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工程中的植物文化融入——以万胜广场绿化改造工程为例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李智灵
[导读] 摘要:以万胜广场绿化升级改造建设为例子,通过植物色彩、植物造型、植物花语三个方向作为例子,讨论植物文化应用方法,阐述植物文化融入景观的重要性。
        广州市浅草堂园林工程与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以万胜广场绿化升级改造建设为例子,通过植物色彩、植物造型、植物花语三个方向作为例子,讨论植物文化应用方法,阐述植物文化融入景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园林工程;绿化改造;植物文化
        引言
        植物作为园林景观的基本元素之一,在景观造景中不但承担绿化美化环境、优化生态结构的功能,还肩负文化符号表达、设计寓意展示等传递作用。园林、植物、文化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丰富的文化内涵、深远的意境是中国园林造园特色。在传统造园技法上,植物品种选择、种植位置、配置手法和布置时间非常讲究,每一个细节都能反映不同的文化内涵。
        随着经济发展和工程项目建设节奏不断提高,植物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日益缺失,标准化模块化植物配置令景观雷同较多,缺乏特色。作者认为在园林植物配置时,应多注重植物文化的应用,以景抒情,表现园林文化特点。
        项目概况
        万胜广场地处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琶洲CBD核心区域,地铁四号线、八号线交汇点万胜围站上盖,主体建筑地铁总部大楼、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地铁博物馆、购物商场和甲级写字楼组成,是一个集商务办公、购物娱乐、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地标。园林景观面积约为5万平方米,采用现代自然的设计手法进行布局,分为三个功能区域。前广场以银海枣为主调树种,属典型的商业广场景观。中庭围绕活动平台为中心,以秋枫、美丽异木棉为主,通过多层次种植,丰富空间的绿量。两侧庭院以大王椰子、小叶榄仁为主调,注重打造疏林草地空间。
        现状总体评价
        整体园林配套景观规划布局合理、绿量充足、养护精细。经摸查,园区使用植物共约46种,其中乔木16种,灌木21种,地被7种,竹类植物2种。呈现出以下几个问题:项目建设初期重视园林景观的即时效果,树木种植密度较大,经过多年的生长,局部树木种植重叠交错,略显杂乱;部分植物选择不合理,环境适应性差,老化严重;对日照分析不够细致,绿地周边高楼建筑对光照影响较大,部分开花植物由于光照不足,长期处于不开花的状态,色彩变化不够丰富;整体景观缺少主题,各区域景观个性不明显,绿化景观缺少季相亮点。
        改造思路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通过增加中下层植物种类,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一是迁移现场层次重叠的乔灌木,主要是乔木下层种植乔木的情况,清疏过密的林下空间,对大乔木进行疏枝整形,提高景观的景深和舒适感。二是分析现场光照条件,对现有植物进行合理迁移种植,喜阳植物种植在日照时间充足的位置,让植物展现最美的形态;日照时间短、光线较少的区域,选择耐阴、适应性强的花灌木,保持景观的持续性,降低养护难度。三是根据场地空间的功能设置,选择开花乔灌木、色叶植物,重点位置增加花境、花箱和花艺布置,营造舒适的活动氛围。四是完善场地的给排水系统,优化树木支撑模式,为植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
        植物文化设计
        广州位于南亚热带区域,背山面海,全年雨热同期,光热充足,雨水充沛,非常利于植物生长,四季常绿,花团锦簇。自古以来,广州人种花爱花,对花卉有深厚的情结。因此,广州素有“花城”美誉。

万胜广场坐拥地铁总部大楼、地铁线网指挥中心、地铁博物馆等重要建筑,是广州地铁运营管理的中枢大脑,对外宣传地铁历史文化的窗口。如何在原有景观布局的基础上,根据场地的功能要求,融入植物文化元素,做好软景配置,令到景观元素共鸣,从而获得更好的意境效果,是本项目的重点、亮点。
        从广州地铁的历史背景和特色文化出发,运用简约、鲜明的设计手法,结合植物、雕塑小品,让企业精神得到更好的传承。具体工程实施通过植物色彩、植物造型、植物花语三个方面进行文化融入操作。
        解读阳光文化、地铁线路等,从阳光文化中汲取红、紫、蓝、黄的多彩元素,塑造色彩各异的绿地景观。植物主题颜色与景观氛围结合在一起,营造出红色—活力、黄色—阳光、蓝色—雅致的景观效果,通过主题色彩营造,增强季相变化。
        商业广场和中轴线前端临近城市主干道,主要承担集散交通、广场对外展示等功能。形象展示区原有植物主要有银海枣、香樟、黄连翘、灰莉、黄榕等,以绿为主,缺少色彩变化。本区域改造选择红色为主调色彩,表达热情好客、活力动感的氛围。保留原有乔木框架,新增的植物品种有十八学士、紫薇、红继木、本地龙船花、龙吐珠等中下层开花灌木,花卉布置也是选用红色系草本花卉为主,根据各季节的草花生产情况进行轮换布置。
        工程展示区包括中轴线核心区域、主要建筑周边的集散平台,场地内布置多个地铁建设的纪念元素,如设计图纸雕塑、盾构机雕塑、轨道模型、施工场景雕塑等。本区域改造选择黄色为主调色彩,一方面是展现阳光的精神面貌,另一方面是突出“岁月流金”的纪念特色。保留原有乔木框架,新增黄花风铃木、金叶连翘、金脉爵床、向日葵、木春菊等黄色花系植物。
        文化教育区包括地铁博物馆和博物馆前广场。地铁博物馆是广州市颇具人气的网红打卡点,承担地铁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是广州地铁的精神堡垒。本区域改造选择蓝色为主调色彩,突出科技、智慧、永不言弃的精神。保留原有细叶榄仁、秋枫、香樟等乔木框架,新增大叶紫薇、巴西野牡丹、毛杜鹃、紫花勒杜鹃等蓝紫色花系植物。
        植物造型设计方面根据场地氛围和重要元素布置情况进行灵活组合。从地铁线路中提炼简洁、节奏、韵律、线性等形式元素,运用耐修剪、萌生力强的灌木在形状规整、空间开敞的区域用绿植展现地铁文化符号。注重层次高低变化,颜色冷暖组合,丰富元素的趣味性。对于地铁文化雕塑周边的植物配置,主要采用自然式手法种植,用植物自然柔美、造型多样的特点来突显雕塑的坚毅刚强气质。
        花语是构成植物文化的重要元素,素来有“花语虽无声,无声胜有声”的园林意境。本项目采用花语来注入文化,获得不少趣味性。广场、庭院、建筑出入口等人流较多的节点位置种植向日葵,展现广州地铁阳光活力、和蔼亲切的服务形象。地铁纪念雕塑周边,种植风雨花,赞扬地铁人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不畏困难、坚强勇敢的精神,为下一代树立榜样。宽阔的草坪空间种植凤凰木,抒发地铁人不负青春、追求梦想的个性。无声的花语贯注了丰富多样的内涵。
        结语
        园林景观建设需要重视植物文化的应用。无论是作为主体的植物小景,还是硬质景观的配景,有内涵的植物配置都能提升景观意境。本项目以万胜广场绿化升级改造建设为例子,通过植物色彩、植物造型、植物花语三个方向作为例子,讨论植物文化应用方法,阐述植物文化融入景观的重要性。此外,诗词歌赋就有很多植物的经典描述,人文典故蕴藏多姿多彩的植物故事,这些都值得园林人研究提炼,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园林树木学(华南本)》庄雪影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