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虽然我国国土辽阔,但能够居住和使用的土地却十分有限。如今城市交通拥堵,房价不断上涨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致命的瓶颈。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缓解城市土地资源紧张问题,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成为了必然趋势。近些年,地铁工程、地下行人街道、地下商场等地下建筑物大量兴建,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地下工程与地上工程有着很大区别,做好安全管理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的安全影响因素和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展开了分析和讨论。
关键词:地下空间开发;地铁保护;安全管理
前言
随着人类文明日渐繁荣,城市建设规模和人口数量不断增大,土地资源紧张程度逐年加剧。为节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城市交通体系正在从平面向立体发展,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实施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空间,成为现代都市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一环。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高安全施工水平,既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群众人身安全的必要措施。
1 城市地下空间施工与运营地铁的安全管理影响因素
1.1 环境因素
城市地下空间施工属于户外工程,自然条件和天气状况等环境因素对于施工过程影响很大。当工程在恶劣的天气条件或不利的施工环境下施工时,引发安全事故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比如施工现场土壤质地、地下水情况、天气恶劣等都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常见的事故类型包括塌方、渗漏、涌砂等。这些事故的发生,不但妨碍了工程的正常进行,对现场附近的建筑和群众也有着严重威胁。
1.2 管理因素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涉及到人员、设备、材料等方方面面,大量人员物质集中在施工现场,多道作业同时进行施工,需要工程管理人员进行行之有效的管理,保障工程进展平稳有序。现场管理是安全施工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作业安全、消防安全和用电安全,都是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部分。此外,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也会影响建设,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如地下管线位置调查不清楚,管道施工安全和不当保护周围的凹槽结构,狭窄的建筑工地和建筑面积边界不清楚,边缘和孔的防护措施不到位,不是封闭式管理,值班保安系统不健全,增加了安全隐患,影响施工安全。
1.3地铁自身结构老化
地下空间设施如地铁、地下管道等自身结构老化,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如:地铁的隧道衬砌裂缝、混凝土破损、钢筋锈蚀等;地下管道年久失修破损、腐蚀等。由于耐久性损伤导致构筑物安全系数下降,病害日积月累,引发结构体坍塌、地面塌陷等安全事故。
1.4 施工方案因素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条件的复杂性,使得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各个步骤都具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在开展每一项作业前,都要提前制定好科学规范、符合实际情况的施工方案。但由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情况复杂,在制定方案时难以将所有因素都考虑详尽,在施工时容易遇到意外情况。如果没有妥善处理,就容易引发安全事故。所以,设计人员和技术人员要尽可能地充分全面的收集现场信息,拿出最妥善的施工方案,并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措施。
1.5施工中易引发安全事故
地下空间工程施工中易引起的地面塌陷、隧道坍塌、涌水、相邻地面建筑物变形或倒塌、地下管网破坏等事故居多。引起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前期对地层结构、岩土体特性、地下水等地质环境因素调查不足,没有揭示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和安全隐患,施工破坏地质环境平衡诱发地质灾害;施工支护不当;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和设备及施工操作不当;地下管线不明挖断或扰动破坏地下管线等。
2 城市地下空间施工与运营地铁的安全管理策略
2.1明确地下空间开发和地铁车站的连通形式
地下空间开发和地铁车站的连通形式也是影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水平方向连通形式主要有通道连通、下沉广场连通、一体化连通三种。通道连接主要适用于地铁车站和开发不作为一个项目考虑,二者的建设时间不同步的情况。通道连接的优点在于使地下空间开发和地铁车站保持了各自的独立性,但是弊病在于地铁的客流向地下空间的聚集度较差。下沉广场连通是指在地铁车站和周边地下空间开发之间通过设置下沉广场将二者联系起来的连通方式。下沉广场连通实际上是通道连通的一种优化,将地铁和地下空间开发之间的封闭式连接变化成开放式连通,尽可能吸引城市客流。
