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路桥瑞通养护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市顺义区 101300
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我国的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也有了改善。为了做好道路养护工作,修复沥青路面病害问题,应充分发挥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优势。在具体养护工作中,借助加热机对沥青集料进行加热和软化,使用加热铣刨机,进行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加热与翻松,并添加再生剂。使用自卸车添加新沥青集料,应用复拌机进行新旧沥青集料加热与拌和,使用摊铺机实施路面沥青摊铺,采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全面维护路面结构的完整性。做好相关质检工作,发现施工中存在问题,应及时进行修复。
关键词: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应用
引言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政道路工程不断增多,不仅满足了交通需求,而且改善了城市环境。由于其结构简单、性能优良,在道路施工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推进城市化进程,必须加强城市沥青路面的质量控制,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安全隐患,为沥青人行道的使用提供可靠保障,同时要了解结构的性质和破坏机理,为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提供必要的参考,将对城市沥青路面的结构类型及损坏情况进行必要的研究。
1沥青路面的破坏及原因分析
1.1裂缝
最常见的是沥青混凝土裂缝,尤其是块石危象裂缝,交叉裂缝和纵裂。泵体的胀缩等情况均与裂纹有关,其主要原因是荷载的疲劳破坏。开裂时先交错,然后是多边形开裂。交叉垂直于交通方向。随寿命延长,裂缝的数目增加,裂缝间的距离也不同,这是早期损伤的重要标志。导致开裂的原因有荷载作用和荷载作用两种。首先,由于路面强度和承载力的降低,裂缝从下表面开始形成;其次,由于温度收缩、冻结、反射、不均匀沉降等原因,导致温度收缩和反射较高。纵裂与行车方向平行,主要发生在离路缘3~5m处。造成接缝变形的原因有应力大,承载力低,不够牢固,处理不当等。
1.2变形
高温期,混凝土路面的变形部分取决于重复行驶荷载作用下路面层和基层材料的侧向位移和压实度;另一方面取决于行人的负荷或超载时的承载能力;其本质是路面压实不充分造成的局部凹陷。多数情况下,它会给公民带来结构性损害。
2解决措施
2.1正确应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
为了消除道路沥青路面病害问题,做好养护工作,应充分发挥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的作用。在道路养护工作中,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时间较长,应用该技术可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省成本、提升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降低对交通运行的负面影响、安全可靠。在运用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开展道路养护工作的过程中,常用沥青面层有SMA-13、AC-13。施工技术人员会使用这两种面层实现就地热再生,对再生沥青胶结料的性能进行测试,科学设计沥青混合料级配比,验证再生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与试验路段,以优化再生施工工艺。为了优化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技艺,须量化施工流程,在具体施工中,应借助加热机,将沥青集料加热到标准温度,使用加热铣刨机进行再次加热、翻松。收集松散的沥青集料,全部投入搅拌机组,启用自卸车添加再生剂、新沥青集料,将拌匀的沥青用于路面均匀摊铺工作,并运用压路机进行压实。从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工艺类型来看,可分为整形型、复拌型、补强型。整形型工艺借助加热机,对路面进行加热与软化,通过试验了解原路面的材料,根据原材料定位再生剂的类型与添加量,再运用平行疏松耙对已被加热、喷洒过再生剂的路面实施翻松处理。
