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意象主导下的城市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朱丹妮
[导读] 摘要:促进城市化建设发展,可提高中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应立足于城市意象,全面优化城市设计方案,做好城市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交通设计工作,打造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立足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大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10
        摘要:促进城市化建设发展,可提高中国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应立足于城市意象,全面优化城市设计方案,做好城市建筑设计、景观设计、交通设计工作,打造文明和谐的城市形象,立足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大力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文章将系统论述城市意象主导下的城市设计方案,为城市设计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城市意识;建筑设计;;意向主导
        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祖国大地上建起一座座新城,兴起一片片新区,优秀的建筑作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矗立在每一座年轻的城市之中。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年轻的中国建筑师们赶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机遇,他们为了理想专注于专业,毫不吝啬地挥洒自己的才华和汗水,为人们塑造出性格迥异的建筑作品。于是,一个个标新立异的建筑作品出现在城市各个角落。建筑师们的水平通过作品得到了认可,但是值得青年建筑师们思考的是:城市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建筑?这些建筑设计是否关注到城市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呢?
        1城市意象理论的解读
        在《城市意象》这本书中,凯文·林奇通过研究美国市民心中的城市意象,分析美国城市的视觉品质,来研究城市景观表面的清晰性和可读性。笔者读完这本书后,认为本书也可以叫做“城市印象”,这样或许更加通俗。改造一座城市的形态与元素归根结底就是改造一座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它的视觉感觉,既包括宏观的城市整体面貌建筑群,也包括某一处的局部形态。人是视觉动物,环境的改造也在艺术的范畴之内,艺术的一个特性便是“通过清晰、协调的形式,满足生动、可动的外形需要来创造意象”。这也并非是本身就存在的,原始人也是在感知和逐渐适应自然之后,被迫去改善生存环境,他们使用石头当作自己领土的边界,点燃烽火,在山洞里用石头雕刻壁画,在树皮上进行标刻,这点点滴滴的进化造就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形成,也使得现在我们所处的文明社会可以有意识地进行大范围的城市建造,并规划出理想的“大都会”。城市是由非农业人口聚集而成的较大居民体,包括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具有行政管辖功能。《城市规划学》指出要建设好城市,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城市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来进行建设。城市规划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即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人与物质完美地结合,在建设城市的同时要遵循客观规律。中国古代城市有一部分是按照规划平地建起的,例如元大都,其功能分区明确,平面严整规则,道路多为方格形,这种街道便于交通,也有利于房屋的建设,更体现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等级秩序与威严。
        2城市意象主导下的城市设计
        2.1介入城市生活方式的公共建筑
        “生活永远是对的,只有建筑师才会犯错。”建筑师从广义上应关注建筑与城市的平衡关系,在细节上则应关注建筑与人们生活方式的关系。城市公共空间是由人类群体共同的生活方式决定的,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发展以及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人类从事生产、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进而对城市空间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反过来,优秀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也引导着人们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品质,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的关系。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样化,生活结构越来越模糊化,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的融合越来越多。例如,办公人群通常希望在工作之余享受便利生活和欣赏生态景观,因此出现了花园式办公、产业园区、商办功能的组合等方式,居住社区的人群希望在居住可达范围内满足餐饮、娱乐、培训、购物、观影、健身等多重需求,因此出现了社区级商业综合体和大型Shoppingmall等建筑形式。

这些新的建筑类型的出现,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更新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从而让城市公共空间能够更加适应人们新的生活方式。因此,生活方式既是建筑与城市之间的联系纽带,又是两者都必须关注的重点,也是建筑师首要关注的设计要素。
        2.2优化城市形象感受系统
        城市形象感受系统主要由城市精神感受系统、城市视觉感受系统、城市经济感受系统、城市风情感受系统、城市消费感受系统、城市行为感受系统共同组成。(1)城市精神感受系统与本市精神文化相关,是本市历史文化积淀与精神写照,例如“延安精神”。(2)城市视觉感受系统由城市建筑景观、交通路线、商业景观、园林景观、各种特色景观要素组成,如天安门升旗仪式、济南交警上岗风范、哈尔滨的冰雕艺术等。(3)城市经济感受系统由本市经济发展策略体现,其组合要素应有城市产业、品牌企业和代表性产品,如青岛啤酒、义乌小商品、新疆大盘鸡等。(4)城市风情感受系统指本市风土人情,该系统浓缩了本市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知名产业、人文风采、民生特产、人情往来等。(5)城市消费感受系统体现了本市的消费感受,涉及了本市消费服务质量。(6)城市行为感受系统与本市的市民日常工作与生活行为相关,体现了市民的价值观。为了优化城市形象感受系统,应注重加强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打造良好的城市形象与优美的城市景观,发展城市特色经济,创造知名品牌,不断提高市民道德修养。
        2.3区域设计
        在笔者回家的路途中,会经过一片商业区,在现代社会中,商业区就是巨大的极富设计感的楼房与竖立在其中的写字楼,纹理、空间、形式、细部、标志、建筑形式、使用、功能、居民、维护程度、地形等都是区分城市区域的组成部分。但是在庞大的城市中,楼房千遍一律,需要有建筑或者道路的特殊性或者组合起来才可以区分出来。以滨江苑为例,笔者在这里居住了10年,通常进入沿江大道需要穿过一个转盘,这是非常关键的交通枢纽,它告诉我,我的家就在前方。但是进入主路之后还偶尔会开过头,由于整条道路都是住宅区,建筑造型大同小异,颜色基本呈灰色调,只能通过路边的超市来辨认,缺少非常明确的标志性建筑物或是特殊的路边公共设施。
        2.4改善城市景观
        城市景观主要对城市自然景观因素与人文景观因素进行自发或规划设计后形成的风景线,在本市对市民日常生活与工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城市景观能可提升本市人文景观与自然环境的艺术性,给予市民良好的美学享受,提升市民的幸福感、精神归属感。从组合因素来看,城市景观属于本市形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反映了城市气质、文化底蕴、经济发展水平、格局特点。设计人员在设计城市景观的过程中,应谨遵城市园林学、城市美学等理论,运用花、草、树、木、水、石等自然元素及人文建筑设计优美的城市景观。
        结语
        进入21世纪,无论是城市化的速度还是城市化的规模,我国的发展进程都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同时,我们也需要从已实施的项目中看到在这一过程中的不足。通过不断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和教训,我国的城市化逐渐由起初的粗放型开发转向精细化开发,更加注重生态环保和以人为本的城市核心理念。建筑师作为城市建设的设计者和参与者,更应该主动思考设计项目的全过程,不能单一着眼于单个建筑功能和建筑造型的设计,应该有能力用更加广阔和全面的视角,思考城市和建筑的关系、社会和人的关系,营造更加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城市建筑。
        参考文献:
        [1]龙瀛,吴康,王江浩,等.大模型:城市和区域研究的新范式[J].城市规划学刊,2014(6):52-60.
        [2]龙瀛.街道城市主义新数据环境下城市研究与规划设计的新思路[J].时代建筑,2016(2):128-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