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建第四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聊城 252000
摘要:转换层的设计与应用是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为建筑提供更大的出入口,在高层建筑中设计更大的空间,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转换层的设计基于两个功能要求不同的空间。目前,大多数高层建筑结构,低层(1~3层)为商业,高层(4层以上)为住宅。其中,商业需要较大的空间,这与住宅设计不同。转换层的使用能满足设计需要。
关键词:带结构转换层;高层建筑;结构设计
1 转换层设计功能
1.1 宽敞
低矮地段的宽敞需求和高位置地段的住宅设计难以跟上机械原理。基于此类建筑多样化的设计要求,应采用转换层的设计理念,以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过渡层设计的概念是设计两个建筑区域之间的过渡层。过渡层采用剪力墙设计,实现两区建筑物的合理布置,保证建筑物整体功能不受影响。具体应用:将住宅区的剪力墙改为商业区的建筑框架,实现整个建筑的统一与和谐,保证商业区的宽敞。
1.2 稳定
转换层的设计理念实现了对两个区域建筑空间内部结构的适当调整,保证了两个建筑空间的基本结构保持一致,调整了柱网和轴线,增加了商业区域结构中相邻柱之间的距离,并将建筑结构调整为大柱网,以满足商业区的宽敞性,保证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
2 转换层的种类
2.1 梁式
梁式转换层主要应用于较大空间需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此种转换层是将剪力墙的承载力分散在框支梁上,由框支梁作为主要承载支柱。梁式设计应用较为广泛,其设计原理为“柱-转换梁-墙”。此种设计实现了柱与墙之间的连接,具有承载力分散的特征,有效提升建筑整体的安全性能。在实际施工中,转换梁的设计有多种表现形式,每种设计形式都具有独特的应用功能,应结合实际施工需求作出具体选择。
2.2 箱式
箱式转换层的设计原则是多种托梁方法的结合,将两个区域的楼板有效地连接起来,使之协同工作。组合方式有双向和单向两种,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箱式转换层刚度大,有利于维护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实现承载力在商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的转换效果。
2.3 板式
当商业区和住宅区两个建筑截面出现错位问题,无法使用梁支座时,选择厚板作为转换层。板的厚度应参考柱网的实际尺寸和住宅截面的实际承载力。在厚板梁转换层组合设计中,采用三维空间模型对整个建筑进行应力分析,或采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应力分析。简单厚板设计采用简单分析的方法,厚板设计比较复杂,应用有限元软件进行分析。具体用途应根据高层建筑的实际情况而定。
2.4 桁架式
如果高层建筑的1-3层为商业区,对空间的需求量大而明亮,而高层建筑的4-20层为住宅区,对空间的需求量相对密集,需要铺设多条管线。桁架转换层可以满足这种建筑结构的需要。住宅区与商业区的柱墙连接是桁架的设计原则。同时,各种管材可在桁架间自由设计,满足多种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
桁架设计有两种形式:空桁架和实桁架。刚性桁架在市场上应用广泛。当高层建筑材料为混凝土时,刚架设计是主要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效果。在实际转换桁架中,应严格遵循设计原则,加强节点和斜腹杆的稳定性,确保转换桁架顺利完成运行。
3 转换层设计重点
3.1 框支柱
在转换层结构中,框架柱作为一个重要的构件,必须保证其安全性。柱端的弯矩和剪力分别与它们的最大系数相乘,从而由每个楼板框架支柱F1实际承受的总剪力和建筑物基础F2的总剪力轴承,它们之间的关系是F1=30% F2。在实际计算中,假定楼板的刚度处于无限状态,则水平剪力的实际刚度是通过竖向构件的分布来计算的。
当建筑物底部剪力墙刚度大于框架柱的实际承载力时,这种设计会使框架柱的剪力受到严重影响。另外,还可以加强商业区与住宅区之间的连接状态,使框架柱的纵向钢筋深入住宅区墙体,从而加强设计的稳定性。
3.2 楼板设计
转换层可以有效地将框支剪力墙分为两个截面,两个截面具有不同的受力性能。住宅区的实际承载力是从外面来的,每个剪力墙的刚度是均匀分配的。在低层商业区,框架支撑的实际刚度与楼板剪力墙的实际刚度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水平方向的剪力应转移到剪力墙位置。转换层的作用是科学地调整和重新划分两个区域的实际剪力。当地板被传力时,它会承受很大的压力。如果发生严重变形,将影响楼板的使用功能。因此,应保证楼板具有较强的抗弯刚度,以满足工程的承载要求。应特别注意转换层楼板所用的材料。这种材料与其刚度特性直接相关。故选用C35混凝土,厚度200mm,配筋率约0.3%。在实际设计中,应适当提高楼板的刚度,以保证高效完成剪力分配任务。
3.3 剪力墙设计
1)关注落地剪力墙实际承载力,尤其是地震倾覆力矩应不小于力矩总和的1/2,以保障高层建筑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带来的损失。
2)落地剪力墙的间距设计应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具体表现为2种情况:排除地震可能,其间距应小于3B、35cm;考虑地震因素时,其间距应小于2B、20m。其中,B表示剪力墙的设计宽度。
3)剪力墙的结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其洞口位置应设计在墙体中间。
4 注意事项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高层建筑若采用转换层的设计理念,施工难度较大。我国转换层设计施工技术尚处于发展阶段,缺乏成熟的应用模式,实践经验不足,在实际应用中容易出现问题。因此,要逐步加强对问题的收集和分析,促进设计的应用和发展,结合施工实际,注意容易出现问题的技术要点。
4.1 稳定性
在转换层的设计中,应仔细分析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严禁设计转换层商业区的柔性结构,不利于高层建筑实际承载力的长期支撑,容易因支撑不足造成高层建筑倒塌。商业区的整体结构应设计为刚性结构,以确保其承载力满足施工要求。结合转换层的构件作用,缓解商业区的受力问题,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稳定性,保证建筑的安全性能。
4.2 刚度
在转换层的设计中,住宅区和商业区的抗侧刚度应保持一致,以便调整转换层的刚度系数。刚度系数是保证高层建筑整体安全的关键。充分发挥转换层的功能价值,利用其刚度调整功能,实现两区承载力的合理分配,降低商业区建筑的实际承载力,提高高层建筑的整体性能,确保高层建筑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对于刚度问题,两个区域的刚度不必完全相同,允许微误差尽可能相似。
4.3 高度
由于剪力墙底部转换层刚度与高度之间存在相互转换关系,在转换层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建筑物的刚度要求,在满足其刚度要求的基础上,科学调整转换层高度,以保证整个建筑的稳定性。转换层的高度是转换层作用的实际位置,是转换层设计的关键。转换层高度的准确设计有利于充分发挥转换层的功能,提高高层建筑的安全性。
5 结语
转换层在工程中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高层建筑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此设计应用于高层建筑中,科学的分配受剪状态,可以有效的规避高层建筑结构的安全风险。通过对四种转换层的设计和概念的分析,以及对剪力墙、楼板等重要施工部位的研究,发现转换层的设计和应用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加强研究,确保高层建筑的整体安全。
参考文献:
[1]刘锡军.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探讨[J].建筑结构,1996,000(006):27-29.
[2]呼延竞飞.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4(010):116-117.
[3]熊进刚,李艳.带结构转换层的高层建筑结构设计[J].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4):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