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黄韵莉
[导读] 摘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对于肉制品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我国的禽类养殖业比较发达。
        企石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广东东莞  523000
        摘要: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对于肉制品的需求量比较大,因此我国的禽类养殖业比较发达。禽类养殖一直以来都面临着一个比较大的问题,那就是禽流感,该疾病是一种禽类传染病,一般是由于A型禽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导致。早期可见轻微呼吸道和消化症状,死亡率并不高,后期则会出现全身性出血或是败血症表现,死亡率极高。而高致病性禽流感则会导致人类感染,甚至具有致死风险。因此,需要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工作引起重视。
        关键词: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现状;防疫措施
        引言:
        高致病性禽流感可能导致人类感染,是一种禽流行性感冒疾病,疾病不仅严重影响着禽类养殖市场的发展,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1]。我国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工作做出了相关的规定,并且近几年以来加大了防疫宣传力度,各省市、地区禽类防疫工作不断加强。尽管如此,在现代复杂的禽类养殖环境之下,也很难避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和传播。因而,为了进一步避免其发生,还要继续加强监管和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养殖环境,获得养殖户配合,建立健全相关机制等等。
        1、病原特征分析
        高致病性禽流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其感染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发病群体以禽类为主,按照抗原性差异,可将其分成A、B和C3型三种。其中A型主要感染类别为禽类、哺乳类动物,而B型、C型则主要感染人类。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禽流感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传染病,在国内则属于一类动物疫病[2]。禽流感病毒按照危害程度分成高致病性、低致病性、非致病性三类。高致病性主要由H5、H7亚毒株引起。其中H5感染类型会不断进化,感染动物范围不断增加,甚至可能导致虎及家猫等哺乳动物感染。
        2、流行特点
        一般,比较容易感染的禽类动物包括鸡、鸭、鹅、鸵鸟、火鸡、鹌鹑、鸽子、孔雀、雉鸡等,以病禽、带毒禽为主要的传染源。病毒能够在粪便和污染水环境中长期存活,接触感染禽或是其分泌物、排泄物、被污染的饲料、草料、饮水、垫草等均可能导致感染。
        3、临床症状
        此类疾病潜伏期有长有短,短则数小时,长则数天,最长为三周。感染禽会突然出现死亡,或是大量死亡,禽类饲料、饮水量降低,产蛋量明显下降,病禽极度沉郁,头面部出现水肿,冠发绀,脚鳞有出血表现,神经紊乱。水禽可见神经症状、腹泻症状,眼部发生角膜炎症,或是失明[3]。
        4、病理变化
        4.1剖检病变
        解剖发现感染禽全身组织器官存在严重出血情况。腺胃黏液较多,刮开后观察到腺胃乳头有出血情况,腺胃与肌胃交界位置的黏膜可见带状出血表现;消化道黏膜,尤其是十二指肠黏膜存在广泛出血情况;其呼吸道黏膜有充血或是出血表现;心冠脂肪、心内膜可见出血;输卵管中部有分泌物或是凝块,呈现乳白色;卵泡充血或出血、萎缩或破裂,部分有卵黄性腹膜炎。水禽类心内膜出现条状坏死,呈现灰白色,胰腺可见淡黄色斑点或是暗红色区域,呈现长轴状分布。急性死亡禽类部分不存在明显的病变。
        4.2组织学变化
        脑和皮肤、内脏器官出血、充血、坏死。脑病变主要表现为神经胶质灶、坏死灶、血管增生或是周围淋巴细胞管套、神经元性变化。胰腺、心肌组织表现为局灶性坏死。
        5、疫情处理
        发生疫情之后,需要坚持以紧急扑杀为主,联合多种措施采取综合性防治手段。疑似病例或是疫情必须第一时间上报,而后由防疫部门前往现场进行无害化处理。依据上级部门的有关指示进行操作。


        6、防疫现状分析
        我国目前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还存在很多缺陷和问题,导致防疫效果不佳,因此,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进行反思,注意总结教训,借鉴经验。首先来说,我国禽类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还在进行当中,一些规模化的养殖户能够按照规定进行专业化的养殖,但是一些散户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则比较困难。部分散户对于防疫工作不重视,抱有侥幸心理,不主动注射疫苗,其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家禽染病死亡是个人的事儿,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不能够及时上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此外,一些养殖户的养殖方式比较落后,没有做好功能分区,禽类生活区、饮食用水等区域划分不明显,养殖污水、禽类排泄物等没有有效处理,病死动物尸体简单掩埋或是随意丢弃。而有关部门也没能提出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从而导致了防疫工作出现漏洞。
        7、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策略
        7.1做好防疫宣传工作
        政府有关部门要继续完善《动物防疫法》和《重大动物疫病应急条例》[4],为防疫宣传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在相关法律法规中,要进一步明确拒绝接受家禽免疫违法人员的相关责任,让广大养禽户认识到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性,进而也可以对散养户起到规范作用。每年农闲季节,政府有关部门还可组织专业动物养殖专家到农村和大型养殖场进行动物养殖和防疫知识的宣传培训,让农民了解科学的防疫理念和知识。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防疫工作,以促进家禽业的科学化、规范化生产。注意到基层、到散养户群体中加强宣传工作。
        7.2完善监督和管理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防疫工作,有关部门还应当对监督及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定期组织展开高致病性禽流感检疫活动,及时发现疫情。其次,对于禽类疫苗接种工作、禽舍消毒工作和病禽处理工作要起到督导和管理工作,详细规范地记录防疫工作情况,保证各项工作的开展。其次,针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工作,及时反馈。优化禽类养殖行业的准入机制,严格限制大批量禽类养殖的生产条件,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应当指导整改,或是给出更加适合的养殖方案。
        7.3改善禽类养殖环境
        防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必须要对禽类养殖环境进行改革和完善,以有效降低传播率和死亡率。首先,要求养殖户定期对禽舍进行消毒、通风,尤其是夏季高温环境下,要勤冲洗、勤消毒、勤通风,合理调整禽舍温度[5]。其次,定期喷洒消毒水,对相关的养殖器具进行消毒,切断其传播途径。此外,针对一些对生长环境特殊的禽类,应打造符合其条件的养殖环境,例如水禽类,应适宜养殖在水系比较丰富、水域比较广泛的地区。此外,国家相关部门还应注意加强疫苗研制工作,以改善禽类的免疫力。
        7.4无害化处理
        针对病死禽、扑杀的禽类,需要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由防疫部门进行监督执行,或是由养殖户自行处理取证后上报给有关部门。此外,被污染的饲料、垫料、水、器具等,一律需要展开无害化处理。大批量病死禽的处理需使用专业车辆运输,做好标识,在监督机构的监督指导下进行无害化处理。尤其是要注意不能够让病死禽流入市场,否则将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并引起广泛的社会影响。
        8、结束语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于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阻碍,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工作,不仅给养殖户带来了长期效益,同时也可以预防疾病向人类传播。文章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相关病理、防疫现状等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具体的防疫对策,希望能够给实际的防疫工作提供指导。
        参考文献:
        [1]杜娟.浅谈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疫策略[J].畜禽业,2020,31(10):89,91.
        [2]范阳.浅谈高致病性禽流感防疫策略[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8,34(6):290.
        [3]黄泽颖.我国肉鸡产业高致病性禽流感影响与防控的经济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
        [4]管松青.浅析安徽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重点与防控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6(10):283.
        [5]秦卓明,徐怀英,李玉峰.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防控的几点建议[J].家禽科学,2010(4):5-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