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结构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蔡创
[导读] 摘要:地震是建筑工程生产中常见的不可抗力。
        广东华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东莞第八设计所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地震是建筑工程生产中常见的不可抗力。在实际的建筑项目设计中,通过科学的设计可以规避一定的地震风险,降低对居住人群的生命威胁。本文针对建筑设计中地震的抗震设计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设计单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设计结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1.抗震设计思路概述
        引言:
        在现代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中,抗震设计是保证建筑项目的稳定性,规避人身意外风险的重要设计内容。饱受地震灾害后,我国家了建筑地震设计的管控力度,并通过加强建设设计等方式来提升整体设计质量。从目前的抗震设计生产来看,我国的大多设计工作都没结合项目的发展情况,再加上地形地貌的影响,抗震设计质量都有待提升。通过科学的抗震设计可以保护保证建筑结构处于一个稳定的减震状态,即在特殊的生产环境下可以保证完好的状态,保证建筑的使用、功能效果。此外,结构抗震设计可以保证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能够在高强度地震影响下减少风险,保证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1世纪以来,我国的地震多发,很多城市都受到地震的侵害,科学的设计可以保证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地震生产问题。
        2.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要点
        2.1设计的基本原则
        我国建筑工程的抗震机构设计需要遵循整体性、均匀性等原则。通过科学的设计来保证建筑结构的刚度、承载力和延性。如在实际的结构施工中,可以采用一些抗震性科学的措施,避免竖向荷载力构件的影响;常用的建筑设计的基本原则有:(1)结构稳定性,地震设计时候考虑到地震力的传递影响,预防建筑结构出现大规模的位移,因此在设计时候要保证结构清晰稳定,结合结构模型对计算参数进行分析,保证建筑结构得到有效提升。(2)刚度和抗震性相适应,在建筑地震的影响下,结构的刚性和抗震能力也受到影响,可能导致建开裂和坍塌。对此,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结构的刚性,结合实际的震动需求做好现场管控,保证好建筑结构的平稳和稳定性,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刚度和抗震性能,最后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3)建筑结构规则性和均匀性,建筑布局的内容有纵向和垂直两种,在结构实际设计中要保证其具有抗侧移刚度,如抗侧移动中,保证整个结构十分稳定,可靠,并满足整个抗侧移的刚度和稳定性。
        2.2设置多道抗震防线
        此外在抗震设计中也可以采用一些延性较好的构件,进而保证整个项目的整体性。例如在实际的框筒结构中可以将剪力墙和框架融合在一起,加设多道抗震裂线,同时也要规避受到地震冲击后余震等影响,并通过不同的防线保证建筑的抗震效果更稳定。多道防线是抗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其设计时候需要贯穿建筑设计的全过程,结构设计中设计多道防线可保证建筑整体的屈服强度和塑形变形,进而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框架剪力墙为例,设计时候要保证地震的稳定性质,就算是在大型地震的影响下,框架剪力墙的连系梁失去作用力也可需要保证整体的稳定性。一般要求多道抗震防线计算时候的框架柱的剪力不应当小于总剪力的百分之二十,就算是剪力墙遭受到了破坏,整个框架柱有承载能力,可以让结构保证不倒。
        具体的设计中,第一道抗震防线优选负担少,重力荷载竖向支撑或者填充墙,不建议选择而轴压比较大的框架柱作为抗侧力构件。第二道防线需要在现有的框架位置中布设钢筋支撑,提升整个结构的抗扭强度,可以和原框架结构一起构成第二道抗震防线。
        3.提高建筑抗震性能的应对措施
        3.1做好高层建筑的对称设计
        一般而言,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多注意对称性,规则性;因为高层建筑结构的特点在于整体的形体高,其结构和其他建筑结构有所不同,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平面形状的均匀性和对称性做好控制,并对建筑结构的纵横比展开合理的设计,如控制好建筑的扭转效果等;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相关工作人员要控制好建筑的刚度和质量,并让建筑的承载力保持均匀,让整个建筑结构的基础形式可以满足整个建筑设计的整体要求。


        3.2提升建筑结构的刚度
        刚度是建筑的关键部分,在实际的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单位要注意建筑的主体,主轴等受到的多方面影响以及冲击力、破坏力。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建筑结构的刚性设计等要求,充分考虑抗震能力和生产环境等需求,如做好抗扭,弯矩等管控,预防建筑在实际的生产中受到地震的冲击。如建筑结构整体发生变化,其建筑的整体性会直接受到重大的影响。建议相关工作人员针对建筑的刚度和耐久性分析,考虑其整体的生产质量,满足实际的建筑刚度设计要求,让整个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3.3做好抗震模拟分析
        为了保证抗震机构设计的针对性,和可行性,相关技术人员要积极利用现代的生产技术做好生产管理,让整个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得以提升。如按照建筑结构和建筑实际的生产需求相辅相成的特点,做好设计生产分析,建立特殊的模拟模型,让其满足荷载下的实际变化,进而绘制出相应的设计图纸。
        此外,设计人员要利用软件模拟的方式来分析建筑的抗震效果,观察其是否满足实际的抗震需求,如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如BIM技术模拟建筑受到地震的影响,并适当地调整建筑生产的相关参数,保证建筑结构设计更加稳定、安全。
        3.4选择延展性好的材料
        抗震设计中要注意选择性价比高、质量好的材料,保证建筑结构的稳定。如在实际的设计中按照建筑设防的技术水平、房屋的高度以及基础、建筑材料等多方面进行协调研究,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充分考虑建筑强度延展性,最终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如可以多了解当前建筑市场的材料均质性质的标准和质量,观察其连续性特定,并结合这些设计的内容对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进行检验。在实际的设计中也可以自行选择一些性价比高的添加剂等增强建筑的材料的整体质量。例如,在建筑设计中使用上刚下柔的框支墙结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应以提高转换层以下楼层的构件延性为主要设计考虑方向;如果是框架和框架筒体,应优先考虑提升柱体的延性。
        3.5做好整体性分析
        从建筑抗震结构的整体性出发,建筑物的整体性要考虑建筑物构件之间的连接是否可靠。如建筑物构件节点的承载力,应优于建筑物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在构件屈服和刚度退化的情况下,节点的承载力与刚度应不变。预埋件的锚固承轴力应优于连接件的承载能力,结构需要确保良好的连续性,综合抗震建筑的整体性,保证建筑结构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4.结语
        综上所述,抗震设计是我国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的关键部分,随着我国现代地震问题频发,我国的房屋抗震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为了保证现有的抗震设计水平,相关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其施工整体性和稳定性进行管控,不愿完善现有的抗震水平,并结合现代时代的发展趋势和建筑行业的发展需求提升抗震设计的整体性,最终建筑结构的整体设计质量。
        参考文献:
        [1]袁硕.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低碳世界,2021,11(05):178-179.
        [2]张馨怡,张正霞,樊依玲.抗震结构设计理念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有效运用探究[J].城市住宅,2020,27(06):253-254.
        [3]孙健.探究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居舍,2020(03):107.
        [4]吴振.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理念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20(01):90.
        [5]马玲.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建材与装饰,2019(36):74-76.
        [6]路会兰.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