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强化群团工作的深度探讨

发表时间:2021/7/28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13期   作者:张凯
[导读] 摘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齐鲁石化公司信息中心  山东省淄博市  255400
        摘要:“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是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群团工作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本文从加强国有企业群团工作成效为切入点,对如何服务好职工群众、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进行了深度探讨,提出了存在问题和应对策略。
        关键词:群团工作;我为群众办实事;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1 概述
        齐鲁石化高度重视“家文化”建设,开展了系统性、针对性的工作和活动,有效增强了职工群众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当前山东地炼企业纷纷向炼化一体化方向转型发展,大型乙烯装置规划不断推出,已经对齐鲁石化竞争力造成严峻考验。同时齐鲁石化人工成本居高不下,历史遗留包袱沉重,“三项制度”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在齐鲁石化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如何在党史学习教育中把群团工作深度融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实际成效为导向,切实解决职工群众关注的老问题和新问题,持续凝聚干事创业的合力,已经成为齐鲁石化群团工作的重要课题。
        2 存在问题
        随着时代发展,职工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体生活日益丰富,多元化和多样化诉求持续增加,对新时代企业群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若群团工作依旧停留在传统观念、旧有认知和组织方式上,就容易陷入以下几个方面的误区,不仅降低了吸引力和参与率,而且效果上打了折扣。
        2.1  传统化和信息化融合不够
        目前,信息化特别是大数据已经应用到各行各业,为决策者和组织者在决策实施针对性和实效性上提供了强力的数据支撑。而在群团工作中,群团组织一般按照上级要求、凭借工作经验组织开展,更多地依赖于主观,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在借助信息化、引入大数据方面不够到位,难以从客观上全面掌握职工群众所思所想所盼,导致工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特别是“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那么群团组织如何在诸多问题中,将“三个最”的紧迫情况进行提炼并精准发力,也需要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否则拳头容易打在棉花上,导致事倍功半、效果不佳。
        2.2  程序性和兼容性统筹不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坚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服务群众的工作生命线,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坚持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传统的群团工作组织方式延续至今,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制定方案、下发通知、报名参与、组织实施、总结评估的程序化模式。但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群团工作已经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元素,兼容性越来越强,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若仅局限于为工作而工作、为活动而活动,没有充分把思想引导、政策宣讲、解疑释惑等潜力点充分兼容,那么工作和活动的深层次内涵和价值就难以挖掘利用,形成的连锁效应和化学反应也不够充分。
        2.3  知名度和品牌度建设不够
        在群团工作中,齐鲁石化开展的“走基层、访万家”、EAP员工幸福帮助计划以及劳模创新工作室等活动,已经成为定期开展、反响热烈的品牌性工作,在中国石化系统范围内都有一定的知名度。目前,群团组织组织开展的很多工作还是在点和线上,没有打造出面上的示范效应。若能够穿针引线、串珠成链,那么工作和活动的效果和效应将成倍放大。

例如正在深入推进的“家文化”建设,以群团工作为载体,可以将很多工作和活动纳入其中进行总体规划和开展,形成统一的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那么职工群众在参与其中的时候,可以形成“家里人”参与“家里事”的条件反射,凝聚力、向心力和归属感将持续增强,群众工作的知名度和品牌度就会越来越高,厚度和热度也将水到渠成。
        3 应对策略
        3.1  以信息化实现群团工作的科学决策和精准发力
        在“互联网+”风靡各行各业的今天,以信息化、大数据的方法增强工作成效,是群团组织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目前,中国石化依托党群管理系统,探索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扎实推进、“三会一课”规范组织、发展党员流程管控等集重点工作为一体的党建信息化平台,并且可以进行文字、图片的上传和审核,实现对基层工作的有效监督和可视化管理。那么在群团工作中,可以借鉴党群管理系统的成熟经验和现实案例,运用信息化、大数据等技术,提前开展摸底调研和意见征集,对职工群众所思所盼所想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综合研判,为群团工作组织形式和重点工作提供依据,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现工作的精准化和聚焦化,大幅提升工作质量和效果。
        3.2  以多元化挖掘群众工作的内在潜力和隐形价值
        在组织开展群团工作时,要适时应势、统筹思考、全面谋划,榨取每一分潜力和价值,让工作和活动的效果最优化、最大化。一是根据企业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的阶段性重点工作,针对性开展群团工作。特别是齐鲁石化作为央企,就是“在经济领域为党工作”,必须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坚持为党分忧、为民谋利。当前正值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群团组织能够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聚焦职工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开展一系列工作和活动,那么不仅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可以充分体现,而且能够有效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群团工作要承上启下,在结合和融合上下功夫。例如企业在走访慰问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群体和个体的实际情况和诉求,把政策宣贯解读、思想教育引导、意见建议征集等多维度、全方位融入工作中,及时回应职工关切,化解矛盾纠纷,解决实际困难,真正走到心坎上和手心里,访出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和活力。
        3.3  以品牌化打造群团工作的示范效应和化学反应
        在群团工作中,要注重研判分析和品牌建设。特别是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工作和活动,实际上已经得到了职工群众的高度认可,形成了示范效应和化学反应,所以要固化经验,完善机制,进一步做优做实,让职工群众有更多的认可和认同。以此类推,逐步通过单一的品牌建设,打造成为连锁性的品牌体系和企业名片。同时,要切实整治群团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问题,坚决杜绝重数量不重质量、重总结不重过程、重宣传不重效果等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而不能让群众当配角、当观众。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要以职工群众评价作为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准,打造出职工群众认可、厚度热度俱佳的示范品牌。
        4 结束语
        群团组织是党直接领导的群众组织,必须坚定不移跟党走,与时俱进抓创新,不忘初心守初心,牢记使命担使命,把党史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持续加强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充分突显工作成效,成为职工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知心人、贴心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3]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