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081119840223XXXX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中国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促进了建筑业的健康发展。然而,由于建筑体系应用时间较长,以往一些建筑中存在着各种变形缝,导致变形缝的控制成为现代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建设水平。本文简要介绍了变形缝施工技术,并对相关技术进行了科学探讨。
关键词:房间施工结构;变形缝;工艺
引言
房建结构变形缝施工环节多,施工程序复杂。为防止上述现象的发生,施工单位要求正式施工前,应认真安排好技术交底工作,全面培养相关人员的业务素质,确保变形缝施工符合规定要求。因此,研究建筑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施工工艺
(一)伸缩缝
在日常建筑中,相关材料和配件表现出热膨胀和冷缩的特点,这是无法消除的。在建筑物保护过程中,为了合理应用伸缩缝,科学运用施工工艺,使建筑物在温度变化的影响下不受伸缩缝距离的挤压,从而充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水平。首先,在对伸缩缝进行科学设计之前,根据建筑物受力状况变化的关键内容,对梁、墙、柱的受力状况进行仔细计算,得出变化值。然后,根据建筑物可能发生变化的方向和范围,仔细计算膨胀变形,并根据相关要求确定变形变量。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出现了巨大的温差,形成了明显的热胀冷缩现象,有的地方还设置了钢筋。
(二)沉降缝
具体来说,就是建筑物倒塌的实际深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沉降缝设计和施工缝的目的是保证相邻两栋建筑物之间的沉降差,减小沉降对建筑物的影响程度。就本项目而言,大部分主楼都被裙楼包围,裙楼与主楼之间形成了巨大的距离。二者科学地连接地基,很容易产生沉降差。运营商必须实施沉降联合作业,将主基础与边缘区域分开,并将其转化为独立基础。实际工艺如下:
第一,设计桩基过程中,操作人员在岩石层范围内保证桩基拥有较强的稳定性,按照桩基产生的密度、承载力以及压缩要求设计深埋,针对沉降缝操作编制有关的规定;第二,对沉降缝形成的深宽度有效确定,其中深埋度、负荷与承载力共同影响宽度。同时,操作人员对桩基形成的参数科学调节,逐步提升受力水平。
(三)抗震缝
科学设计抗震缝可以对地震灾害有效抵御,要想最大程度彰显作用,施工单位必须高度关注这部分工作:第一,在正式操作之前有关人员应按照建筑物高度明确设计抗震缝的实际宽度,建筑物在通常情况下应保持超过50m的高度且拥有超过三层的地下层,抗震缝设计4.5m的高度。第二,施工人员通过设计抗震缝空间位置科学改进平面结构,在逐步提高设计科学性的同时避免影响其他结构。第三,有关人员科学计算不同范围内的建筑项目的抗震功能,将保护设备妥善安置在缺乏较强抗震性能的区域,不断提高综合抗震水平。
二、施工技术
(一)梁模板
梁模铺设完毕,稳定好位置后,安装变形缝侧模。在实际工作中,不必采用加固手段。两侧模板设计时,采用撑木,高度与模板垂直,侧撑采用圆钉将模板与撑木连接牢固。在设计支撑时,应根据实际梁截面选择合适的间距。
考虑到模板的刚度,支撑间距应大于20cm。具体工作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第一,梁底模科学配置的过程中,方木楞明显宽于模板,如此可以保证在方木上面充分落下梁侧模。
第二,将钉错落固定在撑条上部分,避免发生位移或者是扭斜状况,同时保证顶入以后保证外露大概五毫米从而方便顺利取出拆模。
第三,若梁截面与高粱侧模对比发生变形,根据水平距离设计钢筋支撑从而有效改进,利用套管钢筋拉结螺栓加固处理梁侧模。
(二)柱模板
首先,在沿柱边线设计模板时,不必设计变形缝中存在的平面,其余部分需要设计。其次,对模板设计中产生的柱面进行科学的处理。在此过程中,无需对模板进行加固,只需采用柱箍加固的方法即可。待模板完全校正后,确保安装合理,保证与模板完全垂直,圆钉成功钉入撑木顶部,与模板紧密接触,充分保证推入后露出5mm左右,主要是为了模板材料的顺利拆除。根据柱模,高度与梁底模相等,上部设计梁侧模,按纠偏稳定法施工。最后,应根据科学的距离设计支撑,禁止在系紧螺栓所在区域设计。由另一侧立柱通过延伸钻孔法顺利实现开孔。
(三)撑条施工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若变形缝两侧结构不同,则相应采用不同的支撑操作方法:在梁侧模板所在区域进行模板操作时,应立即在指定位置设计梁支撑相对设计的模板,并用木楔加固处理支撑。在此操作中,使用两个木楔加强支撑的内部支撑。作业完成后,科学地拔出钉子,然后取出木楔,最后将所有的撑木全部拆下;相对而言,当用模板操作墙和柱本身的侧模时,应相应地采用上述方法,并在前后设计木楔与中间部分的支撑,以及相应的加固情况应产生不同的部分。
(四)混凝土施工
第一,开展柱与墙的混凝土操作时,交错对相同部位的梁柱和墙的混凝土进行浇筑,任何一侧浇筑都需要控制高度。第二,科学采取交错方法进行浇筑,对其中一侧开始浇筑,然后再浇筑另外一侧,对两侧操作时需要注意高度禁止超过20cm。通过如此浇筑方法充分保证均匀进行受力,防止其位置发生移动模板的现象。若柱拥有相对较高的高度或较大的截面积,浇筑过程中应间歇一段时间以后再次持续浇筑。
(五)钢筋施工
第一,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钢筋是关键材料,对于施工操作质量来讲品质的高低发生了决定性作用,所以必须选择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第二,开展钢筋操作时,采取普通方法固定绑扎钢筋并且添加垫块。
三、结束语
综合分析表明,建筑结构的变形缝是基于多种工艺的,其过程比较复杂。结合这种情况,需要按照运行技术要求实施。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监理单位认真开展质量监理工作,有效控制工程水平,减少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宋跃鸣.论述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的施工工艺与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4(08):59.
[2]汤清芳,路占宽.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问题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3,000(017):55-56.
[3]贝炜斌,俞金卫.房建施工结构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问题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5):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