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河南新乡市 453000
摘要:东汉永平二年,封汉明帝女刘姬公主为获嘉长公主,嫁杨邑侯将作大匠冯柱为妻,生冯石,后冯石继承其母爵位,称获嘉侯,获嘉长公主封地在西汉时的获嘉县城,后因其子冯石袭爵,故称冯石城。建国以来,新乡的考古工作者在冯石城遗址及其周边调查并发掘有一批遗址和墓葬,推测应该与汉代冯石城有关。
关键词:新乡 冯石城 获嘉县城 汉墓
新乡,是一座历史悠久、文明璀璨的城市,新乡地区地处中原文化圈,《正德新乡县志》描述此地形胜说:“新乡之境,左卫河,右孟津,太行时其北,黄河流其南,原隰膴膴而四野旷如,视他邑尤美”。
秦汉时期的新乡,地处中原,雄踞黄河与淮河两大流域,以卫河为中心,将新乡分割成南北两部分,是典型的水流冲积平原。这里阳光普照、气候温湿、水域发达、丛林茂盛,特别适合人类居住繁衍生息。
《汉书•武帝纪》载:西汉元鼎五年,“夏四月,南越王相吕嘉反,杀汉使者及其王、王太后。……六年,行东、将幸缑氏、至左邑桐乡、闻南越破,以为闻喜县。春,至汲新中乡,得吕嘉首,以为获嘉县。”《汉书•地理志》称:“获嘉,故汲新中乡,武帝行过时,获吕嘉首,因改名。”以上记载说明,元鼎六年汉武帝出巡至汲县新中乡时,恰逢南越叛乱平息,大将路博德送来叛相吕嘉之首,武帝大喜,遂以乡置县,定名获嘉,县治在汲县新中乡(今新乡市卫滨区张固城村一带)。
东汉永平二年,封汉明帝女刘姬公主为获嘉长公主,嫁杨邑侯将作大匠冯柱为妻,生冯石,后冯石继承其母爵位,称获嘉侯。获嘉长公主封地在西汉时的获嘉县城,后因其子冯石袭爵,故称冯石城。据明万历《卫辉府志》卷一古迹载冯石城在新乡县西南十里故城村后。另清乾隆十二年《新乡县志》卷十九名迹记载冯石城在新乡县西南十里去故城二里之处。冯石城原为土城,今为耕地,新乡市卫滨区唐庄西尚存冯石城之东南角。据调查城址似盆形,周围高而中间低,东南西三面各有缺口似城门。城址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900米周长约3000米,城墙底宽约5米顶部宽约2米。
1955年,杜静山、齐泰定同志在新乡市西2公里处发现高村汉墓群,面积约百余亩。在其中一座墓内发现了用五块半米长的大瓦垒起来的代替棺椁的墓葬,其中一瓦里面有阴刻行书“丁氏家瓦”四字,并有五铢铜钱等遗物。
1965年2月,新乡市博物馆在东王村北发掘两座东汉砖券墓,出土陶壶、仓、灶、奁、盘和铁削、刀、铜带钩、铜印和五铢等。铜印为正方形,边长1.7厘米,上有龟形钮,印文为篆书“王骏之印”。
1984年3月,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新乡地区文管会联合发掘了新乡县丁固城墓地,此次发共清理36座汉墓,出土一批重要文物。
1990年4月,新乡市文物工作队与新乡县文管所联合在新乡县丁固城遗址群众起土区清理汉代墓葬7座。
2002-2003年,郑州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在新乡县李大召遗址先后进行了4次考古发掘实习,共发现西汉墓葬26座,东汉墓葬1座。李大召西汉墓出土陶器发现有刻划的“孙君”、“尹”、“出”和戳印的“亭”等字样。
除此之外,还有在西环路发现一座比较重要的东汉封土墓,该墓葬位于新乡市西部约5公里处,南距人民路西段约300米,西临西环路。大冢位于河南全顺线材有限公司新建厂区院内西北部,北距围墙20米,西距围墙110米。
该墓葬为砖室墓,平面布局为 “十” 字形,方向190°。由封土、斜坡墓道、封门、甬道、前室、东侧室、西侧室和后室等部分组成。南北通长27米,东西通长12.5米。
封土 现存封土最高约4米,平面呈圆形,最大径约25米,范围涵盖墓室最外侧0.5米及部分墓道。
揭去封土与现地面平后,墓葬结构全部暴漏了出来,甬道顶部高出地表约1.5米,其它墓室顶部已破坏,据初步估算,前室顶部据现地表约3米。
