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曹县普连集镇人民政府 274400
摘要:传统的养殖技术,无法保证水产品的质量,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影响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养殖技术是注重应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理念进行养殖,运用无公害绿色饲养的方式,减少水产品病害对水产品的影响,也能保护好周围的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开展针对生态养殖技术的研究工作,分析生态养殖技术的要点以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以期为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生态养殖技术;水产养殖;对策
1、生态养殖技术的概述
生态养殖技术指的是运用现代化的技术代替人工进行养殖和管理。会充分考虑养殖周围的环境和水产品的特性,模拟出更适合水产品生产的自然环境。该项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和水产养殖的整体效益,解决传统养殖技术中存在的弊端,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生态养殖技术要点分析
2.1水域环境的选择
水域环境是水产养殖中的重要因素,水域环境的科学合理性决定了水产品的质量。因此生态养殖技术首先就需要确定水域环境,选择恰当的水域环境,为后续的养殖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首先在选择水域环境时,应当尽量避免工厂居民区附近的水域,确保该水域的清洁度。采取样本,开展水质检测工作,了解该水域中含有的各类物质含量。确保水域环境符合科学、绿色无公害养殖的标准。其次在确定了水域后,需要开展水体环境的模拟,判断该属于环境对水产品可能产生的影响,分析数据制作报告。结合这一数据来进行判断。第三要做好对属于环境的监测工作,定期清理属于环境开展检测工作,及时避免存在的水质污染问题,确保水产品的质量。
2.2苗种的选择
水产品苗种的选择是生态养殖技术有效落实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需要对周围的生态环境,气候,水文环境等进行综合的考虑分析,结合已经选择的水域环境来判断对各种品种的影响,然后选择最适合养殖的水产品品种。恰当瞄准的选择,不仅能够提高水产品适应环境的能力,还能大大增加品种的成活率,确保水产养殖健康稳定的发展。在后续管理中,可根据养殖的品种特点开展有效的管理,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环境,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此外一些养殖户想引进外来的一些品种,需要提交相关手续,在相关部门开展健康检测,避免携带一些外来的病原,对当地生态造成严重的影响破坏。检疫合格后,还需要进行隔离观察,确定不会对本地品种造成破坏,才可放入到公共水域中进行养殖。
2.3加大水体调控和饲料管理
在投入水产品的苗种后,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来开展管理工作,实时监控水域的生态、水质、气候、温度和水产品的生长情况。实时获取的这些数据能够提交给管理中心,整合在一起。管理人员可自行查看,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异常数据。做好现场勘查工作,寻找异常来源解决问题,避免对水产品的生长造成影响。在一些特殊环境中,例如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需要合理的调控水温,满足水产品的生长要求。在饲料投喂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实际的生产状况,合理的选择饲料,确保饲养的营养均衡。注意不得使用添加了激素抗生素的饲料来影响水产品的生长规律。同时该类饲料也会影响水域环境。
2.4预防疾病
水产品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很容易受到一些疾病影响,降低水产品的成活率,影响整体的效益。因此需要注重疾病的预防和管控。运用生态养殖技术,尽量不会使用药物防治的方法来预防控制疾病,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一般会采用多种水产品混养的方式,形成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和食物链。平衡生态,也能有效的减少疾病的发生。必要时合理的使用药物,在发生疾病前对水体消毒,做好疾病的防控工作。
尽可能使用绿色药物,在短时间内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也能降低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2.5益生菌结构的构建
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构建一个微环境,也能保障水产品健康稳定的生长,同时能够提高水域环境抗风险的能力,平衡生态,实现绿色无公害的生产。一般养殖户会选择益生菌构建益生菌结构。它属于水产养殖中的一种有益菌类。在确定了该种菌后,要选择合适的位置和恰当的投放量,合理的构建益生菌的结构,能够确保水产品健康的成长。为了确保益生菌能够发挥作用,可在投放前进行实验测试益生菌的效应,对比分析实验合格的种菌,然后投入到具体的生产环境中。在养殖的过程中也需要实时的检测微环境菌群的数量,维持微环境的平衡。定期采集各项数据记录益生菌对水产品的影响情况,确定能达到一定效益后,可进行大规模的投放。
3、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具体应用
3.1循环生态养殖技术
在一些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的区域,可采用循环生态养殖技术。一种是循环水式生态技术,采用单向技术能够达到三级的净化效果,确保水域环境的安全性,为水产品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一种是固定微生物肽达到池塘净化效果,主要由水环境净化系统和人工浮床系统构成。通过两者的配合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净化水域环境,保障水产品的生长。
3.2生物共生生态养殖技术
生物共生生态养殖技术指的是借助多种生物品种来构建多层次的生态环境系统,实现生态循环,能为水产品提供一个合适的生长环境。例如常使用的是稻、鱼共生模式。稻田和鱼之间形成一定的共生关系。稻田能够为水产品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及水产品所需的营养分解水域环境中多余的粪便饲料。而水产品能够吃掉害虫,杂草解决稻田的病虫害问题,水产品的粪便也能作为稻田的肥料。当然,该模式的应用需要合理的控制稻田农药化肥的使用,充分发挥稻田鱼的工程模式的优势,来提高稻田的产量和水产品的产量。
3.3生态工程技术
生态工程技术指的是运用先进技术,构建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养殖循环系统。根据水域环境中所拥有的自养生物,水生生物等等合理的设计规划食物链。引进多种不同的生物,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为水产品提供营养和食物。分解者能够分解水产品产生的各种垃圾。通过三者的相互配合达到良性生态平衡,减少传统养殖,对水体环境造成的污染破坏,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养殖技术是现代社会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将其应用于水产养殖中,落实绿色科学养殖理念,摒弃传统养殖技术中的一些弊端,注重绿色无公害的养殖,合理的选择水域环境和苗种,做好水体调控,加强饲料管理。并进行疾病的预防和管控工作,构建益生菌结构。确定了这一系列技术要点后,能够有效的落实生态养殖技术,为水产品提供一个健康稳定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胡以朝,刘志国.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探索[J]. 农村科学实验,2021(11):143-144.
[2]普华.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南方农业,2021,15(3):182-183.
[3]邓丽芳. 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江西农业,2021(6):106,108.
[4]包华军. 水产养殖生态环境控制技术要点[J]. 农村百事通,2021(5):170.
[5]罗旭辉. 浅析生态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J]. 新农业,2020(1):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