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中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构建策略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林肖红
[导读] 摘要:目前,城乡规划与城乡建设节奏加快,城乡规划对技术水平与规划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创建提出了更高要求。
        博白县城市规划技术中心  广西博白  537600
        摘要:目前,城乡规划与城乡建设节奏加快,城乡规划对技术水平与规划方法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创建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形势下,须宏观审视城乡规划现状,精准把握可持续人居环境创建的核心与关键,综合施策,提升城乡规划发展质量。
        关键词:城乡规划;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
        1 可持续人居环境简述
        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节奏持续加快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进社会生产生活的各方面,对人类发展规律产生了深刻影响,成为促成文明社会、强化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彼此协调的重要推动力。人居环境是人们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感知自我存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突出发展层次与发展质量的关键保障。将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构建与创造融入城乡规划实施全过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居环境系统化产生的需求。
        近年来,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创造,在城乡规划标准化、规划方法同步化、人居环境效果评价差异化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等重大技术规范与行业标准,为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构建效果注入了强大动力,重点突出了不同层次城乡规划的内容。通过在城乡规划过程中实施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构建,可有效适应现代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向,优化城乡空间布局与城乡资源配置。
        2 城乡规划中可持续人居环境构造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空间分散化、碎片化
        随着社会发展的快速化,难以适应人们对环境的多元化需求,是我国目前人居环境规划较突出的问题,如生态、交通、社交、医疗、教育等。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乡村分布相对零散,随着城镇化发展节奏的不断加快,部分乡村开始成立城乡结合部。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可持续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导致上述空间呈现出典型的分散化和碎片化现象,无法实现城乡空间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充分利用等目标。
        2.2 变动性强
        现代城乡经济协同发展趋势凸显,随着经济发展形势的不断推进,城乡规划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可持续人居环境构造实践中,存在诸多不足,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方案变动性较强,是较为典型表现之一。城乡规划方式正在朝统一化、集中化的方向转变,更多融入了市场自由竞争要素,投资主体发展趋于多元化,空间规划与设计中个人意识的影响较为明显,无法保障可持续人居环境的稳定性,易造成城乡在产业结构、经济水平与规划建设等相悖。
        2.3 方法应用不足
        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更丰富的技术手段,使规划设计技术人员在规划工具与设计方法方面具备了更灵活的选择空间。从当前城乡规划实践来看,部分城乡规划缺乏前瞻性,未有效融入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构建理念,对现代化规划设计方法没有妥善应用,人居环境意识强化不足,信息化、数字化、参数化的规划设计工具运用不充分,难以有效解决城乡之间用地紧张、城乡之间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现实难题,无法实现城乡规划空间内的资源协调发展。
        2.4 与周边环境融入度不足
        城乡规划应融入生态环境,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部分城乡规划未与生态环境进行充分结合,与周边环境融入度不足,对周边环境的破坏与影响较为突出。
        3 城乡规划过程中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实现方法探讨
        3.1 明确可持续人居环境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
        现代城乡规划面临的影响要素逐渐多样化,部分隐性影响要素的辨识与管控具有较大难度,工作人员应明确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指导思想,以确保空间规划设计始终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1)应遵循“集约利用,积聚发展”的城乡规划设计原则,运用精细化发展理念,提高城乡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缓解城乡土地资源紧张问题,推动传统粗放式的城乡发展现状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2)从宏观指导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明确城乡规划与设计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设计要点等,立足于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实际需求,着眼城乡协同发展全局,统筹利用城乡空间结构资源,并根据社会生产和生活预期发展需求,发展优势项目,实现良性互助。
        3.2 精确把握可持续人居环境的规划内容
        (1)相关单位应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充分保护本地生态环境,避免因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质量,牺牲生态环境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对本地区的现有资源进行可持续化开发与利用,寻求资源开发与保护相平衡支点。
        (2)科学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其可持续人居环境的整体性、城乡居民生活体验的便捷性及舒适性相关联,须拓展人居环境公共服务链条,引导城市的公共服务向农村发展,扩大可持续人居环境覆盖范围,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此外,应根据城乡规划中居住区、开发区、工业区等功能区域的个性化差异,采用差异化的可持续人居环境构造手段。
        3.3 积极引进现代信息化技术
        在城乡规划和可持续人居环境实现过程中,现代信息化技术是较为关键内容,可提升可持续人居环境设计效率,优化可持续人居环境设计整体效果的关键载体。应根据城乡规划空间实际需求,搭建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软件技术的可持续人居环境规划平台,实施风速计算软件、热岛效应模拟软件、大数据应用软件等,提升居住空间的舒适性,清晰直观地展现复杂抽象的人居环境功能区布局、人居环境规划细则等规划需求,提高最终规划与设计效果的针对性。基于GIS等现代化技术方法,可对目标规划区域的时空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分析,便于进行纵向与横向对比,全面推进可持续人居环境发展进程,实施人居环境的弹性设计,创造弹性空间。
        3.4 充分利用可持续人居环境理念
        在城乡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可持续人居环境理念的重要价值,建立健全城乡规划体制机制,为可持续人居环境构建方案的实施提供可靠依据与保障,对可持续人居环境各项资源要素的整合起到关键导向作用。在城乡规划体制建立过程中,应突出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优化人居环境的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且将可持续人居环境的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相结合,不断丰富城乡规划体制机制内涵,适应时代特点,拓展城乡经济发展范畴,实现人文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统一。
        3.5 提高城乡规划的整体布局水平
        可持续人居环境涉及诸多城乡规划要素,对规划要素进行合理布局与分配是城乡规划工作的难点。
        3.6 装配式建筑应用
        预制件是构成现代装配式建筑的基本要素,是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关键。在装配式建筑预制件进场后,应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等技术资料,对规格、质量、型号等进行核查校验,确保其符合工程实际需求。应重点检查装配式建筑外形条件、构件强度、尺寸预留孔、接头钢筋等,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若发现存在尺寸错误、质量缺陷等问题,应在吊装施工前及时进行更换或微调处理。在墙板类预制件叠放管理中,由于其重量大,应采用柔性垫片或专用保护套等进行有效隔离,确保其堆放的稳定性。
        4 结语
        城乡规划是一个复杂、系统的实施过程,包括城市资源、规划资源、人文资源,需要对不同类型的资源进行统筹整合,确保城乡规划充分体现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在后续城乡规划设计中,应构建可持续人居环境,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创新优化可持续人居环境的实现效果,践行以人为本的城乡规划理念,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林玉科,王红艳,李琳.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视角下我国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20(15):225-226.
        [2]邓一君,董毕安.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规划设计手段的发展趋向[J].农村经济与科技:下旬刊,2019(3):331-332.
        [3]徐山伟,钟涛炜,杨星明,等.浅谈城市湿地对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影响机制初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2):36-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