墓道 位于南端,平面呈长方形,斜坡状,四壁平直光滑,北端宽,南端略窄;墓道口残长12米,宽2.5—2.7米,墓道底宽2.5—2.7米,斜坡长5.5米,坡度为20度,底距开口2米。墓道内填土较硬,呈褐色,夹杂有料礓等。
封门 分为两层,甬道券门内一层,券门外一层,均为竖砖斜立而成,券门内封门砖有15层,高1.85米,券门外封门砖19层,高2.2米。
甬道 位于墓道北端,前墓室南端,平面呈长方形,顶部为砖砌四角攒尖顶,保存较完好。甬道南北两壁为青砖错缝平铺垒积而成。甬道长2.9米,宽2.7米,高2.2米。甬道中部有石门,由2块石板组合而成,均残。石门东、西两侧有石门框,上部有门楣,门楣上浮雕虎纹,石门上雕刻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线条纹饰。石门宽0.86米,厚0.2米,残高1.1米。
墓室 分前室、后室(主室)、东侧室、西侧室四个墓室。各墓室壁均用青砖平铺、错缝斜垒而成,厚度为一砖半,厚0.46米。铺地砖均有两层,下层为横砖竖砌垒筑,上层为人字形平铺。从现存结构看,各墓室顶均为四角攒尖顶。
前室,平面呈正方形,长3.9米,宽3.9米,墓室残高3.1米,顶部分坍塌。铺地砖仅存墓室中部。填土为五花土。前室与各墓室、甬道有券门相连接。
西侧室,平面近方形,南北长3.1米,东西宽3米。墓室残高3.2米,顶部坍塌,券门残,铺地砖大部分无存,但有痕迹,仅存南、北部一层竖砖。填土为五花土。
东侧室,平面呈正方形,南北长3.2米,东西宽3.2米。砖券门保存完好,有两层券,内层券自墓底向上23层开始起券,券门高1.6米,宽0.98米,进深0.94米。顶部坍塌,墓室残高3米。铺地砖大部分无存。
后室 位于整个墓葬的最北部,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4.2米,东西宽3.5米。券门残。顶已坍塌,墓室残高3.4米,铺地砖保存完好。在后室甬道中部有门枕石,门枕石两端各有一个石臼,推测有石门,已不存。
由于该墓葬顶部坍塌、墓室被盗扰,发掘清理时随葬品大都损坏,放置凌乱,保存情况很差。但随葬品种类比较丰富,按质地可分为陶器、铜器、铁器,另外还发现铜钱50枚。
陶器,共计46件。质地多为泥制灰陶,有部分泥质红陶。器形主要有壶、罐、耳杯、井、案、盘、耳杯、鸡、狗等。制法有轮制、模制。纹饰以素面为主,常见的还有弦纹、刻划纹等;铜器,共12件。器类主要有车马饰件(盖弓冒、方扣型器、軎)、削、钩等;铁器,仅有斧 1件;铜钱,共50枚。有半两钱、五铢钱和剪轮五铢钱三种。
根据墓葬形制特点、出土器物,初步断定该墓年代为东汉晚期。该墓位于汉获嘉故城西北2.5公里处,距东汉所封获嘉侯冯石(《后汉书卷三十三.朱冯虞郑周列传第二十三》记载:冯石,袭母公主封获嘉侯,亦为侍中,稍迁卫尉。……自永初……迁光禄勋,遂代杨震为太尉。及北乡侯立,迁太傅,与太尉东莱刘喜参录尚书事。顺帝既立,石与喜皆以阿党阎显、江京等策免,复为卫尉。卒,子代嗣。代卒,弟承嗣,为步兵校尉。)城约3公里。从其所处的位置及规模看应为与获嘉县及冯石城有关的较高级别官吏的墓葬。各个墓室规模与洛阳曹休墓基本相同或稍小,后室大于曹休墓,但整体规模略小于曹休墓,建筑材料为普通青砖,墓主人身份似略低于曹休,应为列侯、县侯一级,有可能与获嘉侯冯石或其后代有关。
该墓是新乡地区发掘的为数不多的东汉封土墓,它不仅丰富了新乡汉代墓葬的内容,而且为系统探讨新乡地区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提供了实物资料。
新乡各县有很多土塚,获嘉县志记载该县就有七十二塚,许多还有名称。以前我们曾对获嘉西关油库土塚进行过钻探,其结构为多室砖墓,与新乡西环东汉墓结构基本相同,只是规模稍小。2010年获嘉照镜一土塚被盗,现场调查其结构也为多室砖墓。在新乡县的中召、李大召、卫辉大司马村都曾发现这种结构的多室砖墓。结合已经发掘的两座东汉多室砖墓情况分析,我们认为新乡左近几个县的土塚应大多为东汉砖室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