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证号:23020819870826XXXX;2身份证号:43010419830824XXXX
摘要:风景园林在城市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模块,并对城市的生态环境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同时,随着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风景园林的规划进行科学性的结合,能够很好的将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达到了可持续发展方针的要求,而且对于打造现代化生态城市具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海绵城市理念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海绵城市;城市风景园林规划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逐步加快。景观设计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近年来,自然环境呈现恶化趋势,如何充分发挥城市景观规划的积极作用,提高城市自身的调控能力,适应各种复杂的自然环境,一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海绵城市理论在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城市调控能力差的问题。因此,深入研究海绵城市理论应用于景观规划设计实践的有效形式,对于促进城市发展,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效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1海绵城市的概念
所谓海绵城市,顾名思义,就是赋予城市海绵的特质。当自然灾害发生或城市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海绵城市将表现出其“灵活性”。同时,海绵城市可以实现雨水的有效收集和综合利用。目前,海绵城市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价值已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为验证海绵城市的实际应用效果,国家在镇江、济南、重庆等地进行了试点建设,实现降水的有效利用和吸收。海绵城市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保护原有的生态水资源(2)利用生态技术恢复受损的水资源,恢复多样性和秩序(3)在保证城市建设用地的前提下,控制开发强度,减少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海绵城市遵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模式,以生态优先为原则。例如,传统城市下雨时,他们只想快速处理和排放雨水,却没有意识到雨水是一种自然资源,可以利用和循环利用。海绵城市可以就近吸收和储存水资源,在干旱缺水时释放储存的水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2建设海绵城市的优势
2.1有效降低噪声污染
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使人居环境更加宜居。通过建设海绵城市,可以充分发挥水资源丰富的优势,调整当地小气候,改善城市热岛效应,降低沙尘、灰霾等不利天气条件的发生概率,有效减少噪声污染。
2.2为水资源流通打下良好基础
如果海绵城市理论能更好地应用到城市建设过程中,将大大提高城市的“弹性”,从而更好地面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对于“弹性”很强的城市基础设施,以及天然河流、湖泊、林地等海绵,要加强自然保护,保持原有生态系统,使其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能够储存大量的水资源,从而为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2.3恢复生态循环系统,促进水资源协调发展
由于一些地区降水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洪涝灾害,水污染严重等问题,有些地区甚至会出现严重的地面塌陷现象,这些都是因为城市建设过程中对于雨水的循环利用存在问题。海绵城市的建设,可以通过海绵体将多余的雨水储存起来,从而避免因为雨水过多而带来的洪涝灾害,同时城市海绵体还可以有效降低水污染程度,为人们提供更加干净的水源。
另外,如前文所述,城市海绵体建设可以实现恢复生态循环系统,促进水资源协调发展的作用,同时可以为风景园林提供充足的灌溉资源,提高城市的绿化程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3在风景园林规划中海绵城市理论的具体应用
3.1园林道路
在园林道路的规划设计中,为了满足海绵城市理论的相关要求,必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地形环境进行规划。在实际规划设计过程中,可以采用环形路网来减少道路面积,并采用曲线和折线形式来代替传统的直线道路。此外,在间距绿化带的设计上,还需要充分满足排水需要,并在道路两侧连续高密度种植绿化植被。在路面材料的选择过程中,应选择一些符合海绵城市理论标准的相关材料,并要求这些建筑材料具有改善雨水水质、吸收雨水径流的功能。另外,在道路规划设计过程中,可采用大量透水性好、生态性好的路面材料,如草皮砖、多孔混凝土等,以保证园路的透水性,在道路建设中采用多孔混凝土和多孔沥青,可以有效地降低雨水径流率。
3.2雨水收集系统规划
基于海绵城市理论,景观维护灌溉用水可以与自然降水形成良性循环。当雨季来临时,各种储水、引水设备都能迅速吸收、储存水分,并将这些天然礼物用于随后的园林灌溉和养护。这一循环无疑是对生态环境的极大改善,项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海绵城市框架的实施离不开雨水收集系统的辅助。首先要完善雨水吸收过滤系统,将雨水处理成二次水。这一步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地形特征进行引导,并结合景观设计的需要,修建有利于雨水收集和储存的截水沟。另外,为避免雨后积水,需结合绿地坡度和设计特点设置快速排水渗水沟,渗水沟间距宜为20m。这样,雨水落下后,就可以沿着自然坡直接流入渗水沟,达到蓄水的目的。
3.3海绵城市理论在公园建筑规划中的应用
建筑是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建筑本身也可以成为城市海绵的一部分。在公园建筑设计过程中,通过提前掌握基本情况,可以对建筑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构建良好的雨水收集系统。具体来说,雨季雨水可通过建筑物内的涵洞收集利用,在滤池内放入一定数量的卵石,并可直接在涵洞下设置储水池,或将涵洞内的水直接引入植被系统,实现植被的直接灌溉。此外,屋顶花坛的形式也可以用来回收利用雨水。屋顶花坛能净化雨水,将收集到的雨水流进浅沟,较好地满足了海绵城市理论的基本要求。
3.4人工湿地
顾名思义,人工湿地有更多的人为干预。通过人工营造,容易形成良好的湿地景观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针对原有被破坏的湿地系统,通过人为措施改善环境,使人工湿地健康发展,恢复原有湿地,形成丰富的物种资源和良好的环境。人工湿地模拟于原生湿地,有着类似的景观风貌,也是面向城市的景观界面,为城市提供科普教育、游览展示、休闲娱乐等功能服务。人工湿地植物选择有旱生植物群落、旱生加湿生植物群落、湿生植物群落等,从而形成一个多种植物生境的湿地系统。
结语
在风景园林建设过程中合理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其能够有效协调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两者的关系,并能获得一个良好的生态保护效果。因此,需要清晰了解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各个领域中充分融入该理论,了解与重视规划设计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在熟知海绵城市理论这一基础上进行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更加舒适与节能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陆晟磊.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分析[J].装饰装修天地,2018(19):137.
[2]尚创成.再议海绵城市理论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有效应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7):2867.
[3]邵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建筑与装饰,2018(9):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