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及检测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钟文颖
[导读] 摘要:伴随建筑行业的快速化发展,建筑规模逐渐增大。
        清远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站有限公司  广东清远  511500
        摘要:伴随建筑行业的快速化发展,建筑规模逐渐增大。在土建工程中,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良好的应用,钢混结构中,提升钢筋保护层强度,可以确保建筑工程安全质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提高混凝土钢结构保护层厚度,对结构稳定性是极为关键的。在一定程度上讲,增加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强度,能够确保工程与设计标准相吻合,提升工程质量。文章介绍了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与检测,目的为了提升钢混结构实用性。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与控制
        引言:
        在当前形势背景下,建筑数量急剧增多,国家给予了质量严格化控制。在具体施工中,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控制是极为关键的,是检测重点关注的部分。确保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与设计标准相吻合,不会对建筑结构造成不利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基于钢筋保护层厚度,是在计算中得出的,在施工中对保护层厚度进行严格化控制,厚度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如果存在任何一种情况,对结构承载效会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是十分主要的,不管是施工还是检测都需关注的重点内容。
        1、钢筋混凝土保护厚度检测的必要性
        对于钢筋混凝土构件来讲,要想确保发挥价值作用,获得预期设计效果,钢筋保护层厚度与位置应满足实际要求,否则将会造成安全质量事故的出现。如果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高于设计要求厚度,则会降低混凝土构件受力截面,减少混凝土构件承载力和刚度。在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会存在着较多的开裂情况。假如梁板类构件底部手里筋保护层较大,会导致减小构件承载力与混凝土开裂,反之对钢筋不能起到约束作用,最终影响混凝土构件抗拉能力。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源于钢筋具有一定的抗拉力,或是混凝土具备着抗压作用,缺乏承受抗拉力,将两者结合利用,混凝土可以有效握裹钢筋,发挥自身性能,最终构件拥有一定的承载力。
        2、施工中钢混结构保护层相关问题
        建筑工程在施工工程过程中,钢混结构是一种隐蔽工程,在建筑结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会参与较多的施工工人,建筑结构中,不管是钢筋位置,或是保护层厚度控制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如果结构浇筑为成型状态,事情弥补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工程返修难度不断增大。在检测建筑结构过程中,基于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实际设计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结构保护层厚度与设计要求存在差异,具体分为以下几点内容。第一,钢混结构在施工过程中,作为现场施工人员,由于没有给予钢筋足够的保护,一些操作工人对钢筋进行随意踩踏,存在着丢弃材料的情况。对于钢筋而言,受到踩踏以后,会存在变形或者弯曲的情况,不能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管是拖压,或是震动,钢筋形体会造成严重影响,不能保证建筑工程钢筋保护层厚度。第二,混凝土结构垫块问题。在钢筋下面垫块,由于规格存在较大差异,梁柱结构垫块和板面垫块尺寸具有很大差异,如果操作人员在利用垫块过程中,存在着垫块混合利用,会造成钢筋保护层厚度与设计要求不吻合,最终出现返工的情况。除此之外,部分施工单位在绑扎钢筋过程中,以塑料马凳为主,而塑料马凳会容易损坏,假如存在破裂的情况,钢筋会下沉,导致钢筋保护厚度与设计要求不一致。还存在着部分操作工会弄错马凳的实际规格,存在较大的偏差。第三,设计具有不合理性。在梁柱节点处,由于钢筋直径太大,设置过于密集,板面上纵向与横向具有一定的影响,操作难度较大,造成在施工过程中,不能有效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板面负弯矩处,设计存在不足,发生差错这样的情况,造成钢筋弯曲,保护层厚度变薄的现象出现。
        3、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对策
        工程在实际建设中,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存在着不达标的情况,造成工程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基于这样的情况,在施工操作过程中,给予钢筋保护层厚度一定的重视,降低失误和误差的存在。


        3.1加大图纸审核
        对于工程图纸审核是极为关键的,在审核图纸过程中,假如存在设计具有不合理之处,应和设计单位进行密切的联系,对不合理地方加以更改。在节点施工过程中,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针对重要部位,制定相关的技术方案,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与规定要求相一致。
        3.2依据设计施工,有效安排工序
        在施工工序中,安排混凝土结构是极为必要的。在施工前,作为技术人员将技术交底工作落到实处,科学安排施工顺序,做好板底钢筋绑扎以后,对其加以保护,降低不必要的踩踏,安排相关工序与水管预埋,加大管理施工人员,这样才能提升工人安全意识能力与操作,确保其认识到钢筋位置在结构浇筑中的重要价值。
        3.3浇筑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
        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针对容易出现裂缝的部位,搭设移动平台,降低工人踩踏钢筋,导致结构处钢筋出现位移。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作为施工人员给予钢筋位置和保护层一定的重视,如果发现钢筋位置存在下沉的情况,或是弯曲现象,指派钢筋工及时恢复原有状况,确保钢筋位置具有正确性。
        3.4有效控制垫块尺寸,确保垫块厚度为均匀状态
        控制绑扎密度,确保垫块为扎牢状态。打破以往施工工艺,大力宣传利用塑料卡子与塑料垫块,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钢筋位置。在板底钢筋下面以优质塑料垫块或是水泥砂浆垫块为主,垫块间距不能高于75cm,为梅花型布置,垫块厚度以设计保护层厚度为主要依据。板面钢筋下面可以利用含有卡槽水泥砂浆柱为主,优质塑料马凳,或是钢筋马凳在纵横间距上不能高于500mm。
        4、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厚度检测分析
        从总体上讲,严格化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基于钢筋保护层厚度设计与规范要求应保持一致,如果保护层厚度存在不合格的现象,将会影响钢筋强度,结构构件承载力不断下降,最终建筑物利用寿命不断缩减。基于这样的情况,相关单位检测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是极为必要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1钢筋保护层厚度建筑重要依据
        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应依据国家标准加以检测,在检测过程中,主要是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4.2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检测方式
        第一,明确检测部位位置,对建筑结构平面图进行查看,查看设计变更资料,掌握内部结构钢筋布置情况,明确检测位置,降低相关干扰因素。第二,检测装修面层,及时清理装修墙面,确保墙面为清洁状态。在实际检测前,作为检测人员全面调整钢筋检测仪器,防止金属物件降低检测结果。第三,检测操作。作为检测人员利用适合的检测工具,在建筑物上,确保检测部位做好标准,利于日后检测。选择检测部位出的钢筋和相关部位钢筋应为固定间距。在检测探头过程中,钢筋保护层厚度显示为最小值时,应加以记录,保证仪器转换位置,再迟检测一次,最终取两者平均值。如果存在误差这样的情况,应利用其他检测方法,例如钻孔或是剔凿等方式加以验证。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的检测而言,影响着建筑质量和安全。在具体检测过程中,作为检测人员因做好检测结果记录,确保混凝土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鞠峰.浅谈混凝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及检测[J].广东建材,2019,000(004):32-34.
        [2]徐有邻,刘刚,程志军,等.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验[J].施工技术,2018,34(004):78-80.
        [3]蒋利学,陆伟杰.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控制[J].工业建筑,2019,35(0z1):179-18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