当地铁车站被地下空间开发包围或半包围,二者融为一体,作为同一个项目进行规划、设计、建设时,所采用的连通方式称为一体化连通,这种连通方式能够将地铁车站和地下空间开发的融合作用发挥到最大。但是相比其他连通方式,一体化连通的难点在于地下空间和地铁之间的独立性较差,给后期运营管理界面的划分和防灾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大程度地发挥地铁车站对地下空间开发的带动作用,连通方式采用一体化连通。
2.2 做好前期勘测,了解施工环境
针对制约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地质环境因素如:活动断裂、地震带、地裂缝、岩溶、岩土体特性、地下水环境等,开展三维地质结构调查,针对不同类型的地质环境问题,采用重力、地震、磁法、微动测试、土壤汞气探测等地球物理技术实施地下空间精细化探测,准确了解地质环境空间展布情况和变化特征,进而采取合理避让、适应变形、局部加固的工程规划、设计和控制措施。对现场地下管线分布情况等相关信息有着较为清晰的掌握,根研判地下管线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与管线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科学规划和正确选择,确保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与地铁及其他建筑设施和谐共处,彼此间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其中,要特别注意周边建筑设施的抗震能力,对于建造年代久远、抗震能力差的建筑,要确保地下空间工程在其安全距离以外,防止施工造成的震动对其造成破坏。
2.3 创新管理方式,加强技术把控
2.3.1 强化安全技术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是指项目负责人对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并以书面形式来证明这项工作的完成。在交底时,应当由项目总工程师与施工团队的负责人一起完成,双方都需要在书面上进行签字核实,确定这项工作已经在双方的见证下完成,同时标明日期。交底工作的目的是让所有施工人员都能够明确安全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相应的规范,避免发生事故对自身造成危害。另外,交底书也证明了培训的良好完成,如果在施工中有人出现了不规范的行为,则可以对其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情节严重的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
2.3.2健全监控预警体系
健全地下空间的应急处置体系,包含监控、预警、处置措施和装备等,进行全民地下空间安全意识和逃生知识普及。
2.3.3完善地下空间安全设施
水灾、火灾、爆炸、塌陷等灾害构成了城市地下空间安全的主要隐患,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合理设置避难空间和安全设施,比如:火灾疏散避难空间、逃生通道与导向标识、无积水通道、消防设备、火灾烟气探测设备、喷淋设备、内部消防通道等。
2.4完善施工制度,制定可行方案
安全制度的制定,是有效避免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手段。建立相关的责任制,为地下空间工程安全施工提供足够的保障。在人事相关的地铁安全施工危险源的前提下,制定控制危险源的管理方案和措施,在地下空间工程施工的过程中能够找到每一道工序的负责人,确定施工的现场管理。事实证明,在地铁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能够预防在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对于施工周期长、工程规模较大的地下空间工程施工,实行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控制工作,是避免是公众安全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制定相对应的制度,可以将安全管理落到实处,保证安全施工的预期效果。
此外,要完善安全排查工作方案。排查工作是为了及时发现潜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解决。当前排查工作普遍存在覆盖范围小、过程不严谨的问题,很多隐患都不能被及时发现,甚至有很多检查人员为了减少工作的总量,对隐患视而不见。因此,必须对当前的排查工作进行完善,并将责任落实,这样才能减少上述问题的发生。应当参考经常出现的隐患类型,并结合经常出现的隐患种类来完善排查工作,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地确保施工的安全不会受影响。同时还应加强对整体的控制,使每个环节都能在控制下合理完成。排查工作需要由多个人员协作完成,相互监督的同时还可以避免个人的原因而出现纰漏,从而为现场的安全提供进一步保障。
3 结语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是一项关系到城市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重要项目,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过程中面临到很多自身结构与临近建筑物的安全问题、环境问题、施工方案问题以及员工的安全意识问题,都将导致施工安全事故。因此,各参建单位要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施工安全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程施工安全水平,防止并高效处理施工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鑫龙.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对城市安全与社会经济的影响[J].防灾博览,2021(01):28-33.
[2]易荣,贾开国.我国城市地下空间安全问题探讨[J].地质与勘探,2020,56(05):1072-1079.
[3]张梦琳.某城市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