在已再生的热路面铺洒少量的新沥青混合料,使新旧沥青集料相混合,并采取一次性压实措施,使路面成型。从病害处理效果来看,整形型适用于路面车辙、面层沉陷、松散、麻面、网裂等病害。复拌型工艺使用路面加热机,对路面进行加热、软化处理,再使用平行疏松耙对路面进行翻松处理,加入添加剂,收集松散的沥青集料。采用提升机将沥青集料输送到拌和机中,进行再加热、拌和处理。当沥青集料拌和均匀后,便用摊铺机开展路面沥青摊铺作业,使用压路机做好路面碾压工作。原路面沥青材料需要优化、沥青含量需要补充时,适宜选用复拌型工艺,这种工艺所构成的路面属于磨耗层。补强型工艺细分为优化补强、基本补强,优化补强可对施工技艺进行全面优化;基本补强以整形型为基础,可适当增加新沥青集料添加量,提升整形后的沥青路面高程,将新沥青混合料铺筑于路面层以形成保护作用。从病害处理效果来看,补强型工艺适宜治理轻度车辙、重度车辙、麻面、路面裂缝、路面沉陷、微表处脱皮、桥头跳车和沥青层偏薄等病害问题。与前两种工艺相比,补强型艺会额外增加新沥青集料添加量与原路面的厚度,适当改变原来的路面高程,以增强路面承载力。在制备再生沥青集料时,应遵循再生沥青常规指标,通过试验严格控制再生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延度、最佳掺量。针入度用以表述沥青集料黏稠度,在此试验中,将探针与特定荷载作用相结合,控制相关温度与时间,探针贯入深度为沥青针入度,约为0.01mm。相比而言,沥青针入度数值越小,说明其黏稠度与硬度越高,针入度数值越大,沥青黏稠度与硬度越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再生剂掺入量越多,再生沥青集料针入度数值越高,两者呈正相关关系,再生剂会对老化沥青产生软化作用,使沥青黏稠度降低。软化点可反馈沥青集料对温度的敏感性、高温状态下的稳定性,从基本原理来看,沥青集料的软化点增加,会提升高温状态下的稳定性,增强抗车辙能力。再生剂掺入量比例达到4%时,表明沥青软化点达到了SBS改性沥青的标准,符合沥青集料相关要求。软化点数值越高,再生沥青集料在高温下的稳定性越好,过多加入再生剂会损害沥青集料的高温性能,在养护施工中,须科学控制再生剂加入量。
2.2沥青混合料拌制和运输
沥青路面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主要使用热拌冷铺和冷拌热铺的沥青混合料拌制方式。目前,道路工程建设实践经验大多使用热拌冷铺的方式进行施工,该种方法需要专用拌和站、试验检测室的支持和保障,在拌和场地采用试验检测室,科学合理的控制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一般需要将热拌温度保持在70摄氏度左右,能够实现良好的道路施工成效。同时,工作人员需要在拌和站对沥青混合料进行均匀拌的处理。管理人员需要对沥青混合料的实际运输工作进行足够的重视,在材料装车之前,需要在运输车槽上涂刷一层洗洁剂,保证车厢底部没有洗洁剂的残留之后,将沥青混合料进行装车,能够有效防止沥青在汽车底板上残留,同时装车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装料顺序,可以在车辆的中间和车辆的后部分别配置一个工作人员,来回移动将沥青混合料进行装车,能够对沥青混合料的离析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工作人员将材料进行全部装车之后,要对拌好的沥青混合料进行一定的保护措施,有效预防施工材料在运输的过程中降温较快问题,工作人员可以在运输车上安装篷布进行保温,起到良好的保温效果。运输车辆将沥青混合料运输到现场之后,需要按照相关工作人员有效指挥材料卸料工作。道路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管理人员需要将具体的准备工作进行全面考虑,对材料运输车辆安全稳定的装载性能进行保障,同时根据沥青材料的数量配置充足的车辆,促进施工材料供应道路施工的及时性,实现沥青路面材料铺设程序的连续性。
结语
提升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有效防止道路施工中常见问题的出现。施工人员需要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全面掌握和落实,保证每个施工环节的科学规范性,同时对施工技术的控制策略进行熟练掌握,有效避免可能存在的施工问题,保证道路施工的质量和效率,促进我国道路建设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通,徐国元,刘宇,等.基于微观结构的北美岩沥青改性机理研究[J].功能材料,2015(12):12082-12086.
[2]王超.沥青结合料路用性能的流变学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