影响到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1.5 资源监管不严,执法力度不强
在林业工程建设管理过程当中,因为地方部门对生态保护意识认识不够,所分配的工作人员技术性较差,使得部分林业执法人员缺少一定的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无法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有效的进行林业用地的管理。导致乱征乱占、未批先占、毁林开垦等现象时有发生。加之未形成一套对执法人员的管理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的管理机制,导致在办理林业案件时出现以罚代法、以权谋私等行为,严重挫伤了林农造林、护林、爱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不到对破坏森林资源行为的有效打击和震慑作用。
2 对策与建议
2.1 理清林业工程相关地区的林地资源现状
地方林业主管部门在管理林业工程项目过程中,要主动担当、主动作为。
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各类资源调查数据,对各类数据进行认真细致的筛选和甄别,并分别与农业农村、住建、自然资源、水务等部门对接,建立一套完整的宜林地管理数据库,以此为基础,组织一个技术过硬、责任心强的外业调查队伍进行外业调查,通过调查对数据库进行修改和完善,最终形成一套辖区内真实可靠、数据翔实的宜林地数据管理系统,为林业工程项目实施、政府决策等打下坚实基础。如此,在上级部门下达林业项目计划任务后,就可以根据项目所需条件和要求,从项目库中找出适宜的小班(地块),通过进一步核实后即可编制实施方案,精准快速地推进项目实施。
2.2 科学编制实施方案,提升项目质量
在编制实施方案时,要根据项目实施所需条件和要求,充分考虑项目实施地的气候、土壤、光照等条件,按适地适树的原则,宜林则林、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在外业调查时,坚决杜绝简单粗放,要逐山头逐地块进行调查核实,搞清规划用地使用权、管理权情况,同时开好宣传会、动员会。设计时要充分针求群众意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优良品种和营造混交林。以此保证项目快速落地和快速推进,大大提升项目建设质量。
2.3创新造林模式,提高造林质量
林业主管部门在组织实施项目时,要根据项目相关要求,针对不同林种采用不同的造林模式。生态林、用材林要尽量考虑使用速生、抗病抗旱树种,并设计为混交林;经济林要使用优良品种、特色品种,反季节品种、抗病抗旱品种,并尽量实现规模化种植。在项目所需条件、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考虑采用“林药、林菌、林蜂”等复合经营发展模式,最大限度使用林地资源,大大缩短见效期,实现土地利用效益最大化。
2.4 深扎基层,做好项目全流程管理
林业主管部门在组织实施项目时,一定要做好项目全流程管理。要深入基层、深入山头、深入地块,监督项目实施方必须严格按照批复的实施方案进行项目建设,在实施过程中,一个环节不能丢、一个措施不能少,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同时要做好技术指导,特别要把好整地、栽植、种苗、抚育等各个关口,确保造林成活率和造林保存率。造林项目完成后,要根据新造林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评估,全面掌握林地的造林效果,对于质量不合格的造林地,要督促其在尽短时间内完成补植补种,确保造林一片、成林一片、见效一片。对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要严格按项目资金管理要求,该结算的结算、该兑现的兑现、该补助的补助,坚决不能挪用、挤占项目资金,要保证项目资金稳定运行,确保项目顺利完成。要解放思想,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积极谋划项目,引导广大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促进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2.5加强资源监管、严格执法(增强社会人员的管理意识)
“三分种、七分管”,林业资源形成后,要建立完备的资源管理体系。要解决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首先要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手段,大力宣传生态建设的重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保护生态就是保护自已,不断形成保护环境的整体意识。其次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除用好常规管理方法外,要充分利用监控、遥感、无人机等高科技手段对森林资源进行精准管理。主要要防范火灾、违法征占用林地、乱砍滥伐、偷砍盗伐等现象发生,实现森林资源的高效管理和永续利用。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森林资源的监管力度,涉及资源管理的各部门要密切配合,对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严厉处理。要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发现一起,打击一起。要加大对保护资源、保护生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做到老幼皆知、人人知晓,从而敬畏法律、不触刑律。要加强对内部人员进行廉洁自律管理,对于徇私枉法、利用私权进行牟利活动等行为,要进行严肃问责和处理。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全面细化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让管理部门能够互相监督和制约。通过采用网格化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实现信息的全面交流,保障相关问题可以及时反馈。
总结
因为我国林业资源相对较少,因此开展林业工程项目建设,有着重要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引进专业的管理人才,完善社会的管理体系等方面,可以全面解决林业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加强对林业资源进行科学保护,从而实现林业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丁涛,袁明省.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解析[J].居业,2019(10):141+143.
[2]亢海英.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现状及管理对策[J].绿色科技,2019(13):251-253+255.
[3]吉黄玉.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住宅与房地产,2019(0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