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自来水公司 山东 273300
摘要:我国城市人口正在逐年增加,这给建筑行业也带来了很大的建设压力,资源利用的划分也需进行资源的重新整合。城市人口的逐渐增加,使得城市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加之,社会经济与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日益严峻的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海绵城市理论更应该在我国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加以研究和应用。本文以建筑给排水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了海绵城市理论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运用的必然性,阐述了该理论运用对水资源问题的改善,意在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城市给排水压力。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筑给排水;设计应用
引言
“海绵城市”起初是为解决城市水循环问题的概念模型,海绵城市又称“水弹性城市”,是指在利用某些构件或“天然蓄水池”将雨季的雨水吸入、渗透、净化、储存起来,以便干旱季节的再利用。海绵城市建筑材料特殊、渗水效果较好、抗压强度较大,在此概念支撑下建立起来的城市路面能够实现“自由呼吸”的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热岛效应”,由于材料自身的耐磨防滑、样式多变等特点,又起到了美化城市面貌的作用。因此,海绵城市理念将是“绿色城市”建设中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1海绵城市理念的相关内涵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的经济建设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则,提出了“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的口号。当代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环境污染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城市化进程中一方面要坚持四化同步,更要将生态维护与建设放在重要位置。海绵城市就是将城市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的概念模型。以海绵比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将水储存起来,在需要时将水释放利用,实现城市及旱与洪涝之间的弹性转化。海绵城市实现此功能的机制是在降雨时优先利用城市道路的渗水砖、雨水花园、下沉绿地等渗水能力较强的结构缓慢排水,使排水的源头分散,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涝灾发生的概率更能有效收集雨水。在建设海绵城市时应当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同时与人工设施相结合,将雨水的收集与排放控制在最优范围内。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系统将自然将水、地表水、地下水三大循环体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使三大循环相结合形成了一个科学完备的循环系统。在河流湖泊、坑塘沟渠的维护与管理方面,海绵城市的给排水系统都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建设海绵城市的首要条件就是对自然界的水循环原理与相关水文知识有充分的掌握,在建设过程中保证生态平衡的稳定性。
2海绵城市理念下建筑给排水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2.1排水体系不合理
由于我国城市发展的时间较短,发展的经验相对不足,其中给排水建设工作一直为社会所诟病,例如大多数城市使用的雨水分流机制应用效率非常低,尤其是在西北地区,雨水管道长时间闲置,而且雨水资源往往是直接排放到目的区域,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因此,海绵城市应当避免上述问题,实现对雨水的分流储存,使得雨水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2.2科学性较差
我国在海绵城市的建设方面经验较少,发展的思路主要来源于少数的科研单位和政府部门,因此导致海绵城市的科学性较差,海绵城市在运营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科学程度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尤为重要,每个城市在建设过程中,要结合自身城市的特点,做好建筑给排水的规划和方案,掌握各项建设指标,尤其是要做好水量预测与水平衡分析。
3海绵城市理念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
3.1因地制宜进行给排水设计
我国土地面积广阔,这也导致城市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为此,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避免盲目地学习其他城市的成熟经验。
例如某海绵工程中,其主要的海绵道路分布在城市的南边,这是因为济南以“泉城”而闻名,其需要雨水作为补充,而且济南的南边地势较高,海绵工程中的水资源能够逐渐渗透到泉水聚集区,从而满足泉水喷涌的需要。
3.2合理规划建设程序
在开展绿色生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工作时,要充分重视对城市的整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再对城市规划的步骤程序进行不断的完善与细化。即要合理、详细地评估建设区域的场地整体状况。要对城区的地质条件、地形与河流等资料进行合理评估,使得评估结果更加真实、准确。在完成评估工作之后,要结合评估的结果划分城区的雨水排水区域。如此一来就能够判断出各个流域的符合条件,与比较适用的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技术。之后,再结合各个流域彼此之间存在的差异,完成对以上工作的进一步规划,进而判定出比较适合应用在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的范围。最后,要把各规划指标值进行确定,同时还要严格地给予检验,要妥善地管控场地内外排放的污染物以及雨水。
3.3水资源利用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水资源的利用都是通过人为行为而实现的,所以,在进行水资源的管理和应用上要通过使用者的意识和日常行为进行改善。如今水资源的紧缺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我国部分城市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因而,应加强水资源紧缺性教育,提升全民节约用水意识,使得节水不仅仅停留在嘴边、耳边,更应该根深蒂固的扎根在心里,只有从心底改变才能激发行动上的变化。再有就是海绵城市理论要深入人心,单单将城市作为一块大海绵进行深度吸水,总会有力不从心的时候,相信人人都是一块小海绵,使得城市在应对水资源紧俏的挑战上,以及城市、建筑水系统的改善上,会变得更有内涵,更有效率。
3.4在城市规划中建立水系统
水系统建设是海绵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水系统建设和水资源收集处理和循环使用的重要前提。在水系统建设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案来进行。一是根据河流等湿地进行水系统建立,二是建立绿地广场。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对湖泊、河流的地理位置、水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
3.5自然恢复污染水体
海绵城市的主要功能在于水资源的储存至再利用的循环;海绵城市一定程度上也能够起到恢复污染水体的作用。上文也提到了,海绵城市的吸水、渗水、蓄水构件一般由天然绿地建筑构成,在建筑海绵城市的过程中,也是对工业化技术的减弱,将城市重新恢复到原始状态,加大绿地面积。在一系列绿色手段下,恢复了受污染水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当地政府再与其他手段相结合便能够有效治理污染水体。
3.6对海绵城市体系建设责任进行落实
从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现状来看,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需要成为这一工作开展过程中的一大重要问题。也就是说,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初期阶段,有关部门首先需要对排水系统协调运行的基本要求进行充分满足。
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经济持续升温,水资源匮乏已成事实,应充分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对市政以及建筑行业给排水设计给予一定的应用,与此同时,相关的设计从业人员,应加强该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并结合时代以及环境变化,推动该理论在建筑行业的应用程度和范围。与此同时,给排水系统的设计出发点是为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节约用水不仅仅可通过水系统的设计进行优化升级,也应该通过人为生活习惯进行改变,使得海绵城市理论对人赋予更多内涵和作用,共同推动经济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春涛.海绵城市理念下的市政工程给排水规划设计研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8(36):24.
[2]崔乾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给排水管道系统构建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8(23):125-126,129.
[3]马劼,张大庆.在开发项目审批中实施海绵城市建设——以中新天津生态城为例[J].城市,2017(3):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