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智能装备技术在草原荒漠化治理中的运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苗垠
[导读]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人民对资源利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其中,草原荒漠化就是过度放牧、过度开采、过度砍伐所导致的,使草原生态平衡被破坏,进而制约草原发展和畜牧业的进程。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市  100714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好,人民对资源利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一定破坏,其中,草原荒漠化就是过度放牧、过度开采、过度砍伐所导致的,使草原生态平衡被破坏,进而制约草原发展和畜牧业的进程。草原荒漠化的防治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保护水资源和加强植被保护是防治草原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草原的自我恢复能力。
        关键词:智能装备技术;草原荒漠化治理;运用
        引言
        草原荒漠化问题的受到当地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大,为了能够对于各种客观存在的荒漠化问题发挥良好的应对整治性,要在荒漠化整治的过程中,以科学的防治体系治理。真正落实好对于客观荒漠化问题形成原因的客观分析,实现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能将最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发挥出来,实现在有关问题解决上的科学性和高效性。
        1草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分析
        1.1垦荒过度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农业发展都非常重视,开垦了大量的土地。实际上土地开荒就是铲除原本生长于草原上的植被,重新开垦后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在上世纪80年代与90年代国内粮食紧缺,因此才出台和实施垦荒政策,进而造成了草地被大面积开发的情况,大量能够防风固沙的草地和灌木丛被砍伐、开垦,从而引发水土流失、草地退化等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况且开垦后的草原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不重视保养土地,只是盲目种田,造成土地产量不高,进而逐渐被废弃,成为了松动、无用的土地,导致了当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
        1.2草原上放牧过度,造成了草地的快速退化
        在我们生存的大环境里,所有生物均有与生俱来的自我恢复能力,在人们没有过度使用草地时,草地是可以自我恢复的,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变回原有的样子。然而在最近几年,饲养牛和羊等牲畜的牧民越来越多,到了每年的春秋两季,草地上都会有大量的牧民进行放牧,在此期间,牲畜大规模的进食草皮,导致草地植被破坏非常严重,地表植被越来越稀疏,草地难以实现自我恢复,环境恶化越来越严重。如果某一年出现干旱少雨等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草地自我恢复难度将加大,退化现象将会进一步加剧。现因部分河流也发生了断流的问题,草原地区一些小的湖泊和水湾不断消失,植被生长条件极其恶劣,从而导致深处饲草短缺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正是因为上述种种原因,草原面积不断减少,放牧牲畜数量大量增加,严重超出草原可承受能力范围,进一步加剧了草原退化问题。
        1.3滥采滥挖,加剧草地破坏和水土流失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野生药材开始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随之带来了草原药材资源被滥采滥挖的问题。滥采滥挖草原药材的现象对草原植被的发展演替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致使草原生态环境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其破坏的不仅是草原药材资源,同时还会在挖去药材时连同草皮一起挖出,导致草地难以恢复,加剧该地区水土流失。此外,大量砍伐草原上的灌木丛用作柴草也对草原生态环境产生了极大的破坏。虽然新疆地区具有相当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资源,但部分地区由于远离资源点及经济较差等原因,仍然还是以柴草为主要生活燃料,因此会对草原植被造成严重的破坏。
        2现代智能装备技术在草原荒漠化治理中的运用
        2.1机械化固沙设备
        在治理草原荒漠化过程中,因为其地形较为复杂,所以就需要不断地加以研究、创新,找到能够满足要求的治理方法。机械固沙就是通过对相应设备的运用,以此来对风沙起到固化作用。这也是防风固沙的一种重要方法[2]。

使用专门设备进行铺设,利用机械传动设备,就能够将牧草输送到待治理沙区,再利用测距、雷达等技术,对车速、距离等加以控制。通过数据处理,就能够在不同地形条件下,实现对草沙障的铺设。利用路谱扫描的方法,能够很好地规划路线,更好地让其车辆的底盘驶过不同地形条件的沙区。结合风沙物理学知识、沙区植被情况,来解决荒漠化治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高处理效果,解决在荒漠化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让其能够形成高质量的治沙装备,达到理想的防沙效果。
        2.2生态工程设备
        在机械固沙过程中,生物工程治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治沙方法,通过对生物修复技术的运用,来将当前的先进技术和以往技术加以结合,进而恢复生态系统,让其能量能够稳定循环。同时,从中研究出能够让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生物修复技术,即土壤、植被等技术。其中,针对草原荒漠化问题,主要是对相关草种或者是树种进行种植,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建立生物系统,恢复土地的生产力。其中,有天然林、人工植树等方法。通过机械铺草,能够很好地达到固沙效果。然后再利用生物修复技术对沙地中所存在的绿色植被进行恢复、对现代林木来加以种植,比如甘草、枸杞等能够满足当地环境的植物。这样,通过对机械化和生物工程设备的运用,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植被恢复效果。
        2.3大数据与遥感技术的应用
        在运用大数据上,就是通过软件来对其数据信息加以收集、整理,以此来提高数据分析效率。在草原荒漠化治理上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并配合智能设备的使用,在治理过程中形成联动制度。通过利用大数据平台,来为其提供具体的数据支持,进而来推动草原荒漠化治理的顺利进行。对其大数据运行体系加以完善,应用荒漠化灾害预测和预警制度,进而为荒漠化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服务,建立统一的评价模式,积极应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利用遥感影像,就能够很好地了解土地荒漠化的信息。通过遥感影像的具体信息,就能够明确草原荒漠化的具体程度。然后再对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就能够获取大范围的草原荒漠化信息,并据此区分重点荒漠化区域,利用遥感数据来进一步地提高数据精准度。也就是说,能够开展不同程度的数据研究,反映土地荒漠化程度。对于不同情况下的沙化土地来进行分类,根据具体分类来制定合适的治理方案。在这其中,利用遥感技术大数据作为基础,为机械设备制定正确的运行路线和治理计划。通过对沙地的情况进行检测,来为治理计划的落实提供参考。
        结语
        进行草原荒漠化问题的有效治理,就是要能有效的实现对于基本草原生态问题的科学解决,实现有关问题的科学研究,要能够使草原地区具备一定的生态自调节能力,就要做好必要的生态稳定措施,以提升草原荒漠化治理效果为基本的工作开展依据和导向,提升草原的长期生态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毛新安.新疆草原荒漠化现状及防治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20,12(2):30-31.
        [2]马乾坤.浅议青海省草原荒漠化治理投融资问题[J].青海草业,2021,23(3):32-34.
        [3]王汝辉.草原荒漠化的环境危害及防治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4):162.
        [4]朱震达,王涛.从若干典型地区的研究对近十年来中国土地沙漠化演变趋势分析[J].地理学报,2021,45(4):430-440.
        [5]任亚萍.武威荒漠化治理的实践及启示[J].甘肃农业,2019(6):64-66.
        [6]梁延军.沙雅县天然草原退化、荒漠化变化情况及主要问题和建议[J].农家致富顾问,2021(8):139-140.
        [7]温都日娜,银山,包玉海.生态恢复工程实施前后草原荒漠化变化分析—以鄂尔多斯市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1(15):63-6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