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城港市上思县林业局营林站 广西防城港 538000
摘要:提高林业管理效率,特别是在满足林业产品需求的同时,还考虑到环境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当缺乏技术能力或经济可行性时,就无法确保森林有害生物管理计划成功。因此,认清目前我国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林业管理效率,实现与森林生态环境同步协调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林业;多样性
一、林业和病虫害防治的相关概述
(一)林业多样性的现状
人类社会与森林生态系统密不可分,森林生态系统提供了一系列与社会和经济发展相关的前提条件。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物种的适应能力和多样化水平与这类物种的数量相关。然而,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人类向野外迁移,工业化程度提高,物种多样性下降变得显而易见,这种趋势与生态系统被破坏有关。一些资料显示,目前,每天有很多物种濒临灭绝,并且绝大多数物种仍未被发现,由于灭绝,许多物种永远不会为人所知。在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的下降是由一系列的复杂因素造成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资源被大量开发、植被砍伐率日益增加、生物栖息地被破坏、城市数量增长以及化学污染(如杀虫剂和酸雨)对物种的数量产生了巨大影响。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资源的可得性,结果是过度开发资源和贫困加剧,从而导致环境退化。
(二)病虫害防治的内涵
林业病虫害防治不是一个新概念,部分观点认为,破坏性昆虫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它们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社会影响力以及对森林生产力和生态价值产生影响,应通过生态学预防将不利影响保持在可承受的水平上。自21世纪初以来,我国已经提出了与森林管理目标及实践相适应的合理手段,将其作为森林保护的基本原则,借助病虫害防治保障林业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三)借助病虫害防治保障林业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森林生态安全是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共中央《关于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应启动以绿色发展为指导的生态经济革命”。环境和自然条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前提,森林资源多样性对林业管理至关重要,是林区宜居和促进农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建国后,由于急需大量木材而过度采伐,再加上受计划经济体制、林业管理水平低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导致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林业收入增长缓慢,林区经济发展缺乏支持。特别是随着近年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对木材和森林相关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因此,迫切需要促进高效林业管理和保障林业多样性的协调发展,以满足社会需求和环境可持续性。目前,我国基于广义森林生态安全概念,构建了森林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围绕森林生态安全、森林健康、生物多样性进行管理,为经济、社会和生态做出了贡献。
二、目前我国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制度尚未与实践密切结合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指出,我国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3个主要时期。1949—1975年,化学防治是害虫防治的主要方法,以消灭害虫为首要目标。继1975年召开的全国植物保护大会提出了以预防为主的虫害综合治理政策后,1976—1995年提出以预防为主的虫害综合治理为指导思想。从1996年至今,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管理已成为森林有害生物防治的指导理论。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公众对生物灾害的认识程度不足,林业管理者没有形成自觉防治虫害的意识,防治的能力和方法比较滞后,防治投入不足。
(二)有害生物种类较多,防治难度加大
我国森林潜在害虫8000余种,其中森林害虫5000余种,病原体近3000种,啮齿动物和兔子160种,危险植物150种。其中,300种物种被认为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或生态价值,其中一半是严重的害虫,包括86种昆虫。
常发性生物种类不断增加,破坏的面积也逐渐增大,导致防治工作难以开展。偶发性生物种类频繁出现,严重危害了林业多样性。
(三)林业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能力有待提升
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部分林业管理人员了解的科学知识较少,文化知识水平较低,无法科学地运用防治方案开展工作,很难理解防治的细节。由于管理人员对正确防治方法认知不足,一些先进的防治设施和防治理念无法顺利应用于防治过程中,林业管理也处于一种混乱状态。此外,由于平时监测力度不够,一旦出现虫害灾难,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的责任不清,很难找到问题的源头,阻碍了林业虫害防治的进程。
三、提高道路施工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加大预防病虫害力度,提高重视程度
林业单位应当加大预防病虫害的工作力度,把理论知识与森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实施最新的理论防治政策。在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地森林的实际情况、森林中有害生物繁殖的特点,做好定期监测工作,贯彻落实防患于未然的防治理念。防控林业生物灾害的关键在于早预防、早治理。从我国林业的实际情况出发,设定合理的防控方案,提高抵御生物灾害的能力,减少森林灾害的发生。
(二)加强林业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
由于管理人员的年龄偏大,知识文化水平较低,很难注意到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细节问题。林业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素质能力是林业管理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所有的病虫害防治环节、防治方案和防治细节都是由管理人员负责的。因此,相关单位要加大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运用多样化的培训手段向管理人员科普防治病虫害的相关知识,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对病虫害防治的重点环节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出现遗漏现象。
(三)健全林业虫害防治管理机制
中国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组织结构由国家一级机构(包括绿化部门,国家林业局和国家林业局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和地方一级机构(省,市,县)组成。国家病虫害防治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法规,政策和中长期计划;其次,领导组织森林病虫害预测,林木检疫业务和重大森林病害暴发控制;再次,开发和推广病虫害防治技术;最后,提供咨询培训服务。地方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由当地林业部门进行行政监督,主要负责辖区内的森林病虫害预测,检疫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目前,全国有3067个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包括34个省级机构,373个市政部门和2660个县级机构。县级以下没有专门的病虫害防治机构,与病虫害有关的问题由乡镇林业站处理。
(四)完善病虫害防治的制度,与实践相结合
森林有害生物可持续管理整合了以预防为主的虫害综合治理和“可持续林业发展”的理念。其目标是在多个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实现可持续性,主要侧重于预防和自然控制,即使当害虫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时,也要谨慎采取任何可能损害环境的直接控制措施。目前,我国各种理论和技术体系并存,自1997年以来,森林害虫工程管理一词频繁出现在林业部门的文件中,被认为是系统工程管理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控制中的应用,其目的是将生物有害生物管理、生态有害生物管理等理论相结合。在现有的防治体系下,害虫防治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践的效果。
四、结语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越来越重视森林资源总量的增长,同时也越来越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许多林业改革措施无疑有利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特别是分类森林管理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日后提高病虫害防治能力的研究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还需要结合当地林业的具体情况,培养更具防御生物灾害意识的管理人员,为保障林业多样性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刘慧.林业病虫害防治中营林技术的应用分析及发展趋势[J].南方农业,2019,13(21).
[2]周威.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林业科技情报,2019